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学(北京版)-复习课 被子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课件+教案)(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二生物学(北京版)-复习课 被子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课件+教案)(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28 11:58:25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复习课
被子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初二年级
生物
一、植物性状的控制
材料1:天然大豆的油脂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虽然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但在大豆油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其中的一些不饱和脂肪酸,例如亚麻酸会转化成另外一类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会给人的心血管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思考:如何降低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如何降低大豆中亚麻酸的含量?
材料2:大豆种子中亚麻酸的含量是大豆的生理特征之一,是大豆
的性状。并且不同大豆品种的亚麻酸含量存在差异,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现象呢?经研究发现大豆中亚麻酸含量受到多对基因的控
制,在多对基因共同作用下控制了其亚麻酸的含量。
1.通常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条DNA
2.一条DNA上有许多个基因
3.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细胞核
存在
染色体
蛋白质
DNA
基因
含有
控制
性状
亚麻酸含量
材料3:植物亚麻酸合成是受一些环境条件影响的,这包括温度、光照、水分等。例如低温促进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使种子中的亚麻酸含量增多,而高温环境下亚麻酸含量会减少。大豆脂肪酸的组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变化很大,受到不同地点、不同年份和不同播种时期的影响。
思考:大豆种子中亚麻酸含量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生物的性状受到基因的控制,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总结
二、植物的变异
如何改变大豆的基因,获得低亚麻酸大豆新品种呢?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诱变因素和化学诱变剂等手段,诱发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生物体某些性状产生新的变异,并从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太空椒
亚麻酸含量
(性状)
控制
基因
改变
人工诱变
(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
想一想在育种过程中科学家会遇到哪些问题?
1.经过人工诱变后大豆的基因一定会发生改变么?
2.基因改变了一定能导致亚麻酸含量降低么?
......
至今科学家通过诱变育种培育出了多种低亚麻酸含量的大豆新品种,这些品种的出现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判断下列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2.稻田两侧的水稻因为水肥充足产量较高
3.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
生物变异
概念:生物的性状在亲代与子代,子代
与子代之间表现出的差异现象。
类型
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判断依据:遗传物质
是否发生改变
科学家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出了一种低亚麻酸大豆,由
一对与亚麻酸合成有关的隐性基因(aa)控制,如何让拥有
其它优良性状的大豆也同时拥有低亚麻酸的性状呢?
三、植物的遗传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纯系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
择、纯化优良品种的方法。
亲本1(低亚麻酸性状)
X
亲本2(高产性状)
子一代
aa
AA
Aa
子二代
选育出低亚麻酸
高产的纯种大豆
自交
遗传部分主要考点
1.遗传:生物性状由亲代向子代传递的现象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判断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①豌豆的白花和玉兰的紫花
②豌豆种子的圆粒和豌豆子叶的黄色
③豌豆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
2.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3.显隐性状的判断方法(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例)
高茎(矮茎)
X
高茎(矮茎)
高茎、矮茎
高茎
X
矮茎
高茎(矮茎)
4.写出亲代或子代的基因组成
一定用题目中所给字母表示
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已知眼皮单双由一对基因
(A、a)控制,请分别写出孩子和父母的基因组成
答案:aa、Aa和Aa
双眼皮
X
双眼皮
单眼皮
例题.(2019北京中考)月季是北京市市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可以连续开花(花期较长)的月季新品种,生物小组进行了系列实验。同学们将已萌发的种子培育至开花,观察植株花期长短的性状,结果如下:
亲代
单季花
X
单季花
子代
单季花
连续开花
1.单季花和连续开花是一对
。由结果可知连续开花

性状。
隐性
相对性状
2.花期长短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和a表示)子代中
单季花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连续开花个体的基因组成为

AA或Aa
aa
Aa
x
Aa
亲本
生殖细胞
A
a
A
a
子代
AA
Aa
Aa
aa
材料4:科学家在中国境内生长的植物琉璃苣中发现一种基因,简称D6D。该基因指导合成的酶可以限制亚麻酸生成的速度。
琉璃苣
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获得低亚麻酸大豆品种呢?
四、转基因技术
原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转基因大豆的操作过程
获取
D6D基因
导入
大豆细胞
植物组织培养
琉璃苣
转基因大豆植株
材料5: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的某个基因转入大豆中。但是,他们意识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随即对转入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于是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
材料6:非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1.5%和41.4%,水分为6.12%和6.34%,脂肪为20.11%和20.42%,纤维为6.71%和6.63%,碳水化合物为33.0%和32.7%均无明显差异。两者脂肪酸和18种氨基酸含量分析也没有明显差异。由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还不能对非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大豆的营养成分进行更细致的比较研究。
思考:现有转基因大豆是否会存在食品安全性问题?
总结
在不断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同时,要注意原有品种的保留。
例题.大豆常见花色有紫和白两种(由一对基因B、b控制),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其显隐性关系做了四组实验结果如下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1)大豆花的紫色和白色是一对

