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2:3.3飞向太空 跟踪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州市白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2:3.3飞向太空 跟踪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28 06: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飞向太空
跟踪训练(含解析)
1.如图所示,飞船在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下,由近地点圆形轨道A,经椭圆轨道B转变到远地点的圆轨道C。轨道A与轨道B相切于P点,轨道B与轨道C相切于Q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B上由P向Q运动的过程中速率越来越大
B.卫星在轨道B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与在轨道A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是相等的
C.卫星在轨道C上经过Q点的速率大于在轨道A上经过P点的速率
D.卫星在轨道B上经过Q点时向心力大于经过P点时向心力
2.科幻影片《流浪地球》中为了让地球逃离太阳系,人们在地球上建造特大功率发动机,使地球完成一系列变轨操作,其逃离过程可设想成如图所示,地球在椭圆轨道I上运行到远日点P变轨进入圆形轨道II,在圆形轨道II上运行一段时间后在P点时再次加速变轨,从而最终摆脱太阳束缚。对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P点通过向前喷气减速实现由轨道I进入轨道II
B.若地球在I、II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分别为T1、T2,则T1C.地球在轨道I正常运行时(不含变轨时刻)经过P点的加速度比地球在轨道II正常运行(不含变轨时刻)时经过P点的加速度大
D.地球在轨道I上过O点的速率比地球在轨道II上过P点的速率小
3.某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迹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期是月球绕地球运动周期的8倍,则关于该彗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彗星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大于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
B.彗星的角速度始终不变
C.彗星在近日点处的加速度小于在远日点处的加速度
D.该彗星的椭圆轨道半长轴是月亮的椭圆轨道半长轴的4倍
4.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4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把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四号”经过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时实施一次近月调控后进入环月圆形轨道I,再经过系列调控使之进入准备“落月”的椭圆轨道Ⅱ,于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若绕月运行时只考虑月球引力作用,下列关于“嫦娥四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四号”的发射速度必须大于
B.沿轨道I运行的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C.经过轨道I的P点时必须进行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D.沿轨道I运行至P点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Ⅱ运行至P点的加速度
5.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设质量分别用、表示,且::则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
A.、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2:5
B.两颗恒星的公转周期相等,且可表示为
C.、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1:1
D.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6.两颗靠得很近的天体称为双星,它们都绕两者连线上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因而不至于由于万有引力吸引到相撞,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各自质量的乘积相等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
C.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它们的总质量成反比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各自线速度大小的乘积相等
7.在发射一颗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其发射到贴近地球表面运行的圆轨道I上(离地面高度忽略不计),再通过一椭圆轨道II变轨后到达距地面高为h的预定圆轨道III上。已知它在圆形轨道I上运行的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图中PQ长约为8R,卫星在变轨过程中质量不变,则(  )
A.卫星在轨道III上运行的加速度为g
B.卫星在轨道III上运行的线速度为
C.卫星在轨道III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II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III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I上的机械能
8.如图所示,某次发射远地圆轨道卫星时,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的圆轨道Ⅰ,在此轨道正常运行时,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周期为T1、经过p点的速度大小为、加速度大小为
;然后在P点点火加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Ⅱ,在此轨道正常运行时,卫星的周期为T2,经过p点的速度大小为、加速度大小为,经过Q点速度大小为;稳定运行数圈后达远地点Q时再次点火加速,进入远地圆轨道Ⅲ在此轨道正常运行时,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3、周期为T3、经过Q点速度大小为(轨道Ⅱ的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为轨道Ⅰ上的P点、轨道Ⅲ上的Q点).已知R3=2R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T2=3T1
B.T2=T3
C.
D.
