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游记单元总结课:游记的所见与所感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二
教材
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第五单元各篇游记描绘所见、抒写所感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重点)
总结第五单元各篇游记谋篇布局、表现手法、叙述视角等方面的特色。(难点)
总结阅读游记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游记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游览了景物雄浑壮美的“壶口瀑布”,奇绝险远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威严瑰奇“勃朗峰”以及纯净自然让人心生向往的“丽江”,欣赏了作者为我们描绘美景的同时,也感受了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某些思考。
总结第五单元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游记特征。
二、总结游记的特点及阅读游记的方法
(一)小结游记的文体特征:
题材内容广泛
写法灵活自由
感染影响读者
(二)小结游记的“所至”“所见”:
《壶口瀑布》作者描写了两次到壶口看瀑布的情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对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描写,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按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第二天重返冰河,听到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作者“所感”也发生着变化。
《一滴水经过丽江》用一滴水从融化形成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
(三)小结游记的“所感”
读游记,要品读作者议论抒情的句子或者有独特感受的句子,展开联想和想象,与其“共情”。
(四)总结阅读游记的方法
梳理作者的游踪,明确作者的所至所见。
反复品味作者直接写观景体验的句子以及作者由所见景物引发感想或思考的句子,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
理解游记的“所见”与“所感”,总结归纳游记阅读的一般方法。
三、总结游记的阅读方法
请反复阅读单元课文,感受不同篇目的语言魅力。
小结:《壶口瀑布》的语言既宏阔又不失细腻,既有画面感又有动态;《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语言既亲切自然,又有与景物相称的庄严感;《登勃朗峰》的语言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译笔也颇出色;《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妨反复朗读品味这些有表现力的语言。
小结阅读游记方法3:反复诵读,揣摩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通过品读例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总结阅读游记的方法。
四、总结游记谋篇布局、叙述视角等方面的特色
请同学们再回看一下本单元四篇文章,思考还有哪些可以在写作中借鉴的呢?
从《壶口瀑布》中学习选材。
从《一滴水经过丽江》学习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
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五、总结游记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总结游记的特点:题材内容广泛,写法灵活自由,感染影响读者。
总结阅读游记的一般思路:
1.明确所至所见。
(1)理清作者的游踪;
(2)反复诵读品析有表现力的语言并积累。
2.感悟作者所感。
由几篇文拓展到一类文,总结阅读游记的基本方法。
六、推荐阅读
推荐大家阅读朱自清、巴金、孙犁、梁衡、余秋雨等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游记,也可以读读夏多布里昂、惠特曼、泰戈尔等外国作家的游记。
拓宽阅读视野。(共41张PPT)
游记单元总结课:游记的所见与所感
初二年级
语文
一起回顾
壶口瀑布——雄浑壮美
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奇绝险远
勃朗峰——威严瑰奇
丽江——纯净自然让人心生向往
“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
“游记,散文的一种。主要记述旅途见闻,某地的历史沿革、现实状况、社会习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快,描写生动。”
游记的文体特征
题材内容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
写法灵活自由——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表现手法,不同叙述视角,不同语言风格。
感染影响读者——广大读者见闻,愉悦读者心灵,通过阅读其文,感受其人,获得美的享受和情理的共鸣。
游记的“所至”“所见”“所感”
“所至”就是作者的游踪。
“所见”就是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所感”就是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
游记的“所至”“所见”“所感”
从结构上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所至”“所见”
《壶口瀑布》:作者描写了两次到壶口看瀑布的情景,略写雨季的壶口瀑布时,作者采用的是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角度。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对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描写,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所至”“所见”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作者按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二天重返冰河,作者“所感”也发生着变化。
“所至”“所见”
