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数据分析综合应用
学科
数学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下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运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决策.
2、根据实际问题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在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分析的应用价值,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教学重点:
应用样本的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学会用统计量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合理求解和运用统计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复习引入
一、复习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新课讲解
二、统计数据的综合运用
1、实际问题背景
(1)学校想了解一下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有没有坚持身体锻炼,便将调查任务布置给了学生会干部小华.于是,小华准备利用统计知识来解决问题.
(2)采用样本估计总体方法解决问题
2、问题1: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是否达标
(1)数据的收集过程
(2)数据的整理过程
请你帮小华整理好数据表格.
(3)数据的描述过程
请你帮小华补充完整条形统计图.
(4)数据的分析过程
①正确计算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②利用样本的特征估计总体特征,得出相应结论
平均数的分析:
结论:全年级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锻炼时间的平均水平达到了北京市要求.(正确)
众数的分析:
结论:全年级多数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锻炼身体时间达到北京市要求.(错误)
中位数的分析:
结论:全年级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锻炼身体时间符合北京市要求.
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人数的分析:
估算出本年级大约还有90名学生锻炼时间少于一小时
(5)根据数据的分析得到结论,形成决策,解决问题过程
大部分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符合要求,但还有大约90名学生不符合要求,建议学校与家长及时沟通,双方共同督促90位学生增加锻炼身体时间.
(6)问题1小结
注意的事项:在选取的统计量时,一定要关注统计量是否具有好的代表性,能否帮助我们形成有效的决策.
3、问题2:男女生的锻炼效果
(1)数据的收集过程
采用测试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
(2)数据的整理过程
采用频数分布直方表进行数据的整理
(3)数据的描述过程
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和预估方差、平均数及中位数的大小
①方差:男生成绩波动大于女生,方差更大
②平均数:利用各组组中值和频数预估男生平均数为71
③中位数:利用中位数所在组别数据,得出结果为74
(4)数据的分析过程
①分析小华的成绩情况:
利用中位数得出小华的成绩好于一半以上的女生
②利用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分析男女生的差异:
平均数:全年级男女生成绩在平均水平上无明显差异;
中位数:全年级男生在不小于74分的人数上比女生更具有优势;
方差:全年级女生的成绩在稳定性上好于男生
(5)根据数据的分析得到结论,形成决策,解决问题过程
男女同学在仰卧起坐上的成绩都处于71分左右,成绩不高,尤其男同学之间的成绩差异较大,需要多关注低分值的同学,女生需要在高分值上加强,建议老师给低分数段的男生加大练习强度.
(6)问题2小结
注意事项:数据比较时除了可以利用原始数据计算反映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的统计量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统计图进行一些比较和估算,从而快速的判断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
3、问题3:小明的锻炼是否达到要求
(1)小明给出的信息
①成绩不低于60分的频数占总次数96%;
②第1和第2组的频数之和占总次数12%,且第2组的频数与第6组的频数都是12;
③第3、4、5组的频数之比为8:17:15
(2)小华的分析
①根据小明所给信息,分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求频数
②根据小明所给信息,求出各组频数,补全直方图
③求出平均数和中位数,得出结论
(3)问题3小结
注意事项:统计量的求解上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需要细致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选取适合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果.
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顾样本和总体的相关知识.
与学生一同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分析调查问卷设计时的优缺点.
与学生一同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分析整理数据时的关键点.
与学生一同经历数据的描述过程,如何正确进行数据的描述.
复习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并对学生易错点进行提示,为后面的数据分析做好铺垫工作.
复习平均数的特点,并估计总体,得出符合预估的相应结论.
复习众数的特点,并估计总体,通过反例让学生意识到选择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时要看统计量是否具有好的代表性.
复习中位数的特点,并估计总体,得出符合预估的相应结论.
选择好恰当的样本数据也可以估计总体的特征
根据三方面的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习如何撰写结论报告.
