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统编版)-《红楼梦》(四)-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统编版)-《红楼梦》(四)-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8 14: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四)
统编版
必修下
第七单元
高一年级
语文
关于《红楼梦》的学问
红学
曹学
如何学习、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综述
本课学习目标
1.促进对《红楼梦》思想主题的深入理解。
2.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写作综述的能力。
3.积累并形成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红楼梦》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综述
综述:综合叙述。
综述:是指主要采用综合叙述的方式写成的一种论文类型,一般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的用途
有的是为介绍某个方面的基本情况。
有的是为展开专题研究而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或初步概括目前占有的研究材料。
综述的基本原则
全面、准确、客观、清晰
一、《红楼梦》主题综述
(一)明确综述主旨、目的。
简要梳理和《红楼梦》主题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对《红楼梦》的主题研究有一个大体了解。
(二)查找、搜集、梳理资料。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的学习要求:
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方法。学会正确面对海量信息,恰当筛选利用。
查询学术论文的网站
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
万方数据http://www.wanfangdata.com.cn/index.html
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http://www.ucdrs.net/
超星发现http://www.chaoxing.com/
……
1.查找对象
文章与书籍并重,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并重。
书籍既要看专门的著作,也要看各种教科书。
2.查找方式
按照时间顺序
建议从“红学”流派入手
注意:查原始文献。
3.查找要求
要求:标记重点,做好记录;记下出处,力求准确。
建议:在不同的纸上按照流派做记录,或者在电脑中建立一个文件夹,按照不同的流派或者主题,分别记录下各个文献中所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
4.梳理方法示例
(1)红学流派
有人把“红学”纵向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横向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①评点派
“评点派”,就是运用评点形式对《红楼梦》进行评批。比较早而且影响比较大的有脂砚斋、畸笏叟,后来还有王希廉、张新之等人。
脂批
脂砚斋
可能是曹雪芹的平生挚友,或是曹氏家族里熟悉曹雪芹的人。但究竟是谁,迄今并无定论。
“评点式”看法的梳理方法
查找与主题相关的批注,然后加以归纳总结。
脂砚斋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
万境归空说。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一回中,在“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这几句话旁边,脂砚斋批注了“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在“大展幻术”旁边有一句批注“明点幻字好”。可见,脂砚斋认为《红楼梦》的主旨在于表现人生如梦,最终一切都是一场空。
脂砚斋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
无材补天说。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一回“无材可去补苍天”
旁边有一句批注“书之本旨”。
②索隐派
这一派著作的主要篇幅用于探寻《红楼梦》隐去的“本事”和“微言大义”,实则是作者从主观臆想出发,把一些历史著作、野史杂记、文人诗词或随笔传闻中搜集到的材料,与《红楼梦》里的人物、事件互相比附、印证,从而去评论《红楼梦》的意义和价值。最早起于清朝乾嘉年间,民国初年比较兴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有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阚铎的《红楼梦抉微》等等。
蔡元培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
清康熙朝政治小说。蔡元培先生在《石头记索隐》一书中认为“《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他使用了三种索隐方法:“一曰品性相类者;二曰轶事有征者;三曰姓名相关者。”
按照这样的方法,他把小说中的人和事,一一与清代史事比附。如以宝玉为太子胤礽,“十二钗”为当时十二个著名文人高士奇、冒辟疆等人。并谓“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等等。其研究《红楼梦》之目的在于宣传民族主义思想。此说影响极大,但正像胡适在《〈红楼梦〉考证》里评价的一样,是“很牵强的附会”。
“论文论著”的梳理方法
除了概述作者的观点,还要留意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材料及结论。有时候还要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建议。
③考证派
“考证派”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派”,他们主张用考证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的作者生平家世和版本等问题。代表人物有胡适、俞平伯、顾颉刚、周汝昌、冯其庸、张爱玲等。
胡适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
自叙说。胡适在1921年以《〈红楼梦〉考证》一书开始了“新红学”的研究。他采用“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考据方法,在考证曹雪芹生平和家世的基础上,批判了索隐派的“牵强附会”,认为“《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他用作品来证实作者的身世经历要比索隐派的研究更令人信服,但是他太过求实,忽略了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
