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éng角(
)
骤然(
)
qián诚(
)
恭顺(
)
蠕动(
)
敦实(
)
蜿yán(
)
shuāi竭(
)
漫溢(
)
演yì(
)
接踵而至(
)
黧黑(
)
腈纶(
)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燕郊楼市的风云变幻,再一次挑动了北京外来客的神经。
B.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加上昨天,是淮南难得一见的“大洗之日”。只是时间太短暂,雨天马上接踵而至。
C.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记者来到钟祥市莫愁湖畔的莫愁村,游客川流不息。
D.中国现在又冒出很多企业,其实也跟华为一样,也是漫不经心做一件事。?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市正不断加强年轻女干部的力量储备,扩大面向“双一流”高校择优选调应届毕业生的力度。(将“扩大”改为“加大”)
B.使用QQ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群聊,已经是普遍寻常的现象,也是一种很便捷的沟通方式。(删去“寻常”)
C.烤制温度对烧烤食品中的苯并芘含量高低有直接影响,烤制时间的长短会导致苯并芘含量增加。(将“增加”改为“增减”)
D.孩子过度沉迷于手机、电子产品,是因为很大程度上缺乏家长的引导。(将“是因为”和“很大程度上”对调)
4.请你根据以下信息,为下列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网娱乐3月8日讯 昨晚21:30,东方卫视播出的寻访纪实节目《闪亮的名字》致敬中国海上救援力量。节目中,“英雄寻访者”陈辰探访了参与“桑吉”轮救援行动的海上英雄,“英雄演绎者”张光北、邵兵、涂松岩、姚安濂、王宁、司源则演绎了英雄们与时间赛跑、与怒海争锋的英勇事迹。一组充满正能量的英雄群像,一段书写热血豪情的震撼影像,带观众深入了解中国海上救援力量。
课内精读
1.全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以什么为线索?
2.说说本文分别写了景物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作者多次写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联系提示,品析下列句子。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5.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阅读
阆中韵致
冯 源
(1)走进阆中,似乎是一个偶然,又仿佛是一种必然。
(2)比之于到过的众多大中城市,阆中就犹如一个弹丸之地,它既没有极具现代气韵的通衢大道,也未能挥洒出现代都市宏大朗阔的气象,抑或不具备一座城市现代性象征的理性内涵。但就是这样一座偏居西南丘陵深处并不奢华的小城,你一走进它的怀抱,立刻便被它独特的历史气象和深蕴于这种气象中的文化韵致所浸润。因为它不仅有三国猛将张飞镇守一方的英勇故事流传千古和保宁醋的盛名,更重要的是由于它特有的部分古代建筑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这无疑是一份甚为厚重的文化遗产,也是阆中因此荣耀并为外界称道的关键所在。
(3)城外的滕王阁是必去之处,这倒并不是因为它可以同王勃笔下、赣江边上、盛名于世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南昌滕王阁比肩,而是因为它是这座城市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象征和文化标志。这里游人并不多,层楼也显出一些空寂,只有那些松柏、桤木、白杨和叫不出名儿的树在微风中静静地生长和呼吸着。用青铜铸造的张飞仍然骑在他那匹高大的骏马上,手中的长矛依然有力地挥舞着,一如他在古战场上的勇猛威武,只是他的前方并非驰骋的疆场,而是被现代技术美化了的楼阁亭台、秀池碧水和参差花卉。像他这样的猛将又如何能在一派秀色中彰显出英雄的威猛气势呢?好在不远处便是一条宽阔的江河,它涌动的潮水和仿佛天上来的浩然顿时给这位英雄平添了几份气势。
(4)夜晚时分,漫步在宁静的街道上,古城里那份俨然的古代建筑仿佛一部很厚重的史书,即使你竭尽所有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存量反复展读也并不能全解其中的蕴意,无法触及到它深藏于内腹的精神肌理与思想骨骼。空蒙宇宙里皎洁的月光、房屋上悬红灯笼的映照,四周宁谧安详的气息,更彰显出它的内涵的隽永和意味的悠远。那向着四方散行的街道,在脚下发出脆响的青灰石板,排挞而逶迤远方的古代建筑,都营构了这座城市浓郁的古韵,特别是两旁弥漫着古意的建筑与散射街道的交织匹配,简直就是古代故事中的一种阵势,任何入侵者一旦进入这样的阵势,胜少败多是必然的,当年的猛将张飞能够镇守住此城便不难理喻。虽然这位猛将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有勇无谋,尽管他的身躯也已远离人世间并被萋萋荒草和杂错的林木覆盖,但仍不能遮蔽他悍烈的男人气概和在威猛中的细微心机。
(5)从那间饮酒的小馆子出来,带着微微酒意重新凝视这座城市,月光的皎洁,灯笼的悬红,古屋的迤逦,醇香而飘逸的醋味就像是一首首意象变幻、意蕴深厚、古韵律动的诗,行于其间的人就是一行行被诗意化被意象化了的美妙诗句与节奏流变。这样的诗句与流变犹如一条从远古走来、向着未来奔去而没有被污染一丝一毫的河流,清澈又明洁、质地单纯而富于灵性曼妙的韵致,令人的生命有一种通体的澄明和思想的透亮,有一种被文化浸润到心灵深处的甘甜和智性的升华。