小结问题1,引发学生思考统计量的代表性的合理作用
体会数据收集的不同方式
体会数据整理的不同方式
通过对直方图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体会直方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预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
利用合理的统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情况,引发学习兴趣
复习如何利用不同统计量来比较不同数据之间差异,为我们形成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根据不同统计量得出的结论,让学生再次学习如何撰写结论报告.
小结问题2,引发学生思考原始数据与统计图之间的合理运用.
提供本题所需信息
带领学生回顾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不同求法,进而分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合理利用题目信息,求出平均数和中位数
再次领会不同统计量所能描述的特征
课堂小结
三、课堂小结
再次分析数据处理各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尾呼应,帮助学生再次复习数据处理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体会数据的应用价值.
作业
1、测量本班部分同学的每分钟脉搏次数,收集相应数据;
2、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描述,并求出数据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3、与本班其他同学交流,估计一颗“正常”心脏的每分钟跳动次数;
4、查找资料,看看一颗“正常”心脏的每分钟跳动次数,与你的数据进行比较,谈谈样本估计总体的感受.
延续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利用统计学知识自主解决一个与他身边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共112张PPT)
八年级
数学
数据分析综合应用
一、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一、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整理数据
一、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一、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一、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解决问题
停课不停学期间
你有好好锻炼身体吗?
二、统计数据的综合运用
问题背景
学校想了解一下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有没有坚持身体锻炼,便将调查任务布置给了学生会干部小华.于是,小华准备利用统计知识来解决问题.
小华首先在本年级300人中(男女生比例基本一致),随机抽取男女生各30人,共60人作为样本.
样本
总体
估计
60
300
方法:
小华首先在本年级300人中(男女生比例基本一致),随机抽取男女生各30人,共60人作为样本.
问题1: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是否达标
(1)小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数据的收集.
调查问卷
你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每天身体锻炼的时间大约是(
)小时.
A.0.25
B.0.5
C.0.75
D.1
E.1.25
F.1.5
G.1.75
H.2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2)小华随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
锻炼
时间
(小时)
0.25
0.5
0.75
1
1.25
1.5
1.75
2
人数
0
8
10
15
2m-6
m
4
2
请你帮小华整理好数据表格.
(2)小华随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
锻炼
时间
(小时)
0.25
0.5
0.75
1
1.25
1.5
1.75
2
人数
0
8
10
15
2m-6
m
4
2
请你帮小华整理好数据表格.
8+10+15+(2m-6)+m+4+2=60
m=9
(2)小华随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
锻炼
时间
(小时)
0.25
0.5
0.75
1
1.25
1.5
1.75
2
人数
0
8
10
15
12
9
4
2
请你帮小华整理好数据表格.
8+10+15+(2m-6)+m+4+2=60
m=9
(3)小华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了描述;
请你帮小华补充完整条形统计图.
(3)小华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了描述;
1.25
1.5
12
9
请你帮小华补充完整条形统计图.
(3)小华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了描述;
1.25
1.5
12
9
请你帮小华补充完整条形统计图.
(4)小华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小华算出了样本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4)小华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平均数:
(0.5×8+0.75×10+1×15+1.25×12+1.5×9
+1.75×4+2×2)
=1.1
(4)小华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数据“1小时”
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1
众数:
平均数:
1.1
中位数:
(4)小华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设为
数据“1小时”
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1
众数:
平均数:
1.1
(4)小华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小华分析了这三个数据后得到以下几点结论,你会同意小华的分析吗?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1.1
1
1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全年级学生平均锻炼时间1.1小时
分析一:
样本平均数1.1小时
估计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全年级学生平均锻炼时间1.1小时
分析一:
结论一:
样本平均数1.1小时
估计
全年级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锻炼时间的平均水平达到了北京市要求.
全年级学生平均锻炼时间1.1小时
分析一: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结论一:
样本平均数1.1小时
估计
全年级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锻炼时间的平均水平达到了北京市要求.
