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2、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教学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载玻片、水滴切片、胶头滴管、烧杯、视频、图片、抹布等
【教学流程】
引言: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生物,
眼睛睁得再大也不能把它们发现
显微镜下方现出它们的容颜
像针、像线、像球….
形态各异,何止万千
面包因为它们更加松软
牛奶因为它们将会变酸
和动物、植物一样
它们也是地球的孩子
生命世界就是这样-----
千奇百怪,五彩斑斓
转折: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自己动手发现他们的身影。
一、激疑导入,观察水样
【教师提前准备好有丰富微生物的水】
1、上课后,教师出示用烧杯装好的富含微生物的水,
提问:烧杯里有什么?
学生回答:水。
教师追问:还有什么吗?
教师谈话:如果我说里面有活着的生物,你相信吗?
2、教师继续追问:当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他的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教师:很好。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现象。现在请各组组长观察桌上这杯一样的水并领取放大镜仔细观察。
学生开始小组观察,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均表示什么也没有看到。
教师谈话:还有什么更先进的仪器能观察到水里的生物吗?
学生提出用显微镜。
二、出示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教师出示显微镜,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教师出示提前准备的水滴切片,组织学生观察。学生在显微镜下终于观察到了水滴里的微生物。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ppt展示)
补充描述: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很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
资料:
列文虎克,A.van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____________才可以看清楚。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D、树叶
2、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
3、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课题是?
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
我学会了什么技能?
我悟出了哪些道理?
七、板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
微生物
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反思】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紧紧抓住微生物体积微小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一步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表示什么都没有后,教师没有放弃,而是很确信的告诉学生里面有活着的生物,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于是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提出用仪器---放大镜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第一次的提升。放大镜是学生在五年级就使用过的仪器,他有放大的作用,这学生是知道的,所以学生在这里调动起了原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然后发现,放大镜里什么也看不到,原有的生活经验无法解决这个新问题。这时教师又问:还有什么更先进的仪器能观察到水里的生物吗?学生不得不再去寻找脑海中比放大镜更先进的,能观察得更细微的仪器,于是有学生提出了显微镜,因为显微镜学生之前并没有见过,所以能想到的学生一定是平时比较喜欢科学的学生。这时学生在用显微镜观察时,一定是格外认真,格外细心的,同样,当他的视野中出现活的生物时,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兴奋心情。
另外,在这个观察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告诉学生要观察活着的生物,而不是笼统的告诉学生要观察东西,在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学生的观察就是有目的的,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