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探索月球的秘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1 探索月球的秘密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8 14:4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索月球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从资料中能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航天事业,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航天科学的兴趣。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
2.知道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
知道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优秀探月小组”奖状两张。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嫦娥奔月”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吗?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对月球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就反映了人类希望能飞上月球,了解月球的美好愿望。
2.提问:关于月球,同学们想了解一些什么呢?
3.
板书课题:同学们一下子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可真是了不起!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索月球的秘密》。
二.讲授新课
(一).月球初探
1.讲述:这就是浩瀚宇宙中的地球和月球,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谁知道什么样的天体才能叫卫星?
2.观察:学生观察月面图,了解“月海”
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月球表面。月球表面的明暗有什么特点呢?
3.出示:“月海”一词的由来。其实跟我们一样,人们很早就对月球上这些较暗的部分产生了兴趣。早在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他认为这些月面上看起来比较暗的地方就像是地球上的海,便称它们为“月海”

4.质疑: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海洋呢?“月海”里会是怎样的景象呢?(猜想)
5.过渡: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去过月球的人一定知道!我们看一下去过月球的人给我们带回来的答案。
(二).“阿波罗”登月记
1.出示“阿波罗”登月计划资料
美国人在1969年7月16日,使用“阿波罗11号”
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踏上了登月的征程,并获得成功,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有6次成功地登上了月球。他们带回了大量的视频,图片及实物。我们先来看一下视频资料。
2.观看“阿波罗”11号登月视频。
3.思想教育:登月工程背后还有一大批的工作人员,同学们要学习他们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
4.呈现阿波罗登月图片和文字资料,验证猜想。
5.得出结论:通过观看前面的资料,同学们觉得月球上有海吗?所谓的“月海”其实是月球上的平原,是月面上低凹的区域,那里堆积着厚度不匀的疏松尘土,由于这些尘土反射太阳光的本领比质地紧密的山脉要差得多,看起来就显得比较阴暗。
6.提问:如果让你选择登月地点,你会怎样选择?
(三).嫦娥工程
1.过渡:同学们有机会登上月球吗?
2.讲述:其实,我们中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已于2004年正式启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3.视频:“嫦娥工程”
看样子,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中国人就也能登上月球。也许同学们就是其中的一名宇航员。
三.巩固提高
1.阅读:只有比较了解月球的人才能登上月球,大家自己阅读课本,重点是72页的“指南车信箱”,一起来参加“月球知识抢答赛”吧。
2.活动:“月球知识抢答赛”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回答得可真好,看来大家对我们的月球有了更多的认识。
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远古的神话也在逐渐实现,希望同学们课后参加一些航天兴趣活动,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长大后为实现人类的美好梦想做出贡献。
五.课后活动
上网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板书:
探索月球的秘密
一.地球的卫星
“月海”
平原
二.“阿波罗”登月
1969年
美国
三.“嫦娥工程”
2004年
中国
教学反思及课件说明附后
《探索月球的秘密》教学反思
零陵区荷叶塘学校
蒋荣琼
选择《探索月球的秘密》这一课参加全区科学课教学竞赛是源于本人从小就想当一名宇航员的梦想。我将人类探索月球的故事以科普课的形式展现给我的学生们,希望他们从小就能怀揣着一份美好的梦想,让科学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比较适合“科普课”的教学形式
本课的教学中,我将课定位为“科普课”。整节课的教学以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讲述和展示为主,因此我在课件的制作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航天科学的兴趣。课件的使用还让我能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让整堂课的教学更为流畅。特别是“抢答赛”这一环节,我设计了4道必答题和12道抢答题,抢答过程中,我实时地将各组的得分展示在用Flash制作的计分器内,然后,给得分最高的小组颁发了“优秀探月小组”的奖状,把全课的气氛提到了最高潮。整节课学生学习兴致高涨,教学活动进行得比较流畅,多媒体课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注重了猜想-验证-总结的科学研究过程
在提出“月海”一词后,我让学生立即进行大胆猜测,通过查找资料进行验证,通过小组讨论总结。针对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脚印、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也展开了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让学生去验证、总结。注重猜想-验证-总结的科学研究过程,其目的还是在于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追求“授之以渔”的教学境界。
三、自身的教学组织和应变能力方面还存较大不足
在教学中,我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还不够到位,过于注重“走环节”,为了赶时间,一些环节有“蜻蜓点水”之嫌,从而疏忽了课堂生成,也导致整节课的时间安排显得四平八稳、缺乏重点。在得知配合比赛的学生是低一年级的学生时,安排学习任务时也显得有些慌乱,特别是在“月球知识抢答赛”这一环节,完全没有必要每一题都将题目念出……这些细节都暴露出自己在课堂教学策略上还存在较大不足,亟待日后不断在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方面再下更大的功夫。
通过这次教学竞赛的教学,我不但从其他老师们的优秀课例中学习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仿照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话来说:这对于我来说,是“一小步”,而对于我的教学事业来说却是“一大步”!
《探索月球的秘密》课件说明稿
零陵区荷叶塘学校
蒋荣琼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叫蒋荣琼,来自零陵区荷叶塘学校。我制作的是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探索月球的秘密》第一节课的课件。课件制作使用的软件主要是Powerpoint和FlashMX。下面我对这堂课的内容及课件作简单地介绍。
《探索月球的秘密》这节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2.知道关于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全课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为主,课件在这一节课中起到了引导全课的作用。
我首先用“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激发起学生了解月球的渴望,再导入新课并出示课题。
接下来我讲述了“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引导学生观察月球表面,思考“月球表面比较暗的部分是什么呢?”。然后一起了解了“月海”一词的由来,再让学生大胆猜想“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海洋呢?”,“月海里会是什么景象呢?”。学生猜想后,我对他们的各种猜想进行了肯定,告诉他们很多科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大的胆猜想之下的。接着我又出示了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的相关资料,告诉他们,其实已经有人类登上了月球,登月的宇航员们带回来的资料能告诉我们答案。(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资料后,我引导学生讨论了四个问题,并通过图片得出了答案。再回顾“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海洋?”这一问题,学生们很自然地想到,月球上没有发现水,因此是没有海洋的,此时再告诉他们月海其实是月球上的平原,就比较好理解了。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出示了嫦娥工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告诉他们,在不远的未来,我们中国人也有可能登上月球,但是“只有更了解月球的人才能登上月球”,我提出在班内进行一次“月球知识抢答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书本上的知识,为抢答做好准备。
“抢答赛”这一环节,我设计了4道必答题和12道抢答题,抢答过程中,我实时地将各组的得分展示在用Flash制作的计分器内,然后,给得分最高的小组颁发了“优秀探月小组”的奖状,把全课的气氛提到了最高潮。
以上就是我的课件流程,本课件的设计界面统一,资料丰富,
Flash制作的计分器,具有交互功能,比较形象地展示出各组的得分情况。利用本课件,我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
我的课件介绍完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