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7 19:0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齐读)
从诗题中你知道什么?
说说诗题的意思
了解作者
(过渡)苏轼在望湖楼喝醉酒时写下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去看看。
二、朗读诗歌
出示诗歌,范读诗歌。
生自由读诗。
指名学生读诗。
教师小结:读诗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诗韵,这样读诗就叫“有板有眼”,还想读读吗?
分男女读。
齐读
三、(自学)理解诗意
1.(过渡):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这首诗的意思有所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中的注释在小组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吧!
2.
学生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四、品词读诗,汇报交流
(一)理解第一二行诗
出示第一二行诗,你怎么理解“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的?(学生回答后再出示课件理解)
1.你怎么理解“黑云翻墨”的?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黑云翻墨”的画面,从“黑云翻墨”中,让你感受到什么?(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
(2)那在夏天的时候,当你看到了天空中“黑云翻墨”的画面时,说明什么?(大雨就要来临)
过渡:那鱼来了吗?(来了),那一句告诉了我们?(个白雨跳珠乱入船)
2.你又怎么理解“白玉跳珠”的呢?
(1)引导:“珍珠”见过吗?喜欢吗?说白雨像珍珠,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诗人喜欢雨的心情。)
真不简单,一下就说到了诗人的心里去了。
(2)跳珠是怎样的珍珠?你从这跳珠里体会到了什么?(雨点调皮
可爱
溅起水花
欢蹦乱跳
诗人的好心情)
又一个不简单,请读出它的调皮与可爱吧!
(3)
吟吟诗句,你能吟出“乱“的味道吗?
“乱入船,乱入船,乱入船,”你透过这个“乱”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溅起水花,纷纷溅入船舱里。)
3.
现在你能说说对这两行诗的理解吗?(学生回答后再出示意思)
4.
再读这两行诗,你发现这两行诗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对偶)
5.
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吗?(来得快、来得急、下的猛、下的大)
(二)理解第三、四行诗
1.
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第第三、四行诗,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狂风、卷地风)
2.
这卷地风怎么样?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忽)
3.
是呀!这个“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卷地风吹得特别的大,它忽吹散:忽然吹散了什么(黑云)吹走了什么(暴雨)又来了什么(晴日)
4.
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水如天)
5.
出示图片感受“水如天”,理解“水如天”的意思。
师:此时的西湖美吗?(美)是呀,这时的西湖美的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雨过天晴的的美景中了。
6.
出示第三、四行诗(齐读),你又怎么理解这两行诗呢?(学生回答后出示)
7.
你从这两行诗又发现这夏天的有什么特点?(去得快)
四、小结回顾
再读诗歌
学了这首诗,我们发现这首诗实际上在围绕着夏天的什么来写(雨)
那诗中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雨的形成的?(学生回答,师板书)
雨前
黑云翻墨
雨中
白雨跳珠
来得急、下得大,去得快
雨后
水如天
4.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次百态,分外迷人,让人陶醉。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
背诵,并默写古诗。
2.
搜集描写苏轼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六、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雨前
黑云翻墨
雨中
白雨跳珠
来得急、下得大,去得快
雨后
水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