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原始的哺乳动物是由(
)
A.原始的鱼类进化来的
B.原始的两栖类进化来的
C.原始的爬行类进化来的
D.原始的鸟类进化来的
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一般认为是(
)
A.氧气、氮气、氨气、氢气
B.水蒸气、甲烷、氨气、氢气
C.氧气、氮气、氨气、氢
气
D.氧气、氮气、氨气、二氧化碳气
3.根据科学家预测,原始生命诞生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火山口
D.原始地球
4.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等有限
C.生物同时存在遗传和变异
D.有些变异是有利的,有些变异是不利的
5.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
A.数量越多
B.越简单、越低等
C.种类越丰富
D.越复杂、越高等
6.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C.人工选择保留的是有利于该生物生存的变异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7.下列对进化顺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类人猿→人类
B.鸟类→哺乳类
C.鱼类→节肢动物
D.森林古猿→类人猿
8.下列各项中,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
A.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
B.螳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十分相似
C.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
D.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爪子
9.通过对马的前肢、蝙蝠的前肢、鹰的翅膀骨骼的比较,发现它们虽有区别,但也有许多共同特征,这说明它们( )
A.三者可能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B.蝙蝠和鹰可能由马进化而来
C.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相同
D.三者在地球上出现的时期可能相同
10.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的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这些地层依地质年代远近排列应是(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1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
A.古代鱼类
B.古代爬行动物
C.古代鸟类
D.古代节肢动物
12.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保留下来
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13.下列各项中,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
A.螳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十分相似
B.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
C.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
D.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
14.客观事实是提出观点的依据,下列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陈述,不属于事实的是(
)
A.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B.“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C.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D.古人类“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
15.现有a、b、c三个不同地层,a中多为恐龙蛋、龟等的化石,b中多为马、象牙等的化石,c中多为三叶虫、珊瑚等的化石。这三个地层由远到近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b→a→c
C.c→a→b
D.a→c→b
16.如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面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B可能不如物种A高等
B.物种B一定比物种A结构复杂
C.物种A的出现早于物种B
D.物种A一定比物种B的数量多
17.角马是非洲草原上常见的大型草食性动物,繁殖季节,雄角马之间经常会为争夺配偶而拼斗,依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
A.角马好斗,代代拼斗的结果
B.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角发达种类的繁殖能力比其他种类的繁殖能力强
D.角发达的雄性更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
18.自然选择过程中,对生物起选择作用的是(???)
A.其他生物
B.环境条件
C.人类
D.同种其他个体
19.在原始大气中,促使原始大气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最大能源应该是( )
A.有机物的燃烧
B.岩浆
C.雷击闪电、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等
D.陨石碰撞
2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B.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C.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
D.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21.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 )
A.原始大气中
B.外来的陨石中
C.原始海洋中
D.岩石中
22.以下有关生物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早期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都很低等
B.晚期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都很高等
C.化石可看作是记录生物进化历程的无字书
D.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蛋白质
B.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C.为了应对天敌,枯叶蝶产生了形似枯叶的变异
D.现代各品种金鱼是由野生类型金鲫鱼通过人工选择培育而来
24.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A.环境变化导致长颈鹿产生了长颈的变异
B.繁衍后代的需要
C.在缺乏青草时,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进化成的
D.在缺乏青草时,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5.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青霉素对其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
二、连线题
26.
三、综合题
27.如图是动植物进化历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在动植物图序号的右侧填写动植物类群的名称.________
植物进化历程:原始藻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________.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________进化而来的.
