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结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方法,强化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习惯和能力。
2.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
4.大致了解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熟悉姓名的拼写规则。
5.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几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让学生围绕重点语句写写批注。
4.交流。
(1)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关键要能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
5.怎样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呢?请联系课文谈谈。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阅读的时候,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你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生1:由“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我想到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紧紧握着彼此的双手,温度通过双手传递到身体各个部分,一股股暖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里。
生2:“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仿佛听到了一声声来自在不同民族人民的亲切问候,深情的话语在我的耳边响起,温暖的祝福留在心间。
7.总结。
阅读课文时,要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哟!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例句课件。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1)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的特点(排比)。
(2)认识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排比是一种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修辞手法。排比的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充分透彻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使感情抒发得更加强烈;用排比来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使所写之物层次清楚、形象生动。
(3)你喜欢哪个句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排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学生选择并思考,然后交流。
(5)总结排比句的特点,然后试着写一两个排比句。
2.谈谈你对分号的认识。
(1)(教师书写分号“;”)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分号呢?
(2)出示相关语句。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B.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3)学生交流讨论,认识分号的用法。
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如A句可以这样表示:
第一组: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第二组: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像这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就要用分号。分句内已用了逗号,分句间要用分号;若分句内未使用逗号,分句间可用逗号。
(4)学生谈谈B组句子为什么要用分号。
(5)写一个句子,要用上分号。
3.出示路牌,激发兴趣。
(1)出示路牌图片:路牌上的地名拼写和我们平时的拼写有什么不一样?
(2)交流反馈:所有的字母全部大写;拼音上没有声调;“路”“湖”这两个字的拼音与前面的拼音之间空了一格。
(3)教师相机点拨。
人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写。还要注意拼写规则,要知道什么情况下连写,什么情况下分写。
(4)总结。
这一题是关于路名、地名以及人名的拼音写法。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教师范读,画出节奏。
3.学生齐读。
4.教师读一句,学生译一句。
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邀我至田家——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绿树村边合——村庄四周绿树环绕。
青山郭外斜——村外的青山走势横斜。
开轩面场圃——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
把酒话桑麻——我和老友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待到重阳日——告别时我们约好,等到重阳佳节(再相聚)。
还来就菊花——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5.想象古诗中的画面,并说一说。
绿树环绕着村子,小鸟展开翅膀在蓝天中飞翔,用清脆的喉咙欢快地歌唱着,一只大公鸡在悠闲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着。诗人轻轻地推开窗户,打谷场和菜圃扑入眼帘。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圃里蝴蝶在飞舞,花儿把菜圃装扮得分外美丽。诗人端着酒杯,在和老朋友畅谈今年的好收成,并相约重阳节时再来赏菊花。
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7.背诵古诗。
五、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学会阅读时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体会排比的特点及妙处。
3.认识分号的用法,并正确使用分号。
4.了解路名、地名、人名的拼音写法。
5.理解、背诵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1.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动态过程,因而,教师的讲不是“灌”,而是“导”,通过“导”的有效性来实现“学”的有效性。精讲强调的是“精”字,要求语言精练、表述精准、文辞精美,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能。
2.认识排比与分号的用法要遵循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这样学习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也会有情趣。另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便发挥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