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称
歌曲<<春游》
教材分析
《春游>是最早的西洋作曲法创作的歌曲之一,也是当时的学堂乐歌之一。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规整。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合头换尾变化重复。第二乐段中第一乐句旋律发展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和变化。而出现了一个变化音升4,使音乐充满了诗意和期待之感。最后乐句旋律再现了开始的主题,做到了首尾呼应,特别乐段末句下行进行,表达了游春人略带怅惘的心境,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学生音乐素养欠佳,旋律感较差,不能通过听赏学会旋律,而必须由老师教唱;另外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审美情趣较低,不能感悟歌曲中美的东西。对音乐知识的讲授接受能力很差。造成这些的原因是:这里地处城乡结合部,家庭的因素是导致这里的学生音乐素养较差的主因,但还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改变这种状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复习86拍子,指挥图示,培养学生边视唱边打拍子的习惯和能力。采用听唱和默唱旋律及打节奏的办法学唱这首歌并背诵歌词。了解李叔同及他的其他作品《送别》《祖国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聆听歌曲中初步学习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识读乐谱并学习正确的演唱,达到准确表现歌曲的目的。学习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增强歌曲的情感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尊重词曲作者的创作,积极感受、准确学唱歌词:尝试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怀与意境。培养高雅的音乐兴趣。积极与老师、同学一起构建良好的音乐课堂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学唱《中学时代》的旋律和背诵歌词。
难点
识读乐谱并学习正确的演唱。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本课歌曲的教学每一环节的安排及进程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中三位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例如歌词朗诵,是让学生对歌词的含义进行理解;旋律节奏分析是启发学生体验西洋音乐调式的美及作者当时背景下的心境,从而珍惜和平环境下人人都能实现理想的这个伟大时代,词曲作者的介绍,让学生很自然地去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也发自内心地去喜欢上这首歌,并真情去演唱,从而完美实现这首歌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和意境,
2、词曲作者介绍:3、再听歌曲4、全体同学朗诵歌词5、老师根据字面意思解释歌词。6、老师让学生听伴奏、注意节奏。7、老师进一步讲解:歌曲节奏规整,划一,没有其他变化。师范节奏。8,让学生随老师打节奏,同时模拟旋律。9、学生随老师一起唱歌谱10.随钢琴唱歌谱及歌词老师分析歌曲创作情况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合头换尾变化重复。第二乐段中第一乐句旋律发展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和变化。而出现了一个变化音升4,使音乐充满了诗意和期待之感。最后乐句旋律再现了开始的主题,做到了首尾呼应,特别乐段末句下行进行,表达了游春人略带怅惘的心境,耐人寻味。,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唱一遍歌曲,老师钢琴伴奏。、课堂小结9、布置作业
1、学生打出指挥图示2、学生打节奏4学生小声模拟旋律。5、学生小声哼唱6、学生加入歌词
通过感受歌曲情绪和判断曲名这两项听赏任务,培养学生专注听赏。认真感受、积极判断的听赏习惯,并自然导入本课主题。2培养学生尊重创作者劳动的态度。3、熟悉86拍子。4、让学生熟悉旋律。
课堂小结
简要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用歌声展现本节课学习内容1分钟
布置作业1分钟
课后背唱歌曲
板书设计
题目:歌曲《踏雪寻梅》词作者介绍:
教学反思
请对这节课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是否满意?1.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以及设计意图、教学策略等环节,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实施的较为恰当、整体上课效果较好,学生能在老师的调动下参与度较高;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正确率较高。尤其旋律学习效果较好,老师范唱两遍情况下,学生就能在老师伴奏下唱熟此歌,并在演唱时情感态度很自然地融入其中,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乐理知识学习较为困难,尤其是大调式和小调式旋律色彩感受不太明朗。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调式和小调式旋律感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专业性教育,有悖于素质教育。所以我建议在教学中应对这些乐理知识不要刻意讲授。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有许多精彩的瞬间。例如旋律唱的很优美很有情感;问题回答的很有创造性;节拍指挥一招一式很有魅力。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学生的演唱声情并茂,完美实现了三维目标的第一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完美实现了美育教育,同学们在歌声中团结进步、积极向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把这种精神迁移到学习中。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基本能达到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基本能达到期望水平,基本满意。这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是;有些乐理知识学生掌握程度不深。例如大小调式旋律色彩无法辨别;曲式结构无法分清;歌词每段大意和每个乐段不能划清,或者不能凭借灵感或直觉去划分。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出乎意料的事情:主要是纪律问题。音乐课是一门特殊学科,老师钢琴伴奏时常常无法顾及班级学生听课状况,这时需要负责纪律的同学去掌控全班情况。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有所调整,会增加一些新内容。比如发声训练,教给学生一些歌唱技巧即口型和气息。这是学生唱歌最基本的两个技巧。学生的音乐修养较低,审美程度文明程度偏低。我的体会想法是: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明程度,是长期的、艰巨的教育政策问题。我呼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赶快制定更有效的策略方针政策,督促学生重视音乐课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课后作业是背唱歌曲。这种课后作业是在下次上课期间检查的,检查情况良好,每位同学都能背唱歌曲,并且准确无误。
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听课老师的评价:教学过程清晰;各个环节衔接较好;教学目标实现较好。老师素质较高;无论唱歌还是钢琴即兴伴奏技能都很娴熟;驾驭课堂能力较好;老师和学生互动配合较好;课堂气氛较活跃。尽管听课老师对我的讲课进行了较高的评价,但还是给与了指点和切磋。为了不断成长和进步,还要不断修炼自己,使自己的技艺水平更加炉火纯青,并不断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向其他学科老师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领域,把自己强大起来,把音乐课上的更加“美”、“智”、实”,让学生有沉甸甸的收获,而不是单单地去听、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