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书》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临泽县鸭暖镇中心小学
课名
买新书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新北师大版
章节
第一单元
课时
第
三周总第12课时
年级
三年级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题意,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题意,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用具
课件等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创设情境
激趣引题
复习引入
口算:10×6÷28,70÷3×6
6÷2÷11,9-42÷7,9×0÷15,4×8—1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合作学习、协作探究
1.出示主题图,发现问题。
2.
解决问题。
3.教师小结。
1.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2.通过读题你发现题中的哪些已知条件?从这些已知条件中你能知道什么?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已知条件:新进200本书,用2个书架放,每个书架有4层。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书架共有8层。
4.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由这些已知条件和暗含条件,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
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可以知道共有4×2=8﹙层﹚。200本书放8层,得出第一种方法。
200﹙4×2﹚
还可以这样分析:200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200÷2=100﹙本)
100本放在四层,每层放多少本?从而探究出第二种解题方法:200÷2÷4
估计商是多少,并尝试计算。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全班交流。
(1)200-﹙2×4﹚
﹙2﹚200÷2
÷4
=200÷8
=100÷4
=25﹙本)
=25﹙本)
答:平均每层放了25本。
观察、比较、归纳。
5.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班内反馈:第一个算式是连除,第二个算式是有乘也有除。
6.师做小结,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乘除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完成练习。
师:出示教材第17页下方左侧情境图。请大家算一下,这个学校每个班级有多少学生?
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后再与同学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下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生1:3×3计算的是三个年级的班级数量。
270÷9计算的是每个班级的人数。
生2:270÷3÷3=30﹙名)。我先算的是每个年级的人数,然后算的是每个班级的人数。
生3:270÷﹙3×3﹚=30﹙名)。3×3是三个年级班级的数量。
师:想一个问题有多种思路、多种办法。(出示教材第17页下方右侧情境图)同学们看看可以有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家先交流,最后我们汇总下看看有多少种方法?
生:交流展示。
方法一:
96÷4=24﹙只)
24÷2=12﹙只)
方法二:
96÷4÷2=12﹙只)
方法三:
96÷﹙2×4﹚
=
12﹙只﹚
总结
谈收获。
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买新书
200÷2÷4
200÷(2×4)
=100÷4
=200÷8
=25(本)
=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