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引入新课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变化趋势。
二、探索新知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并且制作了折线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图:
如图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5.5
0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人口数/万人
2008
2009
2010
11.0
5.76
8.09
5.73
6.20
8.25
8.12
10.08
9.67
9.23
10.02
2001-2010年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5.5
0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2008
2009
2010
11.0
人口数/万人
9.34
9.67
10.07
9.65
10.23
9.80
10.22
10.70
10.67
10.87
这样看着,不太容易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啊!
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吧?
要画两条折线,可以像复式条形统计图那样用颜色区分开。
应该怎样做呢?
还得用图例说明……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5.5
0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人口数/万人
2008
2009
2010
11.0
9.34
9.67
10.07
9.65
10.23
9.80
10.22
10.70
10.67
10.87
5.76
6.20
5.73
8.09
8.12
10.08
死亡人口数
9.67
9.23
10.02
出生人口数
8.25
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单式折线统计图有局限性,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更方便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问题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问题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差是人口自然增长数。上海人口从1995年开始负增长。
问题3:结合全国2001-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
达标检测
1.下面是某市2015年4月4日至4月10日每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记录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4月4日
4月5日
4月6日
4月7日
4月8日
4月9日
4月10日
最高气温
18
18
12
18
26
25
24
最低气温
9
7
8
5
9
15
17
日
期
气
/℃
温
项目
某市2015年4月4日至4月10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统计图
(1)这几天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
(1)
4月8日这天温差最大,4月6日这天温差最小。
巩固提高
做一做
下面是某地区
7~15
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根据此表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年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男生/cm
125
132
136
140
145
150
157
163
167
女生/cm
123
127
135
141
145
152
156
157
158
170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35
130
125
120
0
7
年龄/岁
身高/cm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男生
女生
123
127
135
141
145
152
156
157
158
125
132
136
140
145
150
157
163
167
折线统计图
(1)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7~9
岁时男生身高增长快,9~13
岁时女生身高增长较快,13~15
岁时,男生增长速度最快,增长幅度也最大。
(2)把你的身高与平均值比较,你有什么想法吗?
课堂小结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量。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二十六第2、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