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科
历史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二年级
教材
书名:
中国历史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
2.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对比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尤其是我国交通通信
的不断发展,加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认识,掌握从不同类型的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通过联系史实,分析社会变迁的原因,提高论从史出、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了解本课结构
讲授新课
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二、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回顾社会生活涉及的主要领域:衣食住行用等。
1.日常生活的变化
以时间轴的方式突出本课历史时序。
【讲述】
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出示四组图片
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服饰、饮食、住房、消费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归纳变化的特点。
变化一:从穿着单一到穿着多样
变化二:从解决温饱到吃的健康
补充文字材料;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1960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
——毕竞悦《中国四十年社会变迁》
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单一,以主食消费为主。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的丰富,城乡居民饮食更加注重营养,主食消费明显减少,膳食结构更趋合理,食品消费品质不断提高。具体而言,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152千克降到2017年的110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248千克降到2017年的155千克。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显著增加。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由1978年的13.7千克上升到2017年的20.6千克,禽类由1978年的1.0千克上升到9.7千克,鲜蛋由1978年的3.7千克上升到10.3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由1978年的5.2千克上升到2017年的19.5千克,禽类由1978年的0.3千克上升到7.9千克,蛋类由1978年的0.8千克上升到8.7千克。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变化三:从蜗居到适居
变化四:从商品紧缺到极大丰富
在介绍图片的同时,帮助学生联系历史背景,理解图片所映出来的社会发展水平。
出示文字资料:
基本公共文化设施逐渐完善。2017年,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521个,比1978年增加37628个,增长5.5倍;博物馆4721个,比1978年增加4372个,增长12.5倍;公共图书馆3166个,比1978年增加1948个,增长1.6倍……广播电视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7%,全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内旅游逐渐兴起。但当时景点不多,北京、西安等名胜古迹多的地方成了少数几个热门的旅游城市……1999年国庆,中国的第一个“小长假”成为“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自2012年起,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对全球旅游收入的贡献年均超过13%。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归纳:变化五: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追问: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出示图表,指导学生阅读
联系史实,分析得出结论:
由于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调动了人们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创设情境】
提问:
假如我们要从北京出发到西安进行研学
旅行,我们可以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
提示重要信息
驾驶汽车80公里/小时14小时坐
火车150公里/小时7小时28分钟
坐高铁250公里/小时4小时28分钟
坐飞机800公里/小时1小时23分钟
追问:假如已经决定乘飞机去西安,要求在首都机场集合。同学们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前往机场?
机场大巴、地铁、出租车、私家车……
归纳:如今出行方式可以多种选择。主要是依赖于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
铁路
介绍新中国初期铁路概况,借助图表材料,分析铁路行业的发展情况。并补充复兴号列车相关信息,凸显中国制造的力量。
公路
介绍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公路发展概况。通过数据和图片,让学生感知交通发展的速度。补充港珠澳大桥信息,突出我国桥梁技术水平的提高。
民航
借助C919、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2018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的大数据,介绍民航业的发展概况。
城市交通
以北京为例,突出如今城市交通工具的种类,归纳交通发展对生活的主要影响。
总结交通发展特点:
交通设施日益改善,出行环境高效便捷
【创设情境】
假如我们已经到达西安,老师组织大家进行分组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博物馆的门票预约?(微信公众号,官网预约)
假如你们小组成员已经成功进入博物馆参观,因分工不同,参观的时候有人与大家走散了。这时候身为组长的你如何联系到走散的组员?(电话、短信、微信、手机定位、拍照寻找标志性建筑、广播找人)
电信
出示资料
1978年,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只有192.54万户;1987年移动电话开始出现之后用户规模迅猛增长,2003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到2017年年末,全国电话用户规模达16.11亿户,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一。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补充:通信基础设施突飞猛进,通信能力大幅提升
互联网
出示图表
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出示一组图,补充移动通信的发展
通信发展: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国信息通信事业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伟大跨越。
思考: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呢?
