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
2、
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产生问题的过程。
3、
意识到对问题的解释可能是多样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的作用。
难点: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所引发的困惑。
教材简析:
化石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化石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吸引力的新鲜事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将有关化石的一些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观看一段恐龙的视频。)谈话: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曾经在地球上称霸的恐龙。为什么我们现在却看不到了呢?科学家们是怎样了解恐龙的?关于化石你都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诗人把化石比喻为会说话的石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会说话的石头-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板书: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2、
进行新课
(一)、认识什么是化石
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认识了恐龙,其实,在自然界中,除了恐龙化石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生物的化石,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课件)提问:他们都是什么生物的化石?
通过你们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石头才是化石?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化石是在地层中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或脚印等。
(二)、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1、谈话:既然化石这么神奇,那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2、学生猜测:
3、多媒体演示化石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
4、提问:是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5、学生回答,
6、教师小结:当动物死亡后,软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的组织被沉积岩包围,并被矿物化。数千年后,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岩层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三)、认识化石的种类
教师讲解:
化石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种:实体化石,铸模化石,遗迹化石。
铸模化石在动植物的遗体保存为化石的过程中,通过挤压作用在岩石表面留下印模,铸型等称作铸模化石。这种化石能清晰显示生物体表面的精细结构。其中印迹化石最为常见。
遗迹化石动物在其生命活动中留下的痕迹后遗物,如脚印,粪便等。
(四)、制作印迹化石
1、谈话:大家已经了解了化石的形成过程,你们想不想亲手模拟制作一个化石。
2、教师演示模拟化石的制作过程。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活动。
4、教师总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沉积变化,大约一万个生物死亡后,只有一个有可能保存为化石,而被保存的化石,又只有极少数能被我们发现,而且大多数不完整,所以,每一块完整的化石都是及其珍贵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比较珍贵罕见的化石。(出示化石的图片:最早的鱼类化石。始祖鸟的化石。猛犸象的化石。)
(五)、认识化石的作用
谈话:科学家说化石是无价之宝,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那么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讨论:
小结:化石的确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能告诉我们古代曾经有哪些动物和植物。人们曾经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龙的化石,说明那里曾经是海洋。
总结
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
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容易,而且,这些化石还给科学家带来了许多困惑。下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这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