(2)能根据实验
,判断
是显性性状。
(3)写出实验④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相对性状
②、③
紫色
Bb
bb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4)将开白花大豆自交后得到的种子种下,后代几乎都开出白花,这种现象称为
。但发现有一株植株上却开出紫花,这种现象称为

变异
遗传
谢谢收看教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被子植物的遗传和变异》
学科
生物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二
教材
书名:
生物学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7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变异,区分变异类型,了解变异的特点
3.学生能够掌握遗传部分的主要考点
4.学生能够理解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让植物具备多种优良性状
5.学生对转基因技术和它的食品安全性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目标: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对转基因大豆的食品安全性有正确的认识
2学生建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学生掌握遗传部分的主要考点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遗传部分的主要考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讲述: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大豆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历史悠久的粮食作物,种子的营养价值很高。还以大豆为例复习了被子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过程。今天我们就从另一方面继续探讨有关大豆的相关问题。
引起兴趣
导入主题
生物性状的控制
展示:材料1
提问:如何降低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呢?
讲述:因此培育出低亚麻酸含量的大豆,就成为一些育种学家研究的课题。
提问:如何降低大豆中亚麻酸的含量?
展示:材料2
讲述:染色体在细胞核中,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例如大豆中亚麻酸的含量就属于生物性状,不同品种大豆的亚麻酸含量不同称为相对性状。通常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DNA,一条DNA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提问:大豆中,亚麻酸的含量只受基因控制么?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在影响亚麻酸的含量呢?
展示:材料3
讲述: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得到低亚麻酸含量的大豆,既要改变大豆的基因,又要控制好种植环境。可见,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总结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外界环境影响
植物的变异
提问:如何改变大豆的基因,获得低亚麻酸大豆新品种呢?
讲述:介绍诱变育种的概念和实例。我们可以通过人工诱变育种的方法改变大豆的基因,从而获得低亚麻酸大豆的新品种。
亚麻酸含量
基因
人工诱变
提问:思考一下在育种过程中科学家会遇到哪些困难?
1、经过诱变后大豆的基因一定会改变么?
2、基因改变了一定能导致亚麻酸含量降低么?
讲述:至今科学家通过诱变育种培育出了多种低亚麻酸含的大豆新品种,这些品种的出现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上述变异的产生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属于可以遗传的变异。
提问:那你能不能判断一下下面这些变异是否是可遗传变异么?
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稻田两侧的水稻因为水肥充足产量较高
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
讲述:总结变异概念和类型
从诱变育种入手复习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并对变异的特点有一定了解
植物的遗传
提问: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低亚麻酸大豆,由一对与亚麻酸合成有关隐性基因(aa)控制,如何改良已有的优秀大豆品种,使其同时具有低亚麻酸含量的性状表现呢?
讲述: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有更多优良性状的低亚麻酸大豆新品种
讲述:总结遗传部分主要考点:包括遗传的概念、相对性状、显隐性状的判断和写亲子代的基因组成。
讲述:例题
让学生了解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更多优良性状集于某一大豆品种上。巩固遗传部分的主要考点,并通过一道例题加强练习。
转基因技术
提问:除了利用人工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低亚麻酸大豆的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大家阅读下面的材料,看看能不能从中获得启发。
展示:
材料4玻璃苣中D6D基因的介绍
讲述:转基因培育低亚麻酸大豆的操作过程和原理
讲述:转基因大豆已经获得成功,而且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很大,但是关于它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一直存在疑问,这种质疑是不是空穴来风呢?
展示:材料5巴西坚果事件
提问:看来人们的担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那现有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呢?
展示:材料6转基因大豆和普通大豆成分比较
讲述:看来现有的转基因大豆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待确定。
通过转基因大豆再次强调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让学生对转基因技术及其食品安全性有正确的认知。
总结
讲述:在育种过程中人们会选择需要的类型,淘汰不需要的类型,生物就会按照人的意愿去进化,原有类型有可能就会在地球上消失,因此我们在培育出新品种的同时,一定要保留原有品种。例如现在我们吃的西红柿越来越找不到原来的味道了。
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更深的认识。
练习
例题讲解
巩固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