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5.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5.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28 15:1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5.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教材分析】
天平和量筒、量杯的名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陌生,但是对于它们的正确使用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大多数学生就不是很清楚了。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和相关内容即可了解、掌握天平和量筒、量杯的使用,但是在一些注意事项上可能还不是很全面。这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和说明,同时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物理道理。
【学情分析】上节课学生认识了天平但不知如何使用,有急需了解和掌握使用方法的欲望。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和课本相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意识,为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提供帮助,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物理与生活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天平,并养成使用说明书的习惯。2、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过程与方法:1、通过说明书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并讨论如何测量液体质量。
2、通过自学知道如何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技能训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2、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学法指导】1、引导自学法:引导学生自学,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意识。2、对比归纳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初步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3、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物理课上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重点】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独立操作掌握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托盘天平、量筒、量杯、水槽、水、滴管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思路】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一节将用一课时教授完毕,教师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本节课共分为六大部分: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和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三、习题巩固并练习测量实际物体质量;四、学生通过自学相关内容,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五、相关习题巩固并提出天平、量筒、量杯的应用与制作;六、结束新课,升华全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估计一个苹果的质量?
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一、阅读课本89页天平使用说明书部分并完成思考题。
学生阅读、思考
培养学生自学、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练习大屏幕相关习题
学生积极踊跃练习、回答
检验学生自学成果
三、练习《课堂点睛》58页第3题和第4题并分别分析、总结、完成思考题
练习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用“顺口溜”总结天平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齐读并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并提升学习的兴趣。
五、活动:测量桌面上物体的质量。
学生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如何测量50ml水的质量,引出量筒和量杯
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学生阅读课本90页“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对比其特点
阅读、对比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对比总结能力
八、练习大屏幕相关习题
学生练习
检验自学成果
九、用“顺口溜”总结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生齐读并思考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十、活动:测量50ml水的体积
学生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十一、天平和量筒的应用与探究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十二、结合实际,提升兴趣,如何动手制作简易天平和量筒
阅读、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小发明小创作意识
习题巩固
选择相关习题
学生思考、做题
检查学习效果
结束新课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总结、疑问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一、天平的使用
底座水平1.天平调节
横梁水平
物左码右2.称量过程
从大到小3.读数:
m物=m码+m游二、量筒和量杯的使用1.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2.读数:凹底凸顶【教学反思】一、教学前反思1、教师是否主导
关键在于学生在自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是否恰当点拨,点拨是否具有启示性和引导性;2、学生是否主体
关键看学生是否在课堂成为主角,而不是老师在唱独角戏;3、训练是否主线
对于理科,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训练必须在知识的应用中体现,但题要精选,还要精讲;4、思维是否主攻
知识是思维训练的载体,所以我一直致力于通过知识的讲解升华到思维的提升;5、起点是否合适
本节内容学生有所了解但不深入,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6、重点是否突出
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巩固重点知识;7、难点是否突破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突破难点。二、教学中反思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本节课的教材分析,关于天平和量筒、量杯的名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陌生,但是对于它们的正确使用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大多数学生就不是很清楚了。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和相关内容即可了解、掌握天平和量筒、量杯的使用,但是在一些注意事项上可能还不是很全面。这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和说明,同时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物理道理。本节课学生认识了天平但不知如何使用,有急需了解和掌握使用方法的欲望。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和课本相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意识,为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提供帮助,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物理与生活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质。
本节课从设计思路来说,教师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本节课共分为六大部分: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和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习题巩固并练习测量实际物体质量;4、学生通过自学相关内容,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5、相关习题巩固并提出天平、量筒、量杯的应用与制作;6、结束新课,升华全课。整体推进都较顺利,合理,学生的表现也都较好。但是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的过程处理有待于提升,需要多运用鼓励、表扬、激励的多元化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有助于更好的课堂生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