√
分析二: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样本众数为1
估计
全年级学生锻炼时间1小时的人数最多
分析二: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结论二:
样本众数为1
估计
全年级学生锻炼时间1小时的人数最多
全年级多数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锻炼身体时间达到北京市要求.
分析二: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数据“1小时”
出现的次数为15次
样本众数为1
估计
全年级学生锻炼时间1小时的人数最多
分析二: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数据“1小时”
出现的次数为15次
样本众数为1
估计
全年级学生锻炼时间1小时的人数最多
分析二: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样本众数为1
估计
全年级学生锻炼时间1小时的人数最多
结论二:
全年级多数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锻炼身体时间达到北京市要求.
分析二: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样本众数为1
估计
全年级学生锻炼时间1小时的人数最多
结论二:
全年级多数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锻炼身体时间达到北京市要求.
×
分析三: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样本中位数为1
全年级一半以上的学生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估计
分析三: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全年级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锻炼身体时间符合北京市要求.
结论三:
样本中位数为1
全年级一半以上的学生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估计
分析三:
(提示:北京市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全年级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锻炼身体时间符合北京市要求.
结论三:
样本中位数为1
全年级一半以上的学生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估计
√
(5)小华的进一步分析
小华想进一步预测一下全年级大约有多少同学每天锻炼的时间不足于1小时,你知道小华打算怎样做吗?
全年级大约有多少同学每天锻炼的时间不足于1小时?
全年级大约有多少同学每天锻炼的时间不足于1小时?
平均数
中位数
锻炼不足1小时的人数
全年级大部分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符合要求,但还有大约90名学生不符合要求,建议学校与家长及时沟通,双方共同督促90位学生增加锻炼身体时间.
问题1: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是否达标
样本
总体
估计
解决
问题
样本
总体
估计
解决
问题
统计量的代表性好不好
体育老师看过小华的分析报告后,想进一步了解初二年级男女学生在仰卧起坐项目方面的锻炼效果,向小华布置了新的任务.
小华则继续利用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问题2:男女生的锻炼效果
小华为了解本年级男女生在仰卧起做上的情况,将30名男生记为一组,30名女生记为一组,对他们的仰卧起坐进行了测试,获得了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并对他们的成绩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得到了以下信息.
问题2:男女生的锻炼效果
原始数据
62
78
87
47
54
91
73
71
44
93
63
79
88
48
58
92
75
44
89
93
68
83
88
52
94
43
59
46
89
85
男生
女生
58
68
75
82
56
73
67
66
67
79
59
69
76
87
71
75
75
91
68
79
62
71
77
45
73
63
75
71
78
78
组别
频数
40≤x<50
6
50≤x<60
4
60≤x<70
3
70≤x<80
5
80≤x<90
7
90≤x≤100
5
组别
频数
40≤x<50
1
50≤x<60
3
60≤x<70
8
70≤x<80
15
80≤x<90
2
90≤x≤100
1
男生成绩频数分布表
女生成绩频数分布表
信息一:男、女生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90≤x≤100
)
信息一:男、女生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90≤x≤100
)
请你观察男女生的频数直方图,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信息一:男、女生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90≤x≤100
)
男生成绩分布比女生更分散,波动更大.
信息一:男、女生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90≤x≤100
)
对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你能从直方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一:男生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90≤x≤100
)
信息一:男生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90≤x≤100
)
对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你能从直方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一:男生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90≤x≤100
)
仅凭直方图无法判断中位数、众数?
对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你能从直方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一:男生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90≤x≤100
)
(1)请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小华的工作量吗?
用中位数反映数据集中趋势
40≤x<70共有13人;
信息一:男生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90≤x≤100
)
信息一:男生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90≤x≤100
)
40≤x<70共有13人;
70≤x<80共有5人.
信息一:男生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40≤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90≤x≤100
)
40≤x<70共有13人;
70≤x<80共有5人.
中位数需要第15、16名同学成绩,因此只要找到70≤x<80中的第2、3名成绩即可.
