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春江花月夜》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它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优美动人的月夜江景。乐曲共分为十段,每段都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小标题。这首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以及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课中我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我校学生来自农村,有音乐基础的学生较少。主要采用引导法、图示法等来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画面美感。并引导学生采用对比法、体验法来欣赏乐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以及熟悉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与“换头合尾”的结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的方式记忆乐曲的主题,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旋律的流畅婉转,格调的古朴典雅,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从而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熟悉本首作品并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难点
是对比不同乐段的不同意境。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主要采用引导法、图示法等来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画面美感。并引导学生采用对比法、体验法来欣赏感受乐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5分钟)二、体验认知(10分钟)三、体验探究(20钟)四、拓展延伸(7分钟)
一、介绍标题音乐、引导学生想像音乐情景、阐述乐曲表达的情景。1、今天欣赏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一首有标题的音乐,标题音乐是用文字很形象直观的表达出乐曲所描述的内容。2、你能通过乐曲标题想象一下描写了什么情景吗?3、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带领学生感受画面二、播放音乐主题片段视频,初步欣赏音乐、介绍《春江花月夜》的由来、让学生了解管弦乐知识分三个步骤。1、这么美的画面让我们在音乐中来感受一下吧!2、《春江花月夜》是由琵琶曲……3、a:介绍“管弦乐”的含义。???b:介绍民族管弦乐队的产生、创建、组成。???c:了解民族管弦乐队乐器及分组,并感受琵琶、箫、古筝等典型乐器。三、采用图示法展示乐曲结构、分段欣赏、了解“换头合尾”。《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为十段,,,,,,首先我们先来听赏第一段《江楼钟鼓》⑴??师:听这段音乐能感受到什么景物,它是由那些乐器模拟出来的?⑵师:听这段音乐你觉得表现了那幅图中的场景?⑶介绍花影层叠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并再次聆听和感受乐曲。⑷师:下面听两段音乐,判断一下哪段音乐为渔歌唱晚?⑸听这两段音乐的最后一个乐句有什么关联?四、学唱歌曲《春江花月夜》??1、教师范唱。2、学生学唱-------三个步骤《春江花月夜》不仅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还有人改编为古筝吉他、钢琴独奏曲,甚至有人将其填词改编为歌曲。1教师为大家演唱。2这首乐曲古韵味很浓让我们一起来学唱感受一下。a、分句教唱b、师生同唱c、听音频欣赏??
生:结合标题构想描述情景??生:了解本首乐曲所描绘的情景。???生:初步聆听感受乐曲。?生:了解民族管弦乐知识及掌握琵琶、箫、古筝的音色。生:听辨乐器音色,以及判断乐器所描绘的情景。?生:认真聆听和感受音乐。?生:依据乐曲所描绘的情景试着从音乐的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来判断音乐情景。??生:记忆对比两个乐段的未句旋律。生:认真聆听感受。生:学唱歌曲,并欣赏歌曲片段。???
激发学生欣赏兴趣,为听赏乐曲情景做铺垫。为听辨乐器音色及描绘的音乐情景做铺垫。????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用音乐要素去判断乐曲的情景。??????引出“换头合尾”的结构形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唱歌的勇气。?开拓学生视野,充分感受乐曲旋律的流畅婉转,加深对主题的印象。升华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课堂小结2分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曲,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它充分发扬了古典音乐优雅的格调,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勾勒了出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使音乐充满了内在的诗情画意。
布置作业1分钟
同学们课下要把《春江花月夜》这个主题用歌曲的形式背唱下来。
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鱼咬尾换头合尾???????????
教学反思
1.希望能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感受民族乐曲丰富的内涵以及熟悉民族音乐“鱼咬尾”的发展手法与“换头合尾”的结构形式。并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热爱民族音乐并通过学唱歌曲的方式记忆乐曲的主题,留下深刻的印象,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2.这节课整体下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听赏,参与度是很高的。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能够运用唱歌的形式让学生会唱并记忆乐曲的主题。3.这节课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学生对传统音乐了解少,而且《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又很长,所以在欣赏时考虑到这个问题后,将乐曲划分段落来进行聆听欣赏,再加上有小乐器和歌曲的加入,使这节课变得丰富活跃起来。4.谈到不足的地方就是听赏的段落选择有些多,而且涉及到听后需要学生,回答问题这个环节有些同学不太愿意起来回答,我采用了引导法。如果再重新上这一课,我会在选择听赏的片段上适当取舍,再多加一些与学生互动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