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频数分布表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初二
教材
书名:数学(八年级下)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年1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例,了解数据分组的统计意义,会根据指定的分组方法对数据分组整理;理解频数,频率的统计含义,掌握频率的计算方法;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能从频数分布表中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
能从样本数据的分布特征估计总体的分布,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含义,会根据指定的分组方法对数据分组整理;理解频数与频率的统计含义,掌握频率的计算方法;会列频数分布表,能从频数分布表中观察数据分布特征.2.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频数分布表的过程,学会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通过数据整理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用数据说话的求实精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据分析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重点:频数分布的意义与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教学难点:数据分组的方法和频数的累计过程.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引入
同学们好,首先,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统计量,它们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当我们在处理数据时,不但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还要了解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我们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通过这两种方法收集的数据是分散的,不系统的,这就需要对一组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结论.数据整理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在统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数据整理常用的方法是制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表:频数分布表.同学们,在某次数学检测考试中,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
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梳理,同时又可以把新知识由浅入深地引入,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课
探究新知:八年级1班4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单位:分)如下:
87,77,68,92,67,77,74,84,98,84,59,77,80,77,76,94,82,65,60,56,87,82,70,74,68,90,95,92,82,70,70,82,80,82,89,82,85,85,58,78.思考:对于这次检测成绩,我们都能获得哪些信息呢?目前,我们能够用哪些数据对本次检测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用:最高分,最低分,极差,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方差.同学们,除了以上数据,你还想知道哪些数据,以便对这次数学检测成绩作更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例如,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少,分别占总人数的比值是多少,我们统计出的这些数据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吗?显然是回答不了的.如果想知道成绩更具体的分布,这就需要我们对这次成绩作更深入的分析,即:把数据进行分段统计.八年级1班4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单位:分)如下:
87,77,68,92,67,77,74,84,98,84,59,77,80,77,76,94,82,65,60,56,87,82,70,74,68,90,95,92,82,70,70,82,80,82,89,82,85,85,58,78.要想分段,就需要先画出分数段,再统计出每个分数段的分数个数.我们知道,数据的极差是42分,如果以10分为一段,请大家思考一下,可以分成几段呢?因为42分是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又以10分为一段,用42÷10=4.2≈5段.所以以10分为一段,可以分成5段.同学们需要注意,这里的约等于不是取四舍五入,而是取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值.又因为数据的最小值为56分,最大值为98分,所以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分段结果如下:第一段为50~60分,第二段60~70分,第三段为70~80分,第四段80~90分,第五段为90~100分.在这里需要注意,每一段中两端的数值包含最小值,不包含最大值.例如:50~60分这一段的数据满足的条件是大于等于50,小于60,即:含50,不含60.按照上面的分段方法,就可以统计出各分数段的分数个数了,累计时,按照选举唱票的方法用“正”字进行划计,再累计出各个分数段内的分数个数,进而计算它与分数总个数40的比值.综上所述,表格中的表头信息,包含:分数段,分数个数累计,分数个数,以及与总个数的比值.下面,我们以第一行的数学成绩为例来体会一下分数个数累计的方法,这一行的成绩依次为:87,77,68,92,67,77,74,84,98,84,我们按数据出现的次序画“正”字,87属于80至90分数段,我们在这一栏画“正”字的第一笔,77属于70至80分数段,我们在这一栏画“正”字的第一笔,68属于60至70分数段,我们在这一栏画“正”字的第一笔,92属于90至100分数段,我们在这一栏画“正”字的第一笔,67属于60至70分数段,我们在这一栏画“正”字的第二笔,以此类推,完成分数个数的累计工作.以第一个分数段50~60为例,来说明表格中后两列的填写方法,
在50~60分这一段,通过对正字笔顺:横,竖,横三笔累计统计,可以得到:50~60分这个分数段的分数个数为3个,所以表格中分数个数为3,然后用3÷40得到这一段的数据个数与总个数的比值为0.075.
