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掌握食物链的概念或意义。2.了解食物链的组成,掌握食物链的表达方式。3.意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是生物食物网中重要的一个环节。4.懂得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能够自觉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教学重点: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及食物链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
意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是生物食物网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教学用具:图片或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同学们都知道,在大自然的同一栖息地上,往往生活着许多不同的生物。为了生存,有些生物已经成为友好合作的伙伴,而有些生物却成为强烈的竞争对手。比如:看过“人与自然”或“动物世界”影片的学生也许会想起:在不同的生物之中,由于饥饿的存在,强者会毫不留情地把弱者吞吃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种吃与被吃的厉害关系在科学上叫做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2.板书课题——《3、有趣的食物链》。3.出示学习目标。二、新课1.理解与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出示课件图片,问:如果把植物的果实、老鼠和猫头鹰这三种生物放在一起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加以学习。2.在掌握食物链概念基础上学习食物链的表达方法。学生可列举生物之间食物链的实例。练习表达食物链。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虎入羊群等。(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收集的有关食物链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3.了解食物链的组成:认识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师:生物学家给在食物链上的不同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叫做消费者;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生物叫做分解者。教者可就着学生提出的食物链问学生:这些生物哪个是生产者?哪个是消费者?哪个是分解者?(出示45页中的生物界中的各种分解者加以认识;出示45页上面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师: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组织各小组讨论,并汇报。4.学习食物网知识:指出相互交叉的生物间的食物链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5.引导学生画出46页的生物间的食物链。学生自己练习绘画,教者巡视指导。
6.出示46页农民喷洒农药的情景,体会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启发学生要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三、课堂练习: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麻雀B.草→牛→狮子C.太阳→小草→蚱蜢→小鸟D.昆虫→青蛙→蛇→老鹰四、课堂总结:提问所学的知识与收获。五、作业:写出两条食物链。(其中一条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板书设计:3、有趣的食物链食物链食物链的组成食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