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节
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地图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认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环境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东北冷湿气候的原因。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冷湿的特点、影响、联系。
教学难点
分析和认识有关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之前我们学习中国哪四大地理域?
学生:略
[提问]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同学们,知道哪里的“二人转”最出名?
[学生]
东北。
[教师]
对了,近几年,因为赵本山的出名,小沈阳的火爆,几乎地球人都知道了“二人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了解东北。
[讲授新课]
[教师]
同学们,那你知道东北在哪里呢?
[学生]
在我国的东北部。
一、东北到自然环境
[展示中国地图]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北”的位置和大致范围。
1、
位置、范围
(完成P34活动1)
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
范围:包括黑、吉、辽三省
[师生小结]
东北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通常被人们称为“东北三省”。
2、地形
(完成P32活动2)
山脉:大兴安岭(东北—西南)、长白山(东北—西南)、小兴安岭(西北—东南)
平原:三江平原(东北角)、松嫩平原(中部)、辽河平原(南部)
小结:刚才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东北,现在我们归纳一下东北的自然环境。
位置:位于我国东北角
范围:包括黑、吉、辽三省
地形: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过度: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我们再来看看河流。
3、河流
(完成P32活动3)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辽河、嫩江等。
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条江冲积而成。
小结并提问:大家清楚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但老师突然有个疑问,就是,为什么人们习惯把东北称为“白山黑水”?
过度:同学们,这节课到现在,我们都是在讲东北的自然环境,不知道大家对东北还有哪些了解?有没有见过雪?……
我们来学习东北自然特征。
[展示东北雪原、树挂、雾淞等景观图片]
让学生观看东北严冬的雪景,感受东北寒冷的气候环境。
二、东北的自然特征:
[教师]
引导学生从ppt的几幅图和结合课本P34案例,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
(通过指导学生看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区图,得出东北自然特征“冷湿”的原因。)
(1)说一说东北地区气候主要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躁。
(2)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点?
因为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最高,所以气候寒冷。
过度:东北这样的自然特征会,出现什么气候现象?请大家结合课本P35图文资料谈一谈。
[学生]:
雾凇、湿地等
老师:指导学生了解“湿地”。
提问:那什么是“湿地”?
学生:略
再提问:东北气候寒冷进一步会导致该地形成怎样的自然环境?
[师生总结]
因为东北平原所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所以形成冷而湿的自然环境。
3、课堂练习
1.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中国的东北部
B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C西面与蒙古接壤
D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重要
2.东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寒带气候
3.位于东北地区半环状三带内部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山地
4.南国大地已是春花吐艳、莺啼燕语时,东北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5.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
)
A学生喜欢放长假
B寒假时间长可以充分休息,利于健康
C这里冬季寒冷漫长
D这里夏季降水较多
6.三江平原属于干湿地区的中(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7.2013年春节期间,家住广州的小明一家回到哈尔滨的老家与爷爷、奶妈团聚,小明与表弟参加了一场紧张刺激、在广州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户外运动,这项运动可能是(
)
A划船
B滑雪
C赛龙舟
D钓鱼
4、课堂小结
[师生小结]
冷湿的地理环境会不会影响东北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所以,如何根据当地的环境,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当地旅游业,请同学发挥想象力给它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五、作业:金牌学案
41页-43页
六、板书:
板书设计
7.1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一、东北的自然环境
(1)位置:我国的东北部
(2)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3)地形: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4)河流:黑龙江、松花江、辽河、
嫩江、乌苏里江等
二、东北的自然特征:冷湿
(1)原因:纬度高,蒸发量小,冬季寒冷漫长
(2)现象:雾凇、湿地等
中学
杨壮仁)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