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2:3.3飞向太空 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2:3.3飞向太空 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28 06: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飞向太空
课时作业(含解析)
1.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周期小于在轨道2上的周期
C.卫星在轨道2上从Q点运动到P点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负功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要减速才能进入轨道3
2.2019年2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
“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已知“墨子号”卫星最后定轨在离地面500km的圆轨道上,地球的半径为6400km,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000km,G=
6.
67xlO-1lN.m2/kg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
8m/s2,忽略地球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墨子号”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线速度
B.“墨子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相同
C.由以上数据不能算出地球的质量
D.由以上数据可以算出“墨子号”环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大小
3.据报道:在2020年底,我国探月“绕落回”三部曲的第三乐章即将奏响,如图所示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将奔赴广寒宫,执行全球自1976年以来的首次月球取样返回任务。但在1998年1月发射的“月球勘探者”号空间探测器运用科技手段对月球进行近距离勘探,在月球重力分布、磁场分布及元素测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探测器在一些环形山中发现了质量密集区,当它飞越这些区域时,通过地面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观察,发现探测器的轨道参数发生微小变化。此变化是(  )
A.半径变大,速率变大
B.半径变小,速率变大
C.半径变大,速率变小
D.半径变小,速率变小
4.人造飞船首先进入的是近地点距地面高度为200km、远地点距地面高度为340km的椭圆轨道,在飞行第五圈的时候,飞船从椭圆轨道运行到以远地点与地心间距为半径的圆形轨道上,如图所示,飞船在椭圆轨道1上运行,Q为近地点,P为远地点,当飞船运动到P点时点火加速,而后沿圆轨道2运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
B.飞船在Q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该点所需的向心力
C.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P点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小于该点所需的向心力
D.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P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速度
5.如图为卫星发射过程的示意图,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一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2上的周期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速率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速率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6.以下关于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最小速度
B.对于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卫星,远地点速度一定小于在同高度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C.对于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卫星,近地点速度一定在7.9
km/s-11.2
km/s之间
D.在地球表面发射一个物体并使它绕月球运动,发射速度必须大于第二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
7.如图所示,在某行星表面上有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的角速度转动,盘面上离转轴距离L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当圆盘的角速度为时,小物块刚要滑动。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行星的质量M=
B.这个行星的同步卫星的周期是
C.这个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D.离行星表面距离为R的地方的重力加速度为
8.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要经过三个阶段: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当卫星分别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分别沿轨道1和轨道2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相同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运行的速率大于8km/s
C.卫星在轨道3上的机械能小于它在轨道1上的机械能
D.卫星在轨道2上的P点的机械能等于在Q点时的机械能
9.如图所示,“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439
km和2384
km,则(  )
A.卫星在M点的速度小于7.9km/s
B.卫星在M点的角速度大于N点的角速度
C.卫星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N点的加速度
D.卫星在N点的速度大于7.9km/s
10.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1:m2=3:2.则可知( 
 )
A.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2:3
B.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3:2
C.m1、m2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之比为1:1
D.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11.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轨道半径_______,向心加速度_______,线速度_______,角速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如图所示,卫星A、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rA<rB,则线速度VA_______VB,角速度ωA_______ωB,周期TA_______T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一颗人造卫星的质量为,离地面的高度为,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求:
()地球的质量.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率.
14.某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绕行n圈所用总时间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万有引力恒量为G.求
(1)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2)
地球的平均密度的大小ρ;
(3)
该卫星距离地面高度h.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由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可得
解得
由于轨道1的半径小于轨道3的半径,所以卫星在轨道1上卫星的速率大于轨道3上的速率,故A错误;
B.由于轨道3的半径大于轨道2的半长轴,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卫星在轨道3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2上的周期,故B错误;
C.卫星在轨道2上从点运动到点过程中,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所以万有引力做负功,故C正确;
D.欲使卫星从轨道2上的点进入圆轨道3,需点火加速,使卫星做离心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
根据可知,“墨子号”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线速度,选项A错误;根据可知“墨予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选项B错误;根据知道同步卫星的周期T=24h,半径r=h+R可求解地球的质量,选项C错误;根据,由C可知可算得地球的质量M以及卫星的轨道半径r′=R+h′可求解“墨子号”环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大小,选项D正确;故选D.
