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3.16 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3.16 桥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7 08: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内容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桥》是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公路”单元中的第三节课。旨在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桥进行观察,发现桥在形状上的不同和结构上的相同点。通过“搭纸桥”的活动,模拟研究不同形状的桥面与桥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创造力,体会到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认识桥的基本构造,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不同。2、经历“不同形状桥承受力”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3、体会到科学对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不同形状桥承受力”的研究过程。难点: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表格、自制桥墩、卡纸若干、棋子若干、记录单等。
导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引入教学:1、谈话:同学们,最近我在网上看到几则报道,请大家一起关注一下。课件出示两副图片(山区人们过河不方便),学生描述,教师简述。2、提问:看到这些情景,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可能谈及“建桥”的想法。教师给予赞扬。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桥的问题。(板书课题)二、感知桥的特点:1、谈话:要想帮助建桥,必须先了解桥。出示有代表性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其特点。学生简谈“赵州桥”、“南河大桥”等桥。2、提问:看来,桥有各种形状、特点,那么,它们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可上前介绍桥的共同结构。在学生谈的基础上,课件出示桥的基本结构:桥墩、桥面。三、研究不同形状桥的承受力:1、提问: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建造不同形状的桥呢?学生可能会谈到:美观、承受力不同、自然环境……2、启发思考: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有什么不同吗?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思考后汇报。(设计不同形状的桥,研究它的承受力。)3、教师讲述研究方法:一会,用老师提供的装置作桥墩,用卡纸折成不同形状的桥面,用棋子当重物,研究一下,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不是不一样。注意在记录单上做好记载。学习小组先分好工,然后请组长上前领取材料。4、开展分组实验。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汇总表:小组桥面形状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5、教师:说一说小组实验的情况。(先请一个小组上前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简图和数据,然后请其它小组补充各自数据)提问:观察实验情况,你有什么发现?先独自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引导得出:不同形状的桥面,承受力大小不同。四、设计桥:谈话: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桥的形状不同,承受力不一样。小组在一起讨论:为南河温坪的师生们设计一座实用的桥,方便人们出行。学生设计,可展示并说明创意。谈话:下节课,我们将让大家的创意变为现实,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桥的模型。五、总评:总评各小组表现。
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学生说桥,指导学生观察桥,找桥的共同点,初步形成桥的组成认识。通过层层推进,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验过程,为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强化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科学精神。通过展示汇报,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能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得出结论。通过设计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板书:

桥:桥墩
桥面
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