信息二:小华,找到了成绩在70≤x<80这一组的原始数据为:
71
73
75
78
79
信息二:小华,找到了成绩在70≤x<80这一组的原始数据为:
71
73
75
78
79
信息二:小华,找到了成绩在70≤x<80这一组的原始数据为:
71
73
75
78
79
中位数:
信息二:小华,找到了成绩在70≤x<80这一组的原始数据为:
71
73
75
78
79
中位数:
当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时只需要中位数所在组别数据
信息三:男、女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下:
组别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男生
71.2
74
289
女生
71.1
72
81
信息三:男、女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下:
组别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男生
71.2
74
289
女生
71.1
72
81
男生的平均值和方差与
我们前面的预估是一致的.
信息三:男、女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下:
(2)小华也对自己进行了测试,成绩为73分,她想知道她的成绩如何?
组别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男生
71.2
74
289
女生
71.1
72
81
组别
中位数
女生
72
组别
中位数
女生
72
全年级大约有一半女生的成绩≤72
组别
中位数
女生
72
全年级大约有一半女生的成绩≤72
小华成绩为73分
组别
中位数
女生
72
全年级大约有一半女生的成绩≤72
小华成绩为73分
她的成绩好于一半以上的女生
信息三:男、女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下:
组别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男生
71.2
74
289
女生
71.1
72
81
(3)根据小华所给信息,推断出了该年级男、女同学在仰卧起坐方面的差异,理由为
.
组别
平均数
男生
71.2
女生
71.1
样本平均数基本相等
组别
平均数
男生
71.2
女生
71.1
样本平均数基本相等
总体平均数基本相等
组别
平均数
男生
71.2
女生
71.1
样本平均数基本相等
总体平均数基本相等
无差异
组别
中位数
男生
74
女生
72
超过一半的男生成绩≥74
超过一半的女生成绩≤72
样本
组别
中位数
男生
74
女生
72
超过一半的男生成绩≥74
超过一半的女生成绩≤72
样本
超过一半的男生成绩≥74
超过一半的女生成绩≤72
总体
组别
中位数
男生
74
女生
72
男生在不小于74分的人数上多于女生
超过一半的男生成绩≥74
超过一半的女生成绩≤72
样本
超过一半的男生成绩≥74
超过一半的女生成绩≤72
总体
组别
平均数
方差
男生
71.2
289
女生
71.1
81
组别
平均数
方差
男生
71.2
289
女生
71.1
81
组别
平均数
方差
男生
71.2
289
女生
71.1
81
男生成绩分化明显
女生成绩集中稳定
样本
组别
平均数
方差
男生
71.2
289
女生
71.1
81
男生成绩分化明显
女生成绩集中稳定
样本
男生成绩分化明显
女生成绩集中稳定
总体
女生的成绩在稳定性上好于男生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男女学生在仰卧起坐上的成绩都处于71分左右,成绩不高,尤其是男生之间的成绩差异较大,需要多关注低分值的学生,女生需要在高分值上加强,建议老师给低分数段的男生加大练习强度.
问题2:男女生的锻炼效果
原始数据
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
精确计算
原始数据
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
统计图
精确计算
估
算
比
较
小明成为了需要加强练习强度的对象,他每天至少要练习3组以上仰卧起坐,并按成绩及时记录锻炼情况,直至成绩的一般水平达到70分以上.小明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也明白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但是,小明想为难一下小华,所以没有直接把他锻炼的数据交给小华,而是给了小华一幅统计图,以及三个信息.当小华看完之后,向体育老师汇报说:“小明完成了您给他布置的任务.”
问题3:小明的锻炼是否达到要求
①成绩不低于60分的频数占总次数96%;
②第1和第2组的频数之和占总次数12%,且第2组的频数与第6组的频数都是12;
③第3、4、5组的频数之比为8:17:15.