依据以上的方法得到分段统计表如下:其中,50~60分这一段有3个数据,60~70分这一段有5个数据,70~80分这一段有11个数据,80~90分这一段有15个数据,90~100分这一段有6个数据.分数个数与总个数的比值依次为:0.075,0.125,
0.275,0.375,0.150.最后一行是合计,即求出每一列的数据之和.
上面对数据的分段统计的过程就是数据的分组整理.数据的分组整理:是指按数值的大小,把一组数据分成若干小组,累计各小组的数据个数过程.其中每个分数段是一个“组区间”,分数段两段的数据是“组限”,分数段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组距”,分数段的个数是“组数”.有了分组整理的知识,我们再来看成绩分段统计表表头信息中分数个数这项,在数据的分组整理中,累计出每个小组数据的个数,称为这组的频数.
因此分数个数累计又称频数累计.再看表格最后一列,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比值称为这组的频率.根据频率的概念可以得到频率的计算公式为:频率=这一组的频数÷数据总个数.因此,分段统计表又叫频数分布表.数据分组整理的结果通常用频数分布表来表示.其中,表头一栏的信息为分组,频数累计,频数以及频率.请观察合计一栏,通过计算,你有哪些发现?发现:合计一栏中,频数之和=总人数,频率之和=1.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是不是任意一个频数分布表中频率之和都等于1呢?下面,我们任意选取一个频数分布表进行求解.如表所示,如果设第一组的频数为x1,
第二组的频数为x2,第三组的频数为x3,
第n组的频数为xn
,总个数为x,通过频率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各组频率,则频率之和为:因为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根据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可以得到分母是x,分子是x1+x2+x3+...xn,又因为x1+x2+x3+...xn=x,因此,任意一个频数分布表频率之和都等于1.在频数分布表中,我们把各组的频数相加,如果合计的总频数与题目信息中的总数一致,就说明我们的数据分组符合不重不漏的原则.如果合计的总频率等于1,就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因此,合计的总频数与合计的总频率,为数据分组整理的正确性提供了核算依据.我们总结一下,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第一步
找出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出极差;
第二步
确定组距,利用极差和组距,计算组数;在分组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频数分布表为例.(1)最小组下限(50)要小于等于分数中最小数据(56).最大组上限(不含100)大于分数中最大数据(98).(2)若50分以下还有个别分数,第一段可以改为60分以下.若数据中有100分,最后一段还可以改成90分及以上.(3)和分段统计一样,每一组数据含下限,不含上限.例如,50~60这组数据中包括50,不包括60,而60属于60~70.第三步
划记,计算频数,频率.通过以上步骤,完成频数分布表的制表工作.有了频数分布表,就可以对其进行数据分析.观察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频数分布表.你能得到了哪些信息?例如:课堂开始老师提出的,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少?你现在可以回答了吗?观察上表,可以看出:1.“80~90”这组的频数(15)最大,数据最集中;由此可知,这次测验成绩在“80~90”分数段的人数最多.“50~60”这组的频数(3)最小,数据分布最少.由此可知,成绩在“50~60”这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少.从“50~60”组到“80~90”组,随着组区间中数值增大,
频数增加.从“80~90”组到“90~100”组,随着组区间中数值增大,频数减少.由此可知,这次测验的成绩呈现出“两头少中间多”的分布.80分以上各组的频数之和是21,80分以下各组的频数之
和是19,而平均分78.38在80分以下.由此可知:这次测验的成绩高于平均分的人数多,低于平均分的人数少,成绩偏高分布.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通过观察频数分布表,可以获得如下数据分布信息:信息1:数据在哪个组分布最多最集中,在哪个组分布最少,各占总数的比值是多少;
信息2:各组数据分布的数量变化趋势是什么;信息3:测算中位数在哪个组,获得数据分布状态的信息;信息4:测算平均数,从中体会频数分布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引起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寻找解决方法.通过将活动任务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建构活动.在划计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比数据分段统计系统梳理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知识生成的规律,总结归纳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回到课前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主寻找解决方法.总结观察频数分布表,获取数据分布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用数据说话的求实精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据分析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题