《一滴水经过丽江》:不写人的“游览”而写水的“经历”,用一滴水从融化形成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
“所至”“所见”
《一滴水经过丽江》:“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我也要去四方街”→“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阅读游记的方法
方法1:梳理作者的游踪,明确作者的所至所见。
阅读游记的方法
方法1:梳理作者的游踪,明确作者的所至所见。
“定点观察”是观察者站在某一位置不动,观察视线所及范围内的景物,能够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等。
“动态观察”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随着观察者游踪的变化,捕捉不同地点不同视线范围内的景物。
感悟作者的“所感”
感悟作者的“所感”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感悟作者的“所感”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河水在不断反抗着石壁的约束,冲流激荡,改变着石壁的形态甚至整个壶口的位置,就长远来看,河水才真正决定了壶口瀑布的因素。由此,作者很自然地得出了自己对黄河个性的看法。
感悟作者的“所感”
黄河的个性是柔中带刚的,蕴蓄着无尽的力量,所以才能穿凿巨石,改变地貌;
未经磨难不成材,黄河的个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抵拒中最终铸就的,甚至可以说“未过壶口不成河”。
感悟作者的“所感”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感悟作者的“所感”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
感悟作者的“所感”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感悟作者的“所感”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感叹大自然的永恒和伟大的力量,充满了对永恒壮美的各拉丹冬雪山、冰河、冰塔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早已顾不上身体的难受。
阅读游记的方法
方法1:梳理作者的游踪,明确作者的所至所见。
方法2:反复品味作者直接写观景体验的句子以及作者由所见景物引发感想或思考的句子,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
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这句话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学生赏析
描写壶口瀑布中的河水,作者将每一种水的形态特点都写得变化多端而又浑然一体。写主浪,重点在于“势”,一种汹涌的态势,直逼得人颤抖;真正写河,是在水落入壶口后,迸溅,激荡,“如一卷钢板出轧”;出了壶口,“裹两岸清风,潇洒而去”,又平添一笔浪漫色彩。
学生赏析
黄河在狭窄的沟谷中翻滚、闯荡、搏击,把她的博大宽厚汇为勇往直前,“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以一刹那来展现生的伟力。最后,节奏慢了,轻了,泉、溪、大浪的余音,都朦胧了,都隐在水雾罩在彩虹里了。意境也由近处的磅礴,被拉向了远方的浩渺,引人深思。
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我每在提笔写作时,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多文学巨人的影子,自觉不自觉地向他们借词、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汇拢到一起,从自己的笔管里流了出来。”
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
平实、自由、随性
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诗意、童趣
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语言特色
《壶口瀑布》的语言既宏阔又不失细腻,既有画面感又有动态。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语言既亲切自然,又有与景物相称的庄严感。
《登勃朗峰》的语言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译笔也颇出色。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阅读游记的方法
方法3:反复诵读,揣摩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跟着课文学写作
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这四篇文章,还有哪些方法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借鉴呢?
跟着课文学写作
从《壶口瀑布》中学习选材
多数作品写壶口瀑布,“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吐吞万壑百川浩,出纳千流九曲雄”。梁衡则与众不同,重点描写枯水期的壶口,这样别出心裁,使文章体现出一种新意,为后面具体的写景和情思的抒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空间。
跟着课文学写作
从《一滴水经过丽江》学习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一滴水”,既用它串起文章,形成时空线索,又用它与读者交流,抒发情怀,这就使文章在“展现”之余又有“讲述”,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
游记的文体特征
题材内容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
写法灵活自由——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表现手法,不同叙述视角,不同语言风格。
感染影响读者——广大读者见闻,愉悦读者心灵,通过阅读其文,感受其人,获得美的享受和情理的共鸣。
阅读游记的一般思路
1.明确所至所见:
(1)理清作者的游踪;
(2)反复诵读品析有表现力的语言并积累。
2.感悟作者所感:品味文章中直接或间接表现作者感受的句子,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感受作者的“言为心声”。
课外推荐阅读
推荐大家阅读朱自清、巴金、孙犁、梁衡、余秋雨等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游记,也可以读读夏多布里昂、惠特曼、泰戈尔等外国作家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