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灯光 两课时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8.灯光 两课时 教案+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8 08:2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一段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视频。
2.教师小结,导入。
这千万盏灯是和平的象征,让我们感到很安宁,很温馨。但这灯光的背后还有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灯光》。
(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王愿坚,当代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是《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之一。
4.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初读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顺课文。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噢(ō) 豫皖(wǎn)苏 围歼(jiān) 郝(hǎo)副营长 倚(yǐ)着
电钮(niǔ) 憧憬(chōnɡjǐnɡ) 黑(xū) 千钧(jūn)一发
璀璨(cuǐcàn)
(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憧憬:向往。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合三十斤。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灯光”和“火光”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2.课文围绕“灯光”和“火光”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灯光”,感悟深意。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思考作者是怎样写“灯光”和“火光”的,并试想几处灯光之间的联系。
2.反馈交流,研读“灯光”。
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第4、7自然段)
第4自然段:书上有一幅插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7自然段:他又划着一根火柴……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引导学生关注“注视”“沉思”等动词,感受郝副营长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美好的内心——关心孩子,憧憬未来。
(3)小结: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代表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战场上微弱的火光(第9、10自然段)
(1)小组讨论:这火光虽然是微弱的,但我觉得这是(   )之光。简单阐述理由。
(2)反馈交流:
预设1:英雄之光,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预设2:胜利之光,正是郝副营长的这一壮举,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预设3:生命之光,郝副营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会鼓舞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好好学习。
(3)相机指导朗读,感受郝副营长为了理想英勇献身的精神。
3.思考讨论,明晰关系。
(1)联系上下文思考: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反馈交流:
预设: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引出下文的故事,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指郝副营长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样他才毅然点燃了书本,出现了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这体现出美好现实是革命先烈在战火中用生命换来的。
五、联系“阅读链接”,体会革命情怀。
1.阅读《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
(1)学生默读文章,注意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
(2)交流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谈谈从中体会到的感情。
2.阅读后两则材料。
(1)学生默读材料,说说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革命情怀。
(2)反馈交流。建议在课外查找资料。
3.小结:从《灯光》一文,再到阅读链接中的四篇文章,我们仿佛看到了革命者的英姿,体会到了革命者的伟大情怀!
灯  光
歌颂先烈
珍惜幸福
1.教学本课时,按照平时教略读课文的方法,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前导读,提示学生以“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再在小组里交流。“灯光”在文章中出现多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
2.学生的理解有时是简单、概括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灯光”的语句深入地理解,体会其含义,然后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明白“灯光”是课文的一条线索。围绕线索来分析,才会深入理解,领悟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