例1:小刚将一个骰子随意抛了10次.出现的点数分别为6,3,1,2,3,4,3,5,3,4.在这10次中“4”出现的频数是_______,“3”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
解:通过观察,我们发现“4”出现了两次,由此,我们得到“4”出现的频数是2,“3”出现的频率是多少呢?要求“3”出现的频率,首先要知道“3”出现的频数,通过观察我们得到:“3”出现了4次,因此“3”出现的频数是4,再根据频率等于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比值,求出“3”出现的频率,4除以10等于0.4.例2:某校八年级共有学生1000人,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200名学生的视力数据进行整理.若数据在0.95~1.15这一小组的频率为0.3,则可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视力在0.95~1.15范围内的人数是多少呢?解:通过题目信息,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抽样调查,我们可以用样本的频率0.3来估计总体1000名学生的情况.由频率=频数÷数据总个数,得到:频数=数据总个数×频率,估计出该校初二年级学生视力在“0.95~
1.15”范围内的人数等于1000×0.3=300人,所以初二年级学生视力在0.95~1.15范围内约有300人.通过上面两道例题,巩固了频率和频数的概念和算法.例3:某校为了了解初二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抽取一部分样本数据对总体的情况进行估计.为了使样本能够很好的代表总体,客观地反映问题,本题根据学号抽取了30名男生的身高数据如下:例3:初二年级男生30名男生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155,158,161,162,164,165,170,171,167,164,163,161,159,156,161,163,166,168,172,166,164,160,156,160,165,168,174,175,165,178.(1)列出频数分布表,表示分组整理的结果.(2)试着对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3)如果初二年级男生有300人,身高不低于165cm约有多少人?解:(1)要列出频数分布表,表示分组整理的结果,首先,回顾一下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和方法:第一步
找出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出极差;第二步
确定组距,利用极差和组距,计算组数;第三步
划记,计算频数,频率.第一步:找出最大值,最小值,计算极差;发现:最小值为155,
最大值为178,极差=最大值-最小值=23.再看第二步:确定组距,利用极差和组距,计算组数.因为极差为23,组距为5,根据组数约等于极差除以组距,即:23÷5=4.6≈5组.根据以上分析,将30名男生的身高数据分成5组,又因为最小值155,最大值178.可得分组结果如下:第一组:155~160,第二组:160~165,第三组:165~170,第四组:170~175,第五组:175~180.我们对第一行的身高数据:155,158,161,162,164,165,170,171,167,164进行频数累计,按数据出现的次序画“正”字,155属于155~160这一组,我们在这一栏画“正”字的第一笔,158也属于155~160这一组,我们在这一栏画“正”字的第二笔,161属于160~165这一组,我们在这一栏画“正”字的第一笔,162也属于160~165这一组,我们在这一栏画“正”字的第二笔,以此类推,完成频数的累计工作.在频数的累计的基础上,计算频数,再利用频数÷总人数得到相应的频率,频率结果保留3位小数,得到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如下:
观察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这时有的同学会发现频率之和为1.001,与前面得出的结论:频率之和为1相矛盾,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呢?155~160频率为0.1,160~165频率为0.3,165~170频率为
0.2,170~175频率为
0.1,175~180频率为0.0.
因为频率的数值采用是四舍五入法,这就是造成了频率之和大于1,平时我们习惯用小数表示频率.但是如果用分数来表示频率就有:因此频率之和还是1.出现这种问题本质是精确值和近似值的区别.第二问:观察频数分布表,可以获得哪些数据分布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回顾一下,观察频数分布表,获取数据分布信息.信息1:数据在哪个组分布最多最集中,在哪个组分布最少,各占总数的比值是多少;
信息2:各组数据分布的数量变化趋势是什么;
信息3:测算中位数在哪个组,获得数据分布状态的信息;信息4:测算平均数,从中体会频数分布的作用.
