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说明全解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探索时期的成功探索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概况:1954年9月 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化三改)
①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目的:
基本任务:
成就:到1957年底各种经济指标大幅超额完成。
工业方面 、
、
交通运输方面 、
工业基地方面 、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 ,向 迈进
② 三大改造的完成
①内容
a.对农业的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它们参加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b.对手工业的改造:引导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 ,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这种 政策,实现了 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②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③评价: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 转变为社会主义 的任务。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4、20世纪50——60年代英雄人物
①“铁人”———
②“两弹元勋’———
③人民的好干部———
④人民解放军好战士———
二、探索时期的两次重大失误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产生:“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为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而开展的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同时,各地农村一哄而起,又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造成“共产”风。这就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开来。
②结果: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③产生原因:党对如何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④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文化大革命”(1966——1976)
①原因:a.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式;
b.党内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②主要史实:
a.发动: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
b.文革开始后,发展异常迅猛,仅半年时间,其风暴席卷全国城乡各行各业,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其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c.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d.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e.结束: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③影响:
a.国家政权受到极大的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人民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b.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c.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拉得更大;
④教训
a.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b.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备考建议:该考点考察多以选择和材料题为主。考察的重点为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
高频考点 标准解题————知道怎样考
例解1(2010年四川省中考题)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例解2、(2010年江西省中考题 )
“一五”计划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是根据下列哪一项编制的?
A 过渡时期总路线 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例解3、(2010年长春市中考题)
曾有报刊不切实际的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口号。这种宣传应出现于
A 土地改革时期 B 抗美援朝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例解4、(2010年湖南湘西中考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例解5、(2010年黄冈中考题)
中共八大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A 开展“五反“运动 B 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D 领导文化大革命
例解6、(2010年山东临忻市中考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严重“左“倾错误不包括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例解7、(2010年宁夏中考题)
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内容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和平解放西藏
C “文化大革命”开始 D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 ②①④③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例解8、(2009年呼和浩特市中考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巨大成就,其主要原因是
A坚持认识国情 B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C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D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突破 专题预测————圈定重点题
基本题 选择(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B 建成了工业化的基础
C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D 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
2、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开始于
A 1951年 B1952年 C 1953年 D 1956年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 重庆谈判 B 开国大典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① 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④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完成
C 土地改革完成 D 人民公社成立
6、建国以来的每一个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下面哪一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
A 长春一汽 B大庆油田 C成昆铁路 D葛洲坝水利枢纽
7、“一五计划”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A 结束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B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8、中共八大确定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党和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
A 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 集中力量尽快建成先进的工业国
C 加快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进程 D 巩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基础
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就是
A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0、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它违背了
A 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经济指导方针要适应客观经济规律
C 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
D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规律
11、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根本之处是
A 它不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它助长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C 它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D 它助长了浮夸风
12、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 大跃进运动
C 农村人民公社化 D “文化大革命”
13、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A 反右派斗严重扩大化 B 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
C 刘少奇被定为“叛徒、内奸、工贼”并永远开除出党
D 邓小平因“天安门事件”被再次打倒
14、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C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召开十三大
二、填空题
英雄的形象是高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的 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的 和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 等战斗英雄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 和“两弹元勋” 等人,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三、改错题
1956年底,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错误: 订正:
四、列举题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
(2)我国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一
(3)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同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3)材料二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是谁?他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贡献是什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属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也还得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材料二 1958难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材料三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中共十七大报告
(3)材料三中“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