结合上述学习,得出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既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还改变了大家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课上任务】
列表归纳社会生活变化
二、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问题】影响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
借助图文信息
归纳:
1.国家独立自主
2.国民经济的提升
3.科学技术的创新
4.惠民政策实施
补充资料;
制度稳则国家稳。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复习前面所学
知识迁移
突出时空观念
提高从图片材料中提取有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史料对比中归纳总结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日常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关键词,提高有效阅读的能力
关注图表中的提示信息,联系史实,分析发展趋势
提高分析图表史料的能力
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情境入手
帮助理解交通发展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公路、民航、城市及交通的大力发展
突出本课重点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感受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
关注时间节点和重要数据,提高有效阅读文字材料的能力
观察图表
感受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
整体感知移动通信的飞速变化
认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巩固本课重点
夯实基础知识
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分析图文史料
提取关键信息
帮助学生
突破难点
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主要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都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70多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也坚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通过全国人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巩固
本课重点内容
提高价值认同
课后活动
1.访问长辈,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你家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哪些重要变化。
2.结合电脑、电视、手机、洗衣机、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在生活中的作用,谈谈科学进步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高实践能力
8(共94张PPT)
社会生活的变迁
初二年级
历史
本课主要内容
一、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二、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一、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
也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
一、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衣、食、住、行、用等
1978年
1949年
物价飞涨
民生凋敝
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
明显改善
1.日常生活的变化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1.日常生活的变化
布票
(1)服饰
1.日常生活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
(1)服饰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展出的多彩服饰
(1)服饰
1.日常生活的变化
国际时装秀的中国风
(1)服饰
1.日常生活的变化
变化一:从穿着单一到穿着多样
(1)服饰
1.日常生活的变化
凭票供应年代人们抢购食品
(2)饮食
1.日常生活的变化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1960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
——毕竞悦《中国四十年社会变迁》
粮票
(2)饮食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单一,以主食消费为主。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的丰富,城乡居民饮食更加注重营养,主食消费明显减少,膳食结构更趋合理,食品消费品质不断提高。具体而言,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152千克降到2017年的110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78年的248千克降到2017年的155千克。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显著增加。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由1978年的13.7千克上升到2017年的20.6千克,禽类由1978年的1.0千克上升到9.7千克,鲜蛋由1978年的3.7千克上升到10.3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由1978年的5.2千克上升到2017年的19.5千克,禽类由1978年的0.3千克上升到7.9千克,蛋类由1978年的0.8千克上升到8.7千克。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中华美食
(2)饮食
1.日常生活的变化
荤素搭配
营养均衡
(2)饮食
1.日常生活的变化
变化二:从解决温饱到吃得健康
(2)饮食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某农户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房屋
(3)住房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某农户家现今房屋
(3)住房
1.日常生活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的筒子楼
(3)住房
1.日常生活的变化
如今的城市住宅区
(3)住房
1.日常生活的变化
关键词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注: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68页
(3)住房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注: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68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3)住房
1.日常生活的变化
变化三:从蜗居到适居
(3)住房
1.日常生活的变化
今天如果你想买什么东西,现有的市场基本都能满足。但是对于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而言却是一种奢望。那个时候买东西不仅要钱,更需要票证!
(4)消费
1.日常生活的变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购统销政策
(4)消费
1.日常生活的变化
衣柜购买证
煤球票
(4)消费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棉布购买证
肥猪准宰证
(4)消费
1.日常生活的变化
超市
便民菜站
(4)消费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智能无人便利店
移动支付
(4)消费
1.日常生活的变化
变化四:从商品紧缺到极大丰富
(4)消费
1.日常生活的变化
2017年,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521个,比1978年增加37628个,增长5.5倍;博物馆4721个,比1978年增加4372个,增长12.5倍;公共图书馆3166个,比1978年增加1948个,增长1.6倍……广播电视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7%,全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内旅游逐渐兴起。但当时景点不多,北京、西安等名胜古迹多的地方成了少数几个热门的旅游城市……1999年国庆,中国的第一个“小长假”成为“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自2012年起,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对全球旅游收入的贡献年均超过13%。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变化五: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5)文化生活
1.日常生活的变化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思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巨大
变化的主要原因。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注: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68页
你从这张图表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迅速
注: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68页
中国GDP增长变化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注: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34页
1.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思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巨大
变化的主要原因。
1.日常生活的变化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思考:假如同学们要从北京出发到西安进行研学
考察,大家可以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北京-西安
距离约1120公里
飞机
火车/高铁
长途汽车
约1小时23分钟
约7小时28分钟/4小时28分钟
约14小时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假如已经决定乘飞机去西安,要求在首都机场集合。同学们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前往机场?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家—首都机场
机场大巴
出租车