现在,我们观察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可以从中获取如下信息:1.“160~165”这组的频数是11,频数最大,数据最集中;“175~180”这组的频数是2,频数最小,数据分布最少.2.从“155~160”组到“160~165”组,随着组区间中数值增大,频数增大;从“165~170”组到“175~180”组,随着组区间中数值增大,频数减小.数据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分布.3.165cm以上各组的频数之和是14,165cm以下各组的频数之和是16,根据2020年颁布的1-18岁男孩身高标准八学生(14岁)男生身高标准是165.9cm.说明本年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分布集中,离散程度低.第三问:如果初二年级男生有300人,身高不低于165cm约有多少人?通过题目信息,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抽样调查,我们可以用样本来估计整体,样本中不低于165的频率为
,用它来估计总体300名学生的情况.因为八年级男生有300人,身高不低于165cm的人数约有:300×
=140人.对比分析两个频数分布表的组距发现:第一个表中各组的组距都是10,第二个表中各组的组距都是5,我们把这种分组的方法叫等距分组,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等距分组.
请看例4:
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分析:要求补全表中数据.
首先,观察频数分布表可以得到,各组的组距不相等,因此属于不等距分组.
在这里,同学们注意,要想补填表中数据,需要明确一点,无论是等距分组还是不等距分组,频数和频率的意义不变,因此算法也不变.观察频数分布表发现:6~17这一组频数是13,频率为0.0315,根据频率=频数÷总数,得到总数=频数除以对应的频率.总数:13÷0.0315≈413.再看频数这一列,只有18~59这一组的频数不知,所以可以用总数-其他各组频数之和来求.413-(14+13+110)=276.当求出各组的频数之后,根据频率=频数÷数据总个数求出各组频率.
总结频率和频数计算方法,形成知识体系.计算结果如下:0至5这一组的频率为14÷413
≈
0.0339,18至59这一组的频率为276÷413
≈0.6683,60及以上的
这一组的频率为110÷413
≈0.2663;或1-(0.0339+0.0315+0.6683)来求.小结:通过计算发现:频数=数据总个数×频率,如果总数已知,只有一个组的频数未知,也可以用总人数—其他各组的频数之和来求.频率可以由频率=频数÷数据总个数来求,如果只有一个组的频率未知,也可以用1—其他各组的频率之和来求.
巩固频数,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体会从样本数据的分布特征估计总体的分布,提升数据分析能力..遵循知识生成的规律,回顾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建构活动.巩固从频数分布表中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巩固频率的概念,让学生体会频率的统计意义.补充不等距分组方法,完善知识体系.总结频率和频数计算方法,以便更好地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总结
好了,到此为止,我们这节课的知识就已经学完了,下面来看课堂小结:在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第一步
找出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出极差;第二步
确定组距,利用极差和组距,计算组数;组数:极差÷组距第三步
划记,计算频数,频率.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表的过程中要注意:组数要合适,频数,频率要分清.另外,我们掌握了从频数分布表中获取信息的方法:第一步
看数据的分布情况;第二步
看数据分布的数量变化趋势;第三步
测算中位数在哪个组;第四步
测算平均数.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进行整理和提升.
作业
红星养猪场准备出售500头猪,从中随意抽出若干头一一过秤,数据经分组整理,由频数分布表表示如下,其中有许多数据漏填.
请你补填表中漏填的数据.(2)根据频数分布表回答:随意抽出的这些猪的质量在什么范围内的头数最多,最集中,在什么范围内的头数最少?(3)根据第二问的结论,估计这批出售的500头猪的质量,在什么范围内的头数最多,最集中,与这批出售猪总数的比值是多少?
巩固所学知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共58张PPT)
初二年级
数学
频数分布表
温故知新
集中趋势
离散程度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制表
温故知新
98
56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单位:分)如下:
87,77,
68,
92,
67,
77,
74,
84,
98,
84,
59,77,
80,
77,
76,
94,
82,
65,
60,
56,
87,82,
70,
74,
68,
90,
95,
92,
82,
70,
70,82,
80,
82,
89,
82,
85,
85,
58,
78.
