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6忆读书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8 09:4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舅、津”等14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5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4.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谜底:书)
2.名言:(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每一个字都是一个音符,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和谐地演奏着。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津”和“刊”都是前鼻音;“斩”和“衰”是翘舌音;“琐”是平舌音。
津津有味(jīn) 斩(zhǎn) 无限(xiàn) 凯(kǎi) 贾(jiǎ) 盛衰(shuāi)
书刊(kān) 烦琐(suǒ) 栩栩如生(xǔ) 篇章(piān) 某年(mǒu)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津、斩、限、衰、篇、某”,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津”是左右结构,由“氵”和“聿”组成,左边不要少写一点,右边下面是两横。
“斩”是左右结构,由“车”和“斤”组成,右边不要写成“斥”。
“限”是左右结构,由“阝”和“艮”组成,右边不要写成“良”。
“衰”不要写成“哀”或“衷”,书写要紧凑。
“篇”是上下结构,下面是“扁”,注意里面是两竖。
“某”是上下结构,由“甘”和“木”组成,不要多写一横。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思考: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用原文回答。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1)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一知半解,两次丢下又两次拾起继续读。)
书中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的《水浒传》。(尤其欣赏,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2)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十二三岁初读兴趣不大,中年以后再读才领会其思想感情。)
(3)1980年从日本回国后读了很多书刊。(有选择地读)
3.全班交流梳理信息的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圈画、列表、列时间轴等)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题目中“忆”的内容是“读书”,从题目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著名作家冰心的读书经历以及一些启迪人心的经验之谈。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冰心的读书经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1)作者如何选择好书?(挑选、比较)
她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教师归纳: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于比较后,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2)在现代的文艺作品中,作者认为哪些内容值得读?
作者认为“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值得读。
2.讨论交流。
(1)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问题,体会读书的乐趣,在书的世界里遨游。指引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向,如动物与植物、科技创新、文艺作品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可开一个小型的辩论赛,正反双方辩一辩。)
三、回顾课文,梳理信息。
1.引导学生梳理整篇文章的信息。
读书经历
对这些书的态度或评价
好书的标准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七岁
《三国
演义》
听得津津有味,对章回小说产生兴趣
能激发阅读兴趣
读完《三国
演义》后
《水浒传》
尤其欣赏,人物栩栩如生
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荡寇志》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十二三岁
《红楼梦》
十二三岁时兴趣不大,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耐人寻味
1980年后
《西游记》
精彩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封神榜》
烦琐
现代文艺
作品
厌烦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喜欢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篇章
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2.指导学生说出读书有哪些好处。
3.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在今后的考试中,阅读速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忆 读 书
好读书
1.本课可以针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三个问题。学习课文,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尽量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
2.因为本课涉及的名著较多,学生对名著的内容了解不深,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降低学习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