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8 17:5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建构
复习目标
1.
巩固本单元重点字音、字形、实词、虚词;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文言文《河中石兽》。
2.
运用浏览的阅读方式,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所思考和质疑。
3.
从文中触摸探险者的精神世界,激发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
回顾课文
回顾课文
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回忆记录下自己在太空中实验飞行一天的过程和感受。
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我”是小说叙事者,也是小说中“行动着”的人。
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告诉我们:寺僧老河兵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做出推想,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课文题目
题材异同
主要内容
伟大的悲剧
传记文学
太空一日
传记文学
带上她的眼睛
科幻小说
河中石兽
笔记小说
《伟大的悲剧》
《带上她的眼睛》
《太空一日》
《河中石兽》
描写中体现精神
议论里画龙点睛
天马行空的想象
山重水复的悬念
小小标题提纲挈领,兼顾激趣
严谨语言重返太空,再历惊险
以小见大,哲理小故事
看图说话,指点大人生
探索
精神
第六单元
知识建构图谱
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遗孀
毋宁
角逐
风餐露宿
精疲力竭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白雪皑皑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语无伦次
海市蜃楼
坚持不懈
lǐn
shì
shí
léi

qìng
shuāng

jué

jié
sǒng
yàng
ái
shānshān
chōngchōng
lún
shèn
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炽热
一刹那
刹车
轮廓
确凿
本末倒置
剥落
负荷
俯瞰
辐射
禁闭
浮躁
挑剔
气势磅礴
迟钝
地幔
裂隙
朦胧
chì
chà
shā
?kuò
záo
dào


kàn

jìn
zào

páng

dùn
màn

méng
lóng
词语理解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夺眶而出: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精疲力竭: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耐,禁得起。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1.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位置、理由及结果。
古今异义



河边
不潮湿

经过

物理
事物的道理
一门学科


表判断的动词

停止
已经
一词多义

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
助词,的
至石之半
助词,的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
助词,的
人物形象
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没知识
没经验
有知识
没经验
没知识
有经验
深度理解
试分析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含义。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寺僧,“顺流而下”去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
老河兵的“笑”,笑的对象是讲学家,认识错误,众人糊涂,轻信讲学家的说法,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告诉人们凡事要全面具体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短语回顾:
并列短语
并列、平等
修饰语+中心语
名+形,名+动,
代+形,代+动
动+名,动+代
动+补
形+补
擦得干净
擦黑板
绿色的包
老师讲课
老师和学生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补充短语
当堂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修葺(qì)竹篾(miè)海市蜃楼(shèn)
忧心忡忡(chōng)
B.伶仃(tīng)吞噬(shí)鲜为人知(xiǎn)
盘虬卧龙(qiú)
C.迸溅(bèng
伫立(chù)千钧重负(jǔn)忍俊不禁(jìn)
D.凛冽(lǐn)
羸弱(yíng)心有灵犀(xī)诲人不倦(hu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分)
A.鲁莽
斑斓
珊珊来迟
耀武扬威
B.诘问
澎拜
血气方刚
语无伦次
C.辜负
闲暇
如释重负
仙露琼浆
D.遗孀
疲备
颠沛流离
蜂围蝶阵
1.
A(4分)
B.“仃”应读“dīng”;
“噬”应读“shì”;
C.“伫”应读“zhù”;“钧”应读“jūn”;
D.“羸”应读“léi”;“诲”应读“huì”;
故选A。
2.
C(4分)
【解析】A.珊——姗;
B.拜——湃;
D.备——惫;
故选C。
当堂测试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有些同学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无关紧要。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看着他在舞台上滑稽的表现,大伙儿都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班干部要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爱学习、守纪律的榜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我校七年级开展了“传承经典,诵读诗词”。
B.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C.《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方式演绎经典诗词,导致了文化节目的新风尚。
D.一辆高速行驶的货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3.
D(4分)
【详解】A.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用于对“错别字”的态度不合逻辑;
B.
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用于学生对老师不当;
C.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出来。与“大笑”语意重复;
故选D。
4.
B(4分)
【解析】A.缺少宾语,在“传承经典,诵读诗词”后面加上“活动”;
C.搭配不当,“导致”应改为“开创”;
D.“突然”和“渐渐地”矛盾,应删去“突然”;
故选B。
当堂测试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竟不可得
竟:竟然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侵蚀,冲刷
D.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地判断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山门圮于河
尝射于家圃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可以为师矣
C.乃石性坚重
乃悟前狼假寐
D.然则天下之事
无丝竹之乱耳
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B.本文记叙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阐发不可“据理臆断”的思考。
C.文章语言平易,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波澜。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寺僧盲目行动;老河兵认识片面;讲学家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
5.B.
(3分)【解析】B竟:最终。故选B。
6.A.
(3分)【解析】A都解释为:在;B.被/成为。C.是/才。D.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故选A。
7.
D(3分)【解析】
D.“老河兵认识片面;讲学家综合考虑,实事求是”说法有误,应该是“讲学家认识片面;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