(2)几位重要研究者
王国维、鲁迅、周汝昌、冯其庸、李广柏……
王国维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一文是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论文,对小说题旨和美学、伦理学价值有独到认识。他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在于
“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鲁迅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
在《中国小说史略》的“清之人情小说”一节中,鲁迅写到:“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周汝昌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
《红楼小讲》:“全书宗旨,正文本有交待:记述当日的‘闺女闺情’,皆属亲见亲闻,追踪蹑迹;大旨是谈情;故事是‘悲欢离合,炎凉世态’”。
冯其庸和李广柏对《红楼梦》主题的看法
《红楼梦概论》:“《红楼梦》揭示出这个‘太平’世界的积弊和深刻危机,从‘盛世’里发出了哀音与危言。”
(3)其他重要研究者
俞平伯、李希凡、何其芳、蔡义江、王蒙、马瑞芳、余英时、蒋勋……
(4)教材及其他资料
查找中学及大学的相关教材、现行出版成书的《红楼梦》的“前言”等——尽量做到“全面”。
示例
反封建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在《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红楼梦》(1996年12月北京第2版)的前言中持此观点,认为《红楼梦》“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5)最新论文、论著
在相关学术网站可以查找一下近些年的专家学者对《红楼梦》主题研究的最新论文、论著,也可以查找和《红楼梦》主题综述相关的论文,譬如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的赵静娴在2006年发表的《20世纪〈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一文。
近些年《红楼梦》主题研究
“子孙不肖后继无人说”、“为受压迫妇女鸣不平说”、“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说”、“封建贵族的挽歌说”、“双重悲剧说”、“无主题说”、“人道主义说”、“人性美及其被压抑毁灭说”、“女权问题说”等等。
(三)《红楼梦》主题综述开头
示例: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先生在《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中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一千个读者,可能就会读出一千个《红楼梦》主题。
作为中学生,撰写此综述的目的是对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的主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因此我们主要梳理了与《红楼梦》主题相关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以期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提供知识支撑和某些阅读思考的提示。
(四)《红楼梦》主题综述的主体结构建议
1.有详有略
可以详写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观点,就像前面提到的脂砚斋、蔡元培、王国维、鲁迅、胡适、周汝昌、冯其庸、李广柏等人的观点,或者相对而言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如“反封建说”、“作者身世说”、“为女性立传说”、“宝黛爱情悲剧说”等等。略写那些影响力不大或者太过标新立异因而曲高和寡的观点。
2.脉络清晰——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那些最先提出或者最典型的观点。
可以就自己能找到的各种可靠的资料梳理出各种观点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归纳整理。譬如按照各种学说为纲,将持这种学说的所有研究者及其著作都列在其下。
掌握综述的方法。
搜集整理《红楼梦》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要量力而行。
提醒
(五)《红楼梦》主题综述结尾建议
归纳性的综述:可以对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不写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评论性的综述:结尾部分除了对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还要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红楼梦》的魅力
因为太过广博精深,就其主题来说,研究者兴趣之浓,研究文章论著之多,研究结果的异彩纷呈,在文学研究界真可谓是出类拔萃,令人叹为观止。
二、《红楼梦》综述任务建议
《红楼梦》艺术手法综述
《红楼梦》阅读方法综述
冯其庸和李广柏
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评价
“难以企及的艺术典范”
——《红楼梦概论》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红楼梦》“前言”
脂批
《红楼梦》艺术手法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一回眉批
“《红楼梦》阅读方法综述”资料查找
脂批
各个版本的《红楼梦》的“前言”
辅助读物——冯其庸和李广柏合著的《红楼梦概论》,周汝昌著的《红楼小讲》,北师大出版集团整本书阅读系列中的《如何阅读〈红楼梦〉》等。
三、《红楼梦》综述研究其他建议
《红楼梦》诗词研究综述,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综述,某一种物品如窗的文学功能研究综述,某一种意象如花的意象研究综述,某个人物如人物综述之贾宝玉,研究文献综述等等,也可以做《红楼梦》读书会活动综述。
结语
希望大家能掌握综述的特点、方法,能对《红楼梦》的主题、艺术手法、阅读方法有更多的了解,能在阅读古典小说的经验上有所增加,能感受到《红楼梦》更大的魅力,更喜欢《红楼梦》,更热爱我们的古代文学、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