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和”的内涵与作用,明白“以和为贵”的理论意义和精神内涵。
2.学习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活动,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以和为贵”。
教学准备
1.搜集整理与“和”有关的名言、典故等资料。
2.为班级讨论会准备新闻事件,并从中提取与本综合性学习相关的话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趣入题
“和为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也是集天人合一传统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为一体的千古箴言。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家和万事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讨论“以和为贵”,探究其精神内涵。
二、活动展示,交流点拨
(一)探“和”之义
1.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课本中的材料,小组讨论:“和”与“同”有什么区别?古人论述“和而不同”的思路是怎样的?“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示例:和:主要是指理念上的兼容。同:主要是指行为上的相同。和而不同,指人们虽然理念不同,但是能够相互兼容而不互相干涉,各自在各自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同而不和,指人们虽然理念不同,但是却在某一个或者是第三方的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同一个实践活动。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也可自行搜集,适当补充,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的含义。
示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和”的的含义:和睦、和气、和平、和顺、中庸调和、和和美美。
(二)寻“和”之用
1.你还知道哪些“和为贵”的例子?课外搜集这方面的事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身边的事,从中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示例:“和”之典故
罗威饲犊
东汉时期,有个叫罗威的人,他的庄稼屡受邻居的牛践踏。他跑去和邻居交涉,邻居不理睬他。可贵的是,罗威并没有因此火冒三丈,而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每天吃饱了就睡觉,便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才知是罗威所为。邻居感到十分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的庄稼再也没有受到邻居家的牛践踏。
2.参考示例,每位同学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思想性,也要讲究语言,力求形式新颖,朗朗上口。组内互相评改,选出优秀的标语在班上展示。
示例:“和”之标语:家和万事兴,邻睦社区盛。家和为美,邻和为贵,谦让沟通,避免误会。文明社会礼为先,幸福家庭和为贵。人旺、家旺、事业旺,国家兴旺;人和、家和、邻里和,社会祥和。
(三)班级讨论会
示例:
以和为贵
几千年前,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和”仍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更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甚至在很久很久以后,人们依然是“和”的追随者。
古人云:和为贵
“父皇,让我去和亲吧!千万别发动战事了!”这一幕正是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情景。
唐太宗时期,吐蕃一带不时发生战乱,唐太宗很是头疼。这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提出了和亲的要求。作为父亲,唐太宗不舍得将女儿嫁到遥远且又贫穷的地方;作为一国之君,他不想让自己的国家战火连天、妻离子散。正当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文成公主走了出来,于是,出现了上面那一幕。
文成公主入藏后,西藏再没有任何战事,同时文成公主又为西藏带去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子,纺棉、织布也是文成公主带入西藏。使西藏逐渐从贫穷走向富有。
一桩美满的婚事,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难道不是“和为贵”的最好诠释吗?
和气生财
生意场上,不免有些勾心斗角,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和气生财。
“X总,您先请……”“X董事长,为此我感到很抱歉……”,有时,就因为和和气气的一句话,会使你签到一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合同,更会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地以“和”为主题设计了一地列的活动,为的就是让所有人了解中国,领悟中华的“和美”,体会中国的“和谐”,感受炎黄子孙的“和气”。
共创和谐社会
“May
I
help
you,please?(请问需要帮助吗?)这正是30年后的一天一个商店内的情景。没有了售货员特有的专横,有的是更多的文明。
30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共创和谐社会”的口号,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从此,马路上没有了垃圾,人们的口中没有了污言秽语,取而代之的是与城市相和谐的文明……一切都变了,丢掉了30年钱的粗俗,摘取了30后的和谐。
“以和为贵”。任何时候别丢了这最基本的道理。为你、为我、为他,更为这个社会的繁荣与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