(6)一个人一旦被某种文化或是情景提纯与净化,自然就会产生身心的双重飞翔。我以为,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如果缺失了必需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积淀,即便它再多么现代多么光耀也是没有深厚根基的,这种根基就是它从历史奔向未来的内在力量,是它为世人瞩目和钦羡的根本所在,这就好像一个生命,如果没有必需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品质,它无论如何风光如何靓丽,也只是苍白而肤浅的。阆中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血缘链接的城市,因而它就有如一首连接了历史、现在、未来三个总段的富于文化内力的歌。
(7)我敬爱这从歌声中流淌出的浓郁的文化韵致,有如紧挨着给予了我生命历史、文化内力的华夏民族一样。
1.本篇游记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请简要说说。
(温馨提示:游记常用的顺序都有什么?)
2.品味下列句子。
(1)用青铜铸造的张飞仍然骑在他那匹高大的骏马上,手中的长矛依然有力地挥舞着,一如他在古战场上的勇猛威武,只是他的前方并非驰骋的疆场,而是被现代技术美化了的楼阁亭台、秀池碧水和参差花卉。
(温馨提示:注意作者利用反差效果表达的意图。)
(2)月光的皎洁,灯笼的悬红,古屋的迤逦,醇香而飘逸的醋味就像是一首首意象变幻、意蕴深厚、古韵律动的诗,行于其间的人就是一行行被诗意化被意象化了的美妙诗句与节奏流变。
(温馨提示:作者从哪些方面写阆中像诗,为何把它比作诗?)
3.怎样理解第二段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温馨提示: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某一特点,作家常常会借助其他事物,或者它本身的其他特点。)
4.结合第三段分析,阆中韵致体现在哪两个方面?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温馨提示:看看本段写了几个层次的内容。)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基础锤炼
1.棱
zhòu
虔
gōng
rú
dūn
蜒
衰
yì
绎
zhǒng
lí
jīng
2.D(“漫不经心”
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3.C(将“长短”改为“延长”。)
4.《闪亮的名字》致敬海上救援
课内精读
1.全文以时间、空间为顺序,写作手法为移步换景,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
2.(1)各拉丹冬雪山,高峻、雄壮、变幻莫测;(2)冰峰晶莹,冰河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茫;(3)冰山图案难以名状;(4)冰窟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晶莹纯美;(5)冰河融化的声音一刻不停。
3.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与理解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
4.(1)“眩晕”指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陶醉的意思。“卖弄”指故意展现。这里表达了景物带给自己的强烈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2)作者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由冰山的裂纹和波状皱褶联想到树的年轮,赋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神奇,历史久远,如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3)“切割着”“雕凿着”,拟人化的写法,尽显阳光和朔风的威力巨大、动作精巧,这样导致“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
5.本句以极其平实、简洁的语言收束全文,体现了人挺立于伟大自然面前的卓绝风姿,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赞美。
拓展阅读
1.
时间、空间顺序。时间是从白天到夜晚,空间是作者的游历方位。
2.(1)勇猛威武的张飞骑骏马,舞长矛,却只能面对秀美的建筑和园林,古今风格形成反差,作者用幽默的笔调写出了城市发展中古今文化的融合。(2)从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色、形、味多个角度来突出阆中诗韵的深厚和多变,用行人被诗意化,来突出阆中古韵之美妙与感染力强。
3.运用了对比或欲扬先抑的手法,将众多大中城市和阆中对比,突出其小,并不奢华。就是因为它小,偏居西南丘陵,反而保存了独特的历史气象和文化韵致,成为厚重的文化遗产。既交代了特点形成的原因,又突出了其独特地位。
4.滕王阁古楼与静静生长的树木互衬的空寂;猛张飞铜像与江河互衬的威猛气势。空寂安静与威猛浩然既形成对比,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