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答题口诀、公式模板、指导示例、过手练习
诗歌鉴赏
诗词鉴赏是语文考试中最经典的题型,也是必考题型,一般分值在3-5分间。
常见考点有:
1.分析意境;
2.分析手法及作用;
3.分析语言特色;
4.分析字词的精妙;
5.概括主旨情感;
6.概括形象;
7.诗歌含义。
方法总诀
读题读注读意象,紧扣诗眼切莫忘。
知人论世勤积累,手法语言记心上。
审读题目,挖掘信息
审读注释信息,帮助理解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象=物象+情思
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字眼)
了解作者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
(2)答题模板
(1)知识点:记住两个公式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十氛围
描绘画面
概括氛围
思想感情
(3)例题精讲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要点一
要点二
要点三
(4)过手精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于安史之乱平息不久,作者行经宜阳时所作。
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要点一
要点二
要点三
(2)答题模板
白描
工笔
正面侧面描写
动景静景
五觉和观察角度
点面结合
情景交融
修辞
揭示手法
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
思想感情
作用效果
用典
(3)例题精讲
白梅 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衬托
对比
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
桃李对比反衬
冰雪
(4)过手精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试作简要赏析。
对比手法
农民祈雨的
朱门歌舞
对比
反差
同情与愤慨之情
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明快浅显、平淡自然、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速忆口诀:清明平丽委,简沉浑口明
(1)知识点
(2)答题模板
揭示语言特色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思想感情
作用效果
叙
析
评
(3)例题精讲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题: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人生遭际
眼前的具体
人矢志不渝
赤胆忠心
(4)过手精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
口语化
女子的纯真娇憨
质朴
女子对丈夫
思念
(1)知识点
以动、形、数、叠、拟声、副词为多。炼字效果套路答法五种:1.生动形象地突出了XX景物的特点或状态。2.营造了……的意境。3.突出表现了人物的XXx特点或形象,或心理状态。4.表达了或抒发了……感情。5.使用了……技巧或增强了表现了和感染力。
(2)答题模板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并指出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活用、倒装等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写出这个字反映的事物情状。
3.点出该字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例题精讲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问题:说说“绿肥红瘦”的妙处。
枝叶茂盛
花朵稀少
比拟
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
留恋
惜别
绿
(4)过手精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穀(hú)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题:说说“春意闹”的“闹”的妙处。
[参考答案]“闹”字,喧闹的意思,用拟人手法,赋予花人的热烈情态。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杏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表现出春天蓬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赞美之情。
(1)知识点
诗歌的主旨: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
(2)答题模板
答题步骤
1.确定诗歌类别,如可确定它属于“咏史诗边塞诗”“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等。
2.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XX句写了XX”。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
诗歌归类
概述内容
揭示主旨感情
(3)例题精讲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①
郑燮②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包大中丞,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
②郑燮,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号板桥。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潍县县令。
问题: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4)过手精练
阅读下面两首首,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问题: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零落昆虫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答题步骤:①关注名词,找准要分析的形象。②分析修饰语、限制语或行为,即形象前后的形容词、动词、数量词,人物的行为,并用加字组词或近义词替代法对其进行归类,如果是人物形象则要往品质追求上去联系。
③一般用简练的形容词(短语)概括特点或品行志趣。
(1)知识点
(2)答题模板
名词捕形象
修限行为语
形容词
诗歌中的形象: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它包括人物形象(它可以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也可以是诗人塑造的客观形象)与物象。
(3)例题精讲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已尽,为由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问题: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1.从诗中我们捕捉到诗歌所描绘的形象“雨”及与之同义的“水”一词。2.找到相关修饰语,在一、二两句中找到“过横塘”“满堤”“路东西”三个修饰语。
3.用加字组词或近义词替代法对找到的修饰语进行解释,“过”即为“漫过”,“过横塘”即“漫横塘”,“满堤”即“溢满河堤”,分析得出雨量大”这一特点,再通过“路东西”这一修饰语分析可得“雨势猛”这一特点。
(4)过手精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唐)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问题: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答: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
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何必 ”两句更表达了诗人的这种性格特点。
①联系语境和主旨。
②联系表现手法,弄懂比喻象征义。
③联系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明了情感观点、志趣追求。
④由物及人,由事及理,阐述表层义+深层义。
(1)知识点
表层含义即字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等,一般人都能一眼看明白的含义。深层含义:隐藏在表面意思下的意思,作者常借助比喻、象征、用典等手法委婉含蓄表达的情感、观点、志趣、抱负等或哲理。
(2)答题思路
(3)例题精讲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宋)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 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茸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问题: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用意。
①作者表面上写墨石坚硬厚重的特点,实则以石喻人;②墨石坚重之质,不
轻易改变本性,这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③作者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
品格的赞美及对其逝世的悼念之情。
(4)过手精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问题: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