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科
地理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
地理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
10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明确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3.通过探究河流源头的活动,了解确定河流源头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4.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
1.“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
2.
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起源于同一地区吗?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用优美的文字和景观图概括明介绍三江源地区突出的区域景观特征,形成对三江源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审美体验
江河源地
一、三江源地区位置
1.读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三江源的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地形特征
读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有哪些地形类型,描述其地形特征。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二、中华水塔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塔,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就如同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的向下游地区输水,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大江大河源头
探究:三江源的水来自哪里
1.三江源地区年降水量为多少?
2.从干湿状况来看,这里主要属于
地区。
3.这里为什么成为江河的发源地,并提供大量的河流补给?
在高寒气候下,高大山脉的雪线以上分布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还是中国冰川集中分布地之一。雪上冰川提供最初的水源。
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还是我国著名的天然沼泽分布区,沼泽广布。湖泊、沼泽既提供水源,又是河流的调蓄器。
小结:三江源地区的海拔高且气候寒冷,致使雪山、冰川、湖泊和沼泽广布,为江河提供水源补给,这里成为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可见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活动
模拟科学考察,探究黄河源,感悟科学探究精神。
了解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
引导学生说出三江源的位置,明确其在青藏地区和青海省的位置。
通过认识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因素的特点,分析这些自然因素是怎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开展模拟考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也能感受科学家科学考察的艰辛,培养积极探索、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说明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分析三江源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保护意义
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环境问题
探究三江源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冰川萎缩
人类活动: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砍伐树木、污染源区、淘金挖矿
环境问题:草地沙化、水土流失、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
活动: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重要性
保护方法: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具体措施:退耕还草还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措施
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做什么。
对事物的分析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联系自身,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观和人地和谐观。
总结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针对近年来,三江源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一定程度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保护三江源,也需要我们一起行动!
总结本节课知识(共35张PPT)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初二年级
地理
江河的源地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八下
图9.3
青藏地区的地形
位置
江河的源地
八下
图9.17
三江源地区的地形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巴
颜
喀
拉
山
脉
唐
古
拉
山
脉
仑
山
脉
昆
可
可
西
里
山
脉
阿
尼
卿
山
玛
地形特征
八下
图9.17
三江源地区的地形
沱沱河
卡日曲
扎
曲
江河的源地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
“中华水塔”
八下
图9.18
三江源地区的水系
思考:
1.三江源地区年降水量为多少?
2.从干湿状况来看,这里主要属于
区。
3.这里为什么成为江河的发源地,并提供大量的河流补给?
八上
图2.18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大部分地区为200毫米-400毫米
思考:
1.三江源地区年降水量为多少?
2.从干湿状况来看,这里主要属于
区。
3.这里为什么成为江河的发源地,并提供大量的河流补给?
半干旱、半湿润
八上
图2.22
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大部分地区为200毫米-400毫米
八下
图9.17
三江源地区的地形
昆仑山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
阿尼玛卿山
雪山
“固体水库”
雪山冰川——河流最初的水源
冰川
湖泊
沼泽
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
雪山、冰川
湖泊、沼泽
形成江河之源
三江源地区高且寒
活动
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1.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概况。
八下
图9.19
黄河源区的水系
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河流唯远
流量唯大
多因素综合
考虑
2.阅读表9.1,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头是黄河源头,并说明理由。
河流唯远
流量唯大
多因素综合考虑
3.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高原湿地
生物多样性
保护意义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高原湿地
生物多样性
江河发源地
保护意义
气候变暖
冰川消融
1972年的姜根迪如冰川
2009年的姜根迪如冰川
湖泊、沼泽面积缩小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原因
过度放牧
乱采滥挖
人类活动
淘金挖矿
砍伐树木
污染源区
人类活动
草地沙化
水土流失
环境问题
虫鼠猖獗
野生动物锐减
环境问题
杰桑·索南达杰
杰桑·索南达杰,曾任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曾先后12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从事以藏羚羊命运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994年1月,索南达杰率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盗猎分子20人,在押送途中遭袭击,不幸遇难。
活动 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
1.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长江洪涝灾害加剧、黄河断流时间更长。
源区水源枯竭,长江出现干旱灾害,黄河断流。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具体措施
退耕还草(林)
全面禁猎
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
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保护三江源,需要我们一起行动!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宣传呼吁保护三江源地区
旅游时,注意保护环境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
课堂总结
三
江
源
地
区
江河的源地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重要意义
环境问题
措施对策
雪山、冰川
湖泊、沼泽
“中华水塔”
(2018
石景山模拟)资料: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依据资料,请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
消融
退化
加剧
恶化
锐减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
)
湖泊湿地萎缩
过度放牧
乱采滥挖
盗猎野生动物
水土流失(
)
草场
(
)
土地沙化
野生动物(
)
生态环境(
)
作
业
完成学习任务单的课后作业
祝同学们健康成长、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