新知探究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单位:分)如下:
87,77,
68,
92,
67,
77,
74,
84,
98,
84,
59,77,
80,
77,
76,
94,
82,
65,
60,
56,
87,82,
70,
74,
68,
90,
95,
92,
82,
70,
70,82,
80,
82,
89,
82,
85,
85,
58,
78.
新知探究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单位:分)如下:
87,77,
68,
92,
67,
77,
74,
84,
98,
84,
59,77,
80,
77,
76,
94,
82,
65,
60,
56,
87,82,
70,
74,
68,
90,
95,
92,
82,
70,
70,82,
80,
82,
89,
82,
85,
85,
58,
78.
新知探究
108.08
方差:
.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单位:分)如下:
87,77,
68,
92,
67,
77,
74,
84,
98,
84,
59,77,
80,
77,
76,
94,
82,
65,
60,
56,
87,82,
70,
74,
68,
90,
95,
92,
82,
70,
70,82,
80,
82,
89,
82,
85,
85,
58,
78.
分段统计
=
4.2
≈
5(段)
50
~
60
60
~
70
70
~
80
80
~
90
90
~
100
分段结果:
87,
77,68,92,67,77,74,84,98,84.
分段/分
分数个数累计
分数个数
与总个数的比值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合
计
制表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分段统计表
3
0.075
分段/分
分数个数累计
分数个数
与总个数的比值
50~60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分段统计表
上面对数据分段统计就是数据的分组整理.
数据的分组整理
它是按数值的大小,把一组数据分成若干小组,
累计各小组的数据个数.
每个分数段是一个
“组区间”.
数据的分组整理
分数段两端的数据是“组限”,
最小的数据叫下限,最大的数据叫上限.
分数段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组距”.
分数段的个数是组数.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分段统计表
累计出每个小组数据的个数,称为这组的频数.
频数
频数累计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分段统计表
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比值称为这组的频率.
频率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频数分布表
频数
数据总个数
频数之和=总人数,频率之和=1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频数分布表
分组/分
频数
频率
第一组
x1
第二组
x2
第三组
x3
...
第n组
xn
合
计
x
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
总结
第一步
找出最大值,最小值,
计算出极差;
第二步
确定组距,利用极差和
组距,计算组数;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频数分布表
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
总结
第一步
找出最大值,最小值,
计算出极差;
第二步
确定组距,利用极差和
组距,计算组数;
第三步
划记,计算频数,频率.
观察频数分布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频数分布表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频数分布表
“80~90”频数
最大,数据
最集中.
“50~60”频数
最小,数据
分布最少.
从“50~60”
到“80~90”
随着组区间
中数值增大,频数增大.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频数分布表
从“80~90”
到“90~100”
随着组区间
中数值增大,
频数减小.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频数分布表
“两头少中间多”的分布.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频数分布表
80分以上各组
频数之和是21.
80分以下各组
频数之和是19.
初二年级1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频数分布表
78.38
成绩属偏高分布.
总结归纳
(1)
数据在哪个组分布最多最集中,在哪个
组分布最少,各占总数的比值是多少;
(2)
各组数据分布的数量变化趋势是什么;
获得如下数据分布信息:
总结归纳
(3)
测算中位数在哪个组,获得数据
分布状态的信息;
(4)
测算平均数,从中体会频数分布
的作用.
获得如下数据分布信息:
例1:
小刚将一个骰子随意抛了10次.出现的点数
分别为
6,3,1,2,3,4,3,5,3,4.
在这10次中“4”出现的频数是
,
“3”出现的频率是
.
2
0.4
某校初二年级共有学生1000人,为了了解这些学生
视力情况,抽查了200名学生的视力数据进行整理.
若数据在0.95~1.15这一小组的频率为0.3,则可估
计该校初二年级学生视力在0.95~1.15范围内的人
数约有(
)人.
300
例2: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5,158,161,162,164,165,170,171,167,164,
163,161,159,156,161,163,166,168,172,166,
164,160,156,160,165,168,174,175,165,178.
