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所民族小学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与泰戈尔一起欣赏了花在草地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学习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学求知精神,也记录了自己的暑假生活。这一阶段大家的课余生活多彩而又有趣。今天,我们就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课余生活的乐趣。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读句子。
(1)指导学生读第一个句子,发现这句话出自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2)指导学生读第二个句子,明确出处,理解句子的意思。
出自泰戈尔的《职业》。“更夫”指旧时打更巡夜的人,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报时。
2.交流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说说句子的新鲜感。
第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枝、鸟儿、蝴蝶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学校安静、和谐的美,同时衬托出同学们上课时的专心,这样的写法特别新鲜。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把更夫枯燥的打更工作写成“提了灯去追逐影子”,生动而富有诗意。(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
1.(课件出示成语)指名读一读,读准字音。
2.学生小组内交流这些词语的特点。(都含有身体部位的名称,都是并列结构,都是描写人的等。)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的,有的描写人的动作,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有的描写人的心理。(板书:成语→描写人)
4.演一演:先在小组内各选一组词语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表达感情?(恰当朗读“真的”“地下”“一点儿”“不懂就要问”等。)
(三)组织兴趣小组。
1.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例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秀才集合社”;美术兴趣小组,取名为“秀我真彩”。)
2.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个性)
3.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看法。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学习生字,自由朗读。
2.教师简介作者,并解释一些难懂的词语。
注意:
振(zhèn):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林中成荫的地方。樾,树荫。
意欲:心想。欲,想要。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重点指导读准“牧、振、樾”的读音。
4.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板书:所见→动静结合、天真烂漫)
6.熟读成诵。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描写人
兴趣小组→个性
所见→动静结合、天真烂漫
两个内容之间的衔接、过渡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前讲“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这些内容时,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衔接和过渡的问题,现在想想对于一节完整的课而言,不同内容之间自然地衔接、过渡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