9.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由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均为20000km。我国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颗卫星组成,三颗卫星都定位在距地面360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比较这些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北斗一号”系统中的三颗卫星的质量必须相同
B.GPS的卫星比“北斗一号”的卫星周期短
C.GPS的卫星比“北斗一号”的卫星的加速度大
D.GPS的卫星比“北斗一号”的卫星的运行速度小
10.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设想,物体抛出的速度很大时,就不会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如图所示,将物体从一座高山上的O点水平抛出,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一次比一次远,设图中A、B、C、D、E是从O点以不同的速度抛出的物体所对应的运动轨道.已知B是圆形轨道,C、D是椭圆轨道,在轨道E上运动的物体将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地离开地球,空气阻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O点抛出后,沿轨道A运动落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平抛运动
B.在轨道B上运动的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11.2km/
C.使轨道C、D上物体的运动轨道变为圆轨道,这个圆轨道可以过O点
D.在轨道E上运动的物体,抛出时的速度一定等于或大于16.7km/s
11.土星周围有美丽壮观的“光环”,组成环的颗粒是人小不等、线度从l
m到10m的岩石、尘埃,类似于卫星,它们与土星中心的距离从7.3×104km延伸到1.4×105km。已知环的外缘颗粒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14h,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则土星的质量约为
kg(不考虑环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保留l位有效数字)。
12.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卫星C的运行速度_______
物体A的速度,卫星B在P点的运行加速度大小________卫星C在该点运行加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现代观测表明,最简单的恒星系统是两颗互相绕转的双星设某双星系统中的两星、的质量分别为m和2m,两星间距为L,在相互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它们连线上的某点O转动已知引力常量G,求:
(1)、两星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
(2)星到O点的距离;
(3)它们运动的周期.
14.人造地球卫星P绕地球球心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P卫星质量为m,距地球球心的距离为r,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
(1)求卫星P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
(2)现有另一地球卫星Q,Q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是卫星P绕地球运行周期的8倍,且P、Q的运行轨迹位于同一平面内,如图所示,求卫星P、Q在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两星间相距最远时的距离多大?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卫星在轨道B上由P向Q运动的过程中,引力做负功,卫星的动能越来越小即速度越来越小,故A错误;
B.卫星在P点时都由万有引力产生加速度,在同一点引力产生的加速度相同,与卫星在哪个轨道无关,即卫星在轨道B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与在轨道A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是相等的,故B正确;
C.卫星在轨道A和C上分别做圆周运动,根据
可知卫星在轨道C的速率小于卫星在轨道A的速率,故C错误;
D.根据万有引力公式
可知卫星在Q点时的引力小于经过P点时受到的引力,即卫星在轨道B上经过Q点时向心力小于经过P点时向心力,故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
A.地球沿轨道Ⅰ运动至P点时,需向后喷气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A错误;
B.设地球在Ⅰ、Ⅱ轨道上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半长轴)、r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可知
T1B正确;
C.因为地球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P点,地球的加速度都相同,C错误;
D.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可得
因此在O点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于轨道II上过P的速度,而绕太阳匀速圆周运动的O点需要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Ⅰ,因此可知地球在轨道Ⅰ上过O点的速率比地球在轨道II上过P点的速率大,D错误。
故选B。
3.A
【解析】
A.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因此彗星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大于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A正确;
B.根据
在近日点线速度大在而半径小,因此角速度大于远日点的角速度,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知,在近日点受到太阳的引力大于远日点的太慢的引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近日点的加速度大于远日点的加速度,C错误;
D.由于两颗星围绕的中心天体不同,因此无法比较轨道半径大小,D错误。
故选A。
4.C
【解析】
A.嫦娥四号仍在地月系里,也就是说嫦娥四号没有脱离地球的束缚,故其发射速度需小于第二宇宙速度11.2km/s,而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9km/s,故A错误;
B.由公式可知,在轨道I的半径大于月球的半径,所以沿轨道I运行的速度小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