3.B
【解析】
探测器在一些环形山中发现了质量密集区,当它飞越这些区域时,由于受到的万有引力变大,可知探测器做近心运动,轨道半径减小,万有引力做正功,则速率变大。
故选B。
4.D
【解析】
A.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P点时所受的万有引力与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则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故A错误;
BC.万有引力大于该点所需的向心力会做近心运动,万有引力小于该点所需的向心力会做离心运动。即飞船在Q点的万有引力小于该点所需的向心力,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P点的万有引力大于该点所需的向心力,故BC错误;
D.当飞船运动到轨道1上的P点时点火,使飞船沿圆轨道2运行,使万有引力不够提供向心力,做离心运动。所以飞船在轨道1上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上P的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A.卫星在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
解得
因为
所以
A错误;
B.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
T3>T2
B正确;
C.在Q点从轨道1到轨道2需要做离心运动,故需要加速,所以在Q点
v2Q>v1Q
C错误;
D.在同一点P,根据
可知,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A.根据
可知,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最大环绕速度,故A错误;
B.对于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卫星,到达远地点时必须要加速才能进入同高度的圆轨道,故远地点速度一定小于在同高度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故B正确;
C.对于绕地球运动的卫星,如果近地点在地球表面附近时,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
km/s时,卫星将沿椭圆轨道运行,故C错误;
D.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在半径一定的情况下,速度越大,所需要的向心力越大.如果向心力不足,物体将做离心运动.物体在地球表面轨道上运动时,受到的向心力刚好对应的速度就是7.9km/s.超过就要做离心运动.而要完全脱离地球引力,需要的速度为11.2km/s.所以,当速度在7.9-11.2km/s之间时.人造卫星既不能保持在地球附近做圆周运动,又无法完全逃离地球.最终轨迹就是一个椭圆,故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A.当物体运动到圆盘最低点时,此时所受静摩擦延半径方向向上达到最大,此时对应的角速度为最大值,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绕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解得
故A错误;
B.由于不知道同步卫星高度,无法求得同步卫星周期,故B错误;
C.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轨道等于行星半径时,可求得该行星第一宇宙速度为
故C错误;
D.离星球表面距离为R的地方万有引力为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D。
8.AD
【解析】
A.卫星沿轨道1和轨道2经过Q点时,受到的万有引力相同,故加速度相同,A正确;
B.所有圆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都小于7.9km/s,故B错误;
C.从轨道1到轨道3,须在轨道2的Q点和P点点火加速,故卫星的机械能增大,故C错误;
D.卫星在轨道2上运行时,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故D正确;
故选AD。
9.BC
【解析】
A、M点是椭圆轨道近地点,卫星是以第一宇宙速度7.9km/s到达过M的圆形轨道,然后加速使得万有引力小于向心力而做离心运动变轨为椭圆,
故椭圆过M点的速度大于7.9km/s,A错误。B、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近地点M点的线速度最大,远地点N点的线速度最小,而M点的曲率半径小,N点的曲率半径最大,由可得,B正确。C、卫星在轨道上的各点受万有引力产生加速度,,可知距离越远,加速度越小有,故C正确。D、第一宇宙速度7.9km/s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最大速度即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卫星从近地轨道到N点万有引力做负功,线速度还要继续减小,所以在N点的速度应小于7.9km/s,D错误。故选BC。
【点睛】
考查卫星运动规律,明确近地点与远地点的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本题也可以运用开普勒第二定律判断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速度大小,也可以从机械能守恒的角度理解速度的变化.
10.AC
【解析】双星系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大小相等,向心力大小相等,则有:m1r1ω2=m2r2ω2。则。因为r1+r2=L,则r1=L,r2=L。根据v=rω,知v1:v2=r1:r2=2:3.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
11.
变小
变大
变大
变大
【解析】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月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探测器的周期与半径的关系,再分析变轨后与变轨前半径大小、线速度大小和角速度大小.
【解答】解:设探测器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月球的质量为M,则有:
,得周期为:
,线速度为:
,则角速度为:
,向心加速度,由题,变轨后探测器的周期变小,则知,其轨道半径r减小,则线速度v增大,角速度ω增大,向心加速度增大.
12.
大于
大于
小于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解得,则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所以卫星A的线速度大于卫星B的线速度,卫星A的角速度大于卫星B的角速度,卫星A的周期小于卫星B的周期.
13.(1)
(2)
【解析】
()在地球表面依据万有引力公式:.解得.
()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运动时的向心力:
解得
本题答案是:(1)
(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球表面运行时应该有,所以在一定高处的天体可以借助于黄金代换求运动的速度.
14.(1)
(2)
(3)
【解析】
(1)
根据
解得第一宇宙速度:
(2)

解得:
(3)
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