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颦

文档属性

名称 效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23 15: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效 颦
效 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
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
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
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颦( ) 挈(   )
pín
qìe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
名周,战国蒙(一说是
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
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
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
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
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
(又被称为《南华经》)阐
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
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
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效 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
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
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
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
颦:皱眉 坚:紧紧地
挈:带领 彼:她,指代丑女
词类活用:
病:害病 见而美之:以……为美
古今异义:
古 今
妻子 妻子儿女 丈夫的配偶
去 离开 到、往
走 跑 步行
“之”的用法:
A、代词,指代人、事或物。
B、动词,翻译成“到、往”。C、助词,相当于“的”。
练习:
1、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 )
2、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 )
3、撤屏视之 《口技》 (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5、迎而吠之 《杨布打狗》    (   )





寓意:
  讽刺了那些生硬地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效果更坏,把事情弄得更糟。
东 施 效 颦
古风三十五
李 白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
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拓展延伸: 邯郸学步
战国时候,燕国有个青年人,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别有风度,他们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又潇洒又优雅,那姿势特别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要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带上盘缠,跋涉千里,专程赶到邯郸一心要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
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势和步法,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学习走路,一定要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
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真是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