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的改善提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休闲娱乐也成为人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大对交通运输和电信事业的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善了人们的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表现。
2.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掌握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变化巨大的原因。
3.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教学难点】
交通、通信发展的重要影响,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我和我身上这身风靡一时令我骄傲的军装眼下成了过时货。正在跳舞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高跟鞋、喇叭裤、尼龙衫,烫了头发,手腕上带着电子表,大概还有人在说英语......我跟我们头儿说我有办法买到日本产的彩色电视机,揣着部队养海带挣出来的3000块钱去广东倒走私电器去了。
——《随笔集》
展示图片:《作家王朔》
教师:从作家王朔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变化呢?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感受一下这些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家王朔的一段话,感受我国日常生活发生的变化,进而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导入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日常生活变化的背景
展示图片:
教师: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过渡: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到底发生着什么样的重大变化?
2.日常生活变化的表现
(1)衣
展示图片:
教师:上图是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人们的服装照片。通过观察这些图片,这些服装的颜色、样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展示图片:
教师: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丰富和观念解放,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
教师: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严重不足。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低指标,瓜菜代,吃得饱,饿得快,肿了大腿肿脑袋”。
“南瓜北瓜,天天吃它,无油少盐,稀稀呱呱”。
展示图片:《1993年5月,北京放开粮油价格,图为朝阳区某粮店店员在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
教师:改革开放前,人们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那么改革开放后,人民的饮食结构又发什么了什么的变化?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为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3)住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当时农村地区的俗语:“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
教师:从上述图片和材料,你们觉得改革开放前的住房条件如何?
学生回答:农村生活的简单,农村生活的艰苦、落后、条件差。
教师: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展示图片:
展示图片:《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收支同步增长情况》《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柱状图》
教师:从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在逐年增加。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设计意图)本节教师通过介绍社会生活的变化背景入手,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文字以及现实生活来分别从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展开说明。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社会生活的变化状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逆袭史’”视频,直观了解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
过渡:改革开饭以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率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那么,我国的交通和通信又有哪些变化呢?
二、交通和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发展
教师: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交通条件很落后,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的巨大投入,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交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我国交通发展都有哪些表现?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截至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展示图片:《中国铁路线分布》
(2)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公路大桥等,山区也通了车,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前列。
展示图片:
(3)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展示图片:《2005—2018年世界航空运输总周转量》
展示材料:
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定期航线3142条,颁证运输机场202个。其中,国际航线达到490条,通航世界上的116个国家。
(4)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5)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展示图片: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运输网跨越式发展”视频,直观了解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国交通运输网跨越式的发展情况。
2.通信的发展
展示图片: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加大对电信事业的投资,电信产业快速发展,那么我国电信事业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2)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展示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通信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合作探究】
教师提问: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
学生讨论探究略。
教师总结:(1)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水平不断提高。(2)人们的思想解放,生活观念不断更新进步。(3)党和国家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4)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5)科学技术的推动。
(设计意图)本节教师通过中国铁路分布图和各种交通桥梁的照片,来感受中国交通的飞速发展,过去人们用大哥大接打电话的照片和现在4G手机图片,以及小学生上微机课操作电脑的照片,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通信的变化,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思考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科技文明小简史”活动。通过本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课堂小结】
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通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展望未来的美好生活时,更应该铭记历史。在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不忘过去的艰苦岁月,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发展自己,早日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