小明的统计图,以及三个信息
成绩的一般水平达到70分以上
小华的想法:
成绩的一般水平达到70分以上
小华的想法: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成绩的一般水平达到70分以上
小华的想法: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原始数据
成绩的一般水平达到70分以上
小华的想法: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原始数据
各组的组中值
成绩的一般水平达到70分以上
小华的想法: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
各组的组中值
成绩的一般水平达到70分以上
小华的想法: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相关组的数据
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
各组的组中值
成绩的一般水平达到70分以上
小华的想法: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相关组的数据
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
各组的组中值
原始数据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成绩的一般水平达到70分以上
小华的想法:
×
×
×
相关组的数据
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
各组的组中值
原始数据
问题的关键:
频数
问题的关键:
频数
①成绩不低于60分的频数占总次数96%;
②第1和第2组的频数之和占总次数12%,且第2组的频数与第6组的频数都是12;
锻炼成绩频数直方图
问题的关键:
频数
①成绩不低于60分的频数占总次数96%;
②第1和第2组的频数之和占总次数12%,且第2组的频数与第6组的频数都是12;
第1组的频数占总次数4%
锻炼成绩频数直方图
问题的关键:
频数
①成绩不低于60分的频数占总次数96%;
②第1和第2组的频数之和占总次数12%,且第2组的频数与第6组的频数都是12;
第1组的频数占总次数4%
第2组的频数占总次数8%
锻炼成绩频数直方图
问题的关键:
频数
①成绩不低于60分的频数占总次数96%;
②第1和第2组的频数之和占总次数12%,且第2组的频数与第6组的频数都是12;
第1组的频数占总次数4%
第2组的频数占总次数8%
总次数150
锻炼成绩频数直方图
问题的关键:
频数
①成绩不低于60分的频数占总次数96%;
②第1和第2组的频数之和占总次数12%,且第2组的频数与第6组的频数都是12;
第1组的频数占总次数4%
第2组的频数占总次数8%
总次数150
第1组频数为6
锻炼成绩频数直方图
问题的关键:
频数
总次数150
③第3、4、5组的频数之比为8:17:15.
第1、2、6组的频数分别为6、12、12;
锻炼成绩频数直方图
问题的关键:
频数
总次数150
③第3、4、5组的频数之比为8:17:15.
第1、2、6组的频数分别为6、12、12;
第3、4、5组的频数分别为24、51、45
锻炼成绩频数直方图
完整的统计图
6
12
45
24
51
12
锻炼成绩频数直方图
1、平均数:
(57.5×6+62.5×12+67.5×24+72.5×51+
77.5×45+82.5×12)
≈72.6
1、平均数:
2、中位数:
中位数取第75、76位数据的平均值
∵第75、76位数据位于70-75分组内;
∴中位数一定大于等于70.
1、平均数:
小华推断小明完成了任务要求
2、中位数:
中位数取第75、76位数据的平均值
∵第75、76位数据位于70-75分组内;
∴中位数一定大于等于70.
集中趋势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相关组的成绩
原始数据
各组的组中值
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
选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求解
三、课堂小结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解决问题
三、课堂小结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解决问题
有序排列
合理分组
三、课堂小结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解决问题
有序排列
合理分组
条形图
扇形图
折线图
直方图
三、课堂小结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解决问题
平均数
中位数
众
数
方
差
有序排列
合理分组
条形图
扇形图
折线图
直方图
三、课堂小结
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解决问题
平均数
中位数
众
数
方
差
有序排列
合理分组
条形图
扇形图
折线图
直方图
样本估计总体
课
后
作
业
1、测量本班部分同学的每分钟脉搏次数,收集相应数据;
2、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描述,并求出数据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3、与本班其他同学交流,估计一颗“正常”心脏的每分钟跳动次数;
4、查找资料,看看一颗“正常”心脏的每分钟跳动次数,与你的数据进行比较,谈谈样本估计总体的感受.
不明于数欲举大事,如舟之无楫而欲行于大海也.
——管子
再
见!
不明于数欲举大事,如舟之无楫而欲行于大海也.
——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