(3)现在的爬行动物还能不能进化成鸟类和哺乳类?________
28.图一表示部分动物的进化树,图二表示某些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______,其当时的生活环境是______。
(2)从图一可以看出,C、E两类动物都是由古代_____动物进化来的。
(3)图一中具有甲心脏结构的动物类群是_____(填字母),具有乙心脏结构的动物类群是______(填字母)。
(4)下图表示野生华南兔的进化过程,其中X表示_____现象,Y过程中决定进化方向的是______。
根据以下科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的大草原上,曾多次发生最可怕的生物灾难,铺天盖地的蝗虫,疯狂地吞噬着草原,顷刻间就可以把其他生物逼入绝境,与旱灾与涝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是国际上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对蝗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9.(1)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_,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作用是__。
(2)科学家们发现,蝗虫的生活习性分为散居型和群居型,造成蝗灾是群居型蝗虫。散居型蝗虫体表为绿色,群居型蝗虫体表为黑色,体色变化是反映蝗虫种群密度的重要指标,你相信吗?请你据此提出一个八年级课外活动小组可以开展探究的问题_____。
(3)蝗虫从散居变成群居以后,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变得更加活跃,更喜欢与同伴“交流,科学家预测,气味在蝗虫聚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一支装有空气的试管、一支装有十只黑色蝗虫的试管、Y形玻璃管、连接用软胶管、用于观察的绿色和黑色蝗虫若干(装置局部如图),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科学家的这一假设是否正确,说出你的设计思路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黑色蝗虫体内产生了一种物质﹣苯乙腈,让我们来猜想一下这种物质可能具有什么作用?_____。
30.科学家在隔离的一小片麦苗上放入十只绿色蝗虫、十只黑色蝗虫和一只大山雀,大山雀最先发现了一只黑色虫,啄了几口就放弃了,转而发现了绿色蝗虫,啄了两下,就吃了下去,接下来就是第二只,第三只…黑色蝗虫却都幸免于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色蝗虫在受到攻击以后,体内的苯乙腈迅速转化成剧毒的氢氰酸,鸟类少量摄入就会头晕、眼花、呕吐,如果继续摄入,就会有性命之忧,鸟类轻度中毒,再也不敢造次,所以黑色蝗虫的体色和气味都成为其很好的防御武器。请问:
(1)鸟类的上述行为属于_____。
(2)你认为在这个具有麦苗和大山雀的环境中,绿色蝗虫和黑色蝗虫,哪一个更容易被发现?_____;哪一个更适应这个环境呢?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
(3)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_____的结果。
31.科学家将一种特殊的真菌﹣蝗绿僵菌接种到8只绿色蝗虫和8只黑色蝗虫(生理状况相同)体内,三天后,绿色蝗虫只有2只还活着,而黑色蝗虫只有2只死亡,可见黑色蝗虫对蝗绿僵菌的免疫力很强。
(1)如果用人体传染病的知识来分析,蝗绿僵菌对于蝗虫来说属于_____,接种蝗绿僵菌以后,黑色蝗虫体内产生了大量抵抗蝗绿僵菌的蛋白质,联想到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这种蛋白质似乎类似于_____,可是,蝗虫与人体有着巨大的差异。蝗虫是否存在与人体类似的特异性免疫,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科学家通过修饰蝗绿僵菌的遗传物质,从而改变其特性,攻破了黑色蝗虫对蝗绿僵菌的强大免疫功能,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蝗虫成灾,这种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___。
(2)根据上述所有资料,请你总结出蝗虫成灾的原因:_____(至少答两点)。
(3)科学家研究蝗虫成灾的秘密,并不是为了彻底消灭它们,请说明理由: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D
6.C
7.D
8.C
9.A
10.C
11.A
12.C
13.B
14.A
15.C
16.A
17.D
18.B
19.C
20.A
21.C
22.B
23.D
24.D
25.C
26.A—b
B—a
C—d
D—c
27.
原始苔藓植物
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的种子植物
古代鱼类
原始爬行类
现在的爬行动物不能够进化成鸟类和哺乳类,有两方面的原因:在内因方面,现在的爬行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方面同古代的爬行动物有很大的区别;在外因方面,现在的地球环境与古代爬行类向鸟类和哺乳类进化时的情况大不相同,也就是说现在的爬行类不具备向鸟类和哺乳类进化的条件。
28.原始单细胞动物
水生环境(原始海洋)
爬行类
D
C、E
变异
自然选择
29.
昆虫
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体色变化是反映蝗虫种群密度的重要指标吗?
取两个试管,一个是放入有十只黑蝗虫的试管,另一个是装有纯净空气的试管,分别用软胶管接到Y形玻璃管的两侧。实验中先用几只黑色蝗虫,然后再使用散居型的绿色蝗虫几只,分别放入Y形玻璃管的下端的入口,观察待测蝗虫爬向哪一个试管,如果黑色蝗虫都爬向有黑色蝗虫的试管气味一侧,而绿色蝗虫大多爬向纯净空气试管一侧,就说明气味对蝗虫的聚集起重要作用
进行信息交流;
30.
学习行为
黑色蝗虫
黑色蝗虫
黑色蝗虫的体色和气味都成为其很好的防御武器
自然选择
31.
病原体
抗体
避免污染环境
数量多、对病菌免疫力强
会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