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利用平均数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为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做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平均数、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学习目标
1.创设现实情境,在活动参与中提取数据,讨论中找到解决现实情境的方案,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平均数的数据统计表,兵乓球与球拍两副。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请出9名乒乓球小将,分成两个组,看看哪个组的水平高些,怎样分组合理?怎样比合理?
1、
分成4人一组和5人一组,预测哪个组会获胜?说说你的道理
2、
是不是4人组一定会输?怎样评判哪个小组的一般水平高些才算合理?
二、生活化与数学化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比赛时我们如何记录、整理数据?
记录的同学到黑板制作简单数据统计表,比赛开始并记录数据
2、
数据统计好了,如何评判哪个组水平高些?
宣布5人小组获胜,依据是什么?这样公平吗?怎么样才算公平?
3、有的同学提出了在人数不相同的情况下用“平均数”,平均数代表既不是这个队的最高成绩也不是最低成绩,而是一般水平。不是代表其中某一个人的成绩而是,而是这个队的整体水平。
4、如何求平均数?
平均数=总个数÷人数
(
二)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
收集矿泉水瓶(出示课件)看统计图根据信息求这个队收集矿泉水瓶的平均数。不计算你能一下子看出这个队收集矿泉水瓶的平均数吗?
出示情景图。
1.分析问题
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
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法”)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请说一说。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
师:怎么算呢?
生:先算他们的总数再除以4。
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并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吗?
生:(14+12+11+15)÷4=52÷4=13(个)
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师:听懂了吗?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三、知识运用与拓展
1、看统计图,估计5天中平均每天售出的票数
2、如果你是馆长,看到这个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
3、出示各季度用水量,选择正确的算式,说理由,并辩论。有什么话要对小刚说。
4、期末测试临近,怎样的成绩代表我们班整体水平?怎样计算?
四、谈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4+12+11+15)÷4
=52÷4
=13(个)
移多补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