C.经过轨道I的P点时必须进行减速后才能进入更靠近月球的轨道Ⅱ,故C正确;
D.卫星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由万有引力产生,不管在哪一轨道只要经过同一个P点时,万有引力在P点产生的加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
D.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设为,则有
解得
解得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A.根据知,所以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解得
联立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做圆周运动,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B
【解析】
A.双星系统中的两行星同轴转动,角速度和周期相同,如图
对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质量为
所以质量之比为
解得
A正确;
B.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可知
B正确;
C.两行星总质量与周期的关系为
根据可知
所以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的平方与它们的总质量成正比,C错误;
D.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可知
解得
D错误。
故选AB。
7.BCD
【解析】
A.卫星在轨道I上运动时
卫星在轨道III上运动时
解得
A错误;
B.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解得
B正确;
C.万有引力提供加速度
解得
所以卫星在轨道III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II上运行时经过P点的加速度,C正确;
D.从轨道I上升到轨道III需要点火加速,所以卫星在轨道III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I上的机械能,D正确。
故选BCD。
8.BCD
【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所以
,解得即,故A错误。同理,,解得即,故B正确。卫星经过p点时受到的引力相同,则加速度相同,选项C正确;卫星在p点时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要加速,则v2>v1;卫星在Ⅰ、Ⅲ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由可知,在Ⅰ轨道上的速度大于在Ⅲ轨道上的速度,即v1>v4;在Q点时由轨道Ⅱ进入轨道Ⅲ时要加速,即v4>v3,则v2>v1>v4>v3,则选项D正确;故选BCD.
9.BC
【解析】
AB.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周期为
可以知道,北斗一号的三颗卫星周期一样,其质量不必相等,GPS的卫星的轨道半径比北斗一号轨道半径小,所以GPS的卫星比北斗一号的周期短,故A错误,B正确;
C.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可以知道加速度与轨道半径有关系,而GPS的卫星的轨道半径比北斗一号轨道半径小,其加速度一定比北斗一号的大,故C正确;
D.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可知轨道越小,线速度越大,而GPS的卫星的轨道半径比北斗一号轨道半径小,故GPS的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北斗一号的线速度,故D错误。
故选BC。
10.AC
【解析】
(1)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卫星发射速度,却是最大的环绕速度;
(2)当物体以第一宇宙速度被抛出,它的运动轨道为一圆周;当物体被抛出的速度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它的运动轨迹为一椭圆;当物体被抛出时的速度介于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之间,物体将摆脱地球引力,成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当被抛出的初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三宇宙速度,物体必然会离开太阳系;
(3)卫星变轨时的位置点,是所有轨道的公共切点.
【详解】
A、物体抛出速度v<7.9km/s时必落回地面,若物体运动距离较小时,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可以看成恒力,故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平抛运动,A正确;
B、在轨道B上运动的物体,相当于地球的一颗近地卫星,抛出线速度大小为7.9km/s,B错误;
C、轨道C、D上物体,在O点开始变轨到圆轨道,圆轨道必然过O点,C正确;
D、当物体被抛出时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时,物体将离开太阳系,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宇宙速度,知道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最大的环绕速度,掌握卫星变轨模型,知道各宇宙速度的物体意义至关重要.
11.6×1026
【解析】
研究环的外缘颗粒饶土星做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方程:,解得,其中为轨道半径的大小是,为周期约为,代入数据可得:。
12.大于
等于
【解析】
[1]卫星C和物体A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根据:
知半径越大,速度越大,所以卫星C的运行速度大于物体A的速度;
[2]卫星在P点所受的万有引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知加速度与卫星的质量无关,距离地球的距离相等,知两卫星的加速度相等.
13.(1)
(2)
(3)
【解析】
(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两星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
(2)设点距星的距离为,双星运动的周期为,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对于B星:
对于A星:
解得:
(3)由
将代入可得
所以它们运动的周期.
14.(1);(2)5r
【解析】
(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卫星P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为;
(2)
根据,得
,卫星Q的周期是卫星P周期的8倍,根据知,卫星Q的轨道半径是卫星P轨道半径的4倍,即,当?P、Q、地球共线且P、Q位于地球两侧时最远,最远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