地铁
私家车
……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铁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只有5.17万公里,普遍运行的绿皮车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铁路运输能力严重落后。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前后经历了6次“大提速”,到第六次提速完成,主要干线开始以时速200公里运行。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铁路
注:数据来自《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68页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铁路
到2018年年末,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17万公里,较1978年增长154.7%,营业总里程居世界第二。高铁营业里程达3.0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居世界第1位。
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tats.gov.cn)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铁路
复兴号动车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铁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公路里程短、质量差,公路里程仅89.02万公里,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只有9.27公里,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公路
要想富
先修路
注:数据来自《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68页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公路
到2018年,公路密度达到50.48公里/百平方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提高了41.21公里。
注: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官方网站(http://www.mot.gov.cn)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公路
沪嘉高速公路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公路
注:数据来自《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68页
港珠澳大桥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公路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总投资约1200亿元人民币。大桥于2003年8月启动前期工作,2009年12月开工建设,筹备和建设前后历时达十五年,于2018年10月开通营运。
注:数据来自港珠澳大桥官方网站(https://www.hzmb.org)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公路
1978年,中国民航仅有162条短程航线、70个机场,民航航线里程14.89万公里。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航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速,民航机场体系渐具规模,航线网络覆盖率大幅提高,航空运输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3)民航
C919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3)民航
C919中型客机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3)民航
2018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61173.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54806.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6367.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
——《2018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3)民航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4)城市交通
交通发展:交通设施日益改善
出行环境高效便捷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假如同学们已经到达西安,老师组织大家进行分组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家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博物馆的门票预约?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微信公众号预约、官网预约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假如你们小组成员已经成功进入博物馆参观,因分工不同,参观的时候有人与大家走散了。这时候身为组长的你如何联系到走散的组员?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电话、短信、微信
手机定位
拍照寻找标志性建筑
广播找人
……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978年,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只有192.54万户;1987年移动电话开始出现之后用户规模迅猛增长,2003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到2017年年末,全国电话用户规模达16.11亿户,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一。
——陈光金《改革开放与中国民生发展》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5)电信
通信基础设施突飞猛进,通信能力大幅提升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5)电信
注:数据来自《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70页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6)互联网
时光旅行:移动通信的进化史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传呼机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大哥大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G
5G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通信发展:从追赶到引领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思考:交通、通信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思考:交通、通信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方便日常生活
改变生活方式
改变思想观念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食
住
文化生活
列表归纳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样式、色彩单调
色彩缤纷,款式新颖
食
食物匮乏单调,凭票供应
日益丰富,注重营养、健康
住
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设备和装饰有了大大改观
文化生活
相对简单
日益丰富
列表归纳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
铁路
公路
民航
通
信
电信
互联网
列表归纳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
铁路
2018年,中国铁路营运里程世界第二
公路
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民航
国内、国际航线众多,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通
信
电信
邮政业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十分普遍
互联网
发展迅速,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提高
列表归纳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问题探究: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经济
政治
科技
文化
1.国家独立自主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国民经济的提升
注:图片来源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
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95页
3.科学技术的创新
华为智能手表
4.惠民政策实施
关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稳则国家稳。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做一做
1990年《经济日报》报道:“如今,在中国,玉米面和甘薯仍有稳定的销路,但已远远不仅是为了充饥。在精米白面供应比较充裕的地方,粗粮和杂粮作为独特口味和某些必不可少营养来源,受到人们欢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粮食供应紧张
B.收入水平较低
C.人们注重健康饮食
D.追求生活方便快捷
做一做
1990年《经济日报》报道:“如今,在中国,玉米面和甘薯仍有稳定的销路,但已远远不仅是为了充饥。在精米白面供应比较充裕的地方,粗粮和杂粮作为独特口味和某些必不可少营养来源,受到人们欢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粮食供应紧张
B.收入水平较低
C.人们注重健康饮食
D.追求生活方便快捷
做一做
下列能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
?②自驾游成为一种休闲方式
③轻松惬意地网上购物?
④“低碳”“环保”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做一做
下列能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
?②自驾游成为一种休闲方式
③轻松惬意地网上购物?
④“低碳”“环保”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后活动
1.访问长辈,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你家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哪些重要变化。
2.结合电脑、电视、手机、洗衣机、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在生活中的作用,谈谈科学进步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