(1)列出频数分布表,表示分组整理的结果.
(2)观察频数分布表,可以获得哪些数据分
布信息?
例3: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5,158,161,162,164,165,170,171,167,164,
163,161,159,156,161,163,166,168,172,166,
164,160,156,160,165,168,174,175,165,178.
例3:
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
回顾
第一步
找出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出极差;
第二步
确定组距,利用极差和组距,计算组数;
第三步
划记,计算频数,频率.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5,158,161,162,164,165,170,171,167,164,
163,161,159,156,161,163,166,168,172,166,
164,160,156,160,165,168,174,175,165,178.
例3:
最小值:155
;
最大值:178.
极差:178-155=23.
第一步
找出最大值,最小值,
计算极差.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5,158,161,162,164,165,170,171,167,164,
163,161,159,156,161,163,166,168,172,166,
164,160,156,160,165,168,174,175,165,178.
例3:
第二步
确定组距,利用极差和组距,计算组数.
极差为23,
组距为5.
≈
5(组)
155
~
160
160
~
165
165
~
170
170
~
175
175
~
180
分组结果如下:
155,158,161,162,164,165,170,171,167,164.
第三步
划记,计算频数,频率.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
制表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
0.166...
0.366...
0.266...
0.133...
0.066...
近似值和精确值
1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
(2)观察频数分布表,可以获得哪些数据
分布信息?
1
(1)
数据在哪个组分布最多最集中,在哪个组
分布最少,各占总数的比值是多少;
(2)
各组数据分布的数量变化趋势是什么;
回顾
观察频数分布表中,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回顾
(3)
测算中位数在哪个组,获得数据
分布状态的信息;
(4)
测算平均数,从中体会频数分布的作用.
观察频数分布表中,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160~165”这组
频数最大,数
据最集中.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
“175~180”这组
频数最小,数
据分布最少.
从“155~160”
到“160~165”
随着组区间中
数值增大,
频数增大.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
从“165~170”
到“175~180”
随着组区间中
数值增大,
频数减小.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
数据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分布.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
165cm以下各组
频数之和是16.
165cm以上各组
频数之和是14.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
165.9cm
数据分布集中,离散程度低.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
身高不低于
165cm的频率:
初二年级3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表
等距分组:
不等距分组:
补全表中数据.
无论是等距分组
还是不等距分组,
频数和频率的意
义不变,因此算
法也不变.
例4:
分组
频数
频率
0~5
14
6~17
13
0.0315
18~59
60及以上
110
合计
1
总数=13÷0.0315
≈
413
413-(14+13+110)=
276
276
413
分组
频数
频率
0~5
14
6~17
13
0.0315
18~59
60及以上
110
合计
1
14÷413
≈
0.0339
276÷413
≈
0.6683
110÷413
≈
0.2663
0.0339
0.6683
0.2663
分组
频数
频率
0~5
14
6~17
13
0.0315
18~59
276
60及以上
110
合计
413
1
列频数分布表的步骤:
第一步
找出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出极差;
第二步
确定组距,利用极差和组距,计算组数;
第三步
划记,计算频数,频率.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观察频数分布表,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1
看数据的分布情况;
信息2
看数据分布的数量变化趋势;
信息4
测算平均数.
信息3
测算中位数在哪个组;
布置作业:
红星养猪场准备出售500头猪,从中随意抽出若干头一一过秤,数据经分组整理,由频数分布表表示如下,其中有许多数据漏填.
分组/kg
45.5~
50.5
50.5~
55.5
55.5~
60.5
60.5~
65.5
65.5~
70.5
70.5~
75.5
合计
频数
8
16
8
频率
0.100
0.200
0.075
1.000
(1)请你补填表中漏填的数据.
(2)根据频数分布表回答:随意抽出的这些猪的质量
在什么范围内的头数最多,最集中,在什么范围
内的头数最少?
(3)根据(2)的结论,估计这批出售的500头猪的质
量,在什么范围内的头数最多,最集中,与这批
出售猪总数的比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