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1、
回顾导入
1.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飞机和轮船吗?
(课件出示科技展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技的热情)
2.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下面的统计表。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参观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师: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汇报时说出各个年份参赛的人数)
(2)师: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了,你还记得条形统计图怎样画吗?
(3)师生共同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画出纵轴和横轴,标明起点。
②根据纵轴长度并结合所给数据确定一个单位长度代表的数据是多少;在横轴上确定各项目的位置,即等距离确定各直条的位置。
③取各数量对应的点,画出直条,并在直条上标明数据。
4
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时间等。
(4)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3.导入新知。
除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大家一起看(出示一幅折线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通过科技展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回顾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绘制折线统计图
(1)小组讨论:折线统计图要怎么画呢?想一想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2)汇报交流,指导绘制折线统计图
(3)小结:与条形统计图一样,①标轴:画出纵轴和横轴,标明起点。
②定项:根据纵轴长度并结合所给数据确定一个单位长度代表的数据是多少;在横轴上等距离确定各项目的位置。
③描点:找准各数量对应的点,在统计图上描出各个点,并标明数据。
④连线:用线段将各个点顺次连接起来。(板书要点)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观察思考: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
(3)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快速地阅读第104页----105页,找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这句话,把它画出来并读一读记一记。
3.分析预测
猜一猜2014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会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1.某地2016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填空。(出示课堂练习卡,学生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陈东0~10岁的身高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讲解时注意:纵轴省略的部分身高)(出示课堂练习卡,学生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3.根据病人(4月8日-9日)的体温记录折线图填空。
(常识:人体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春天雨水多,容易滋生细菌,而且早晚温差大,不注意就容易生病,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注意身体,多加锻炼。)
4.
(出示课堂练习卡)请你帮小敏的爸爸绘制2005年凉鞋销售量的折线统计图,并:①说一说销售量的变化情况,
想一想变化的原因。
②如果每月卖出60双凉鞋便能收回成本,那么有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本?哪几个月不亏不盈?
③你认为去年销售量的统计对以后鞋店确定进货数量有什么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相比,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与少,而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它们的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大家要特别注意,横轴纵轴平均分,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单位写清楚。
五、布置作业
教材108页第1题和第2题。
教学反思:
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统计知识非常重要,统计知识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熟悉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掌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1.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不仅反映了两者在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2.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本节课的例题呈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掌握好时间,复习的时间太多,上课时环节不够紧凑,内容较多。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精讲精练,提高语言的简洁性,多留时间给学生练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