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懂就要问
》教案
(共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诵”等11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背”“挨”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
能正确、流利地朗续课文。按照“阅续提示”的要求独立阅续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同学交流对“不懂就要问”这件事的看法。 3.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了解孙中山对待学向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向的精神,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教法/学法
教法:朗读法、调查法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读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预设
一、新课导入,探讨问题
放出第一页PPT,让学生们讨论当他们遇到难题或者不懂的问题时,他们是如何处理的?
讨论当自己遇到难题或者不懂的问题时,自己是如何处理的?
通过探讨问题导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钟
二、简介伟人,开始新课
(课件出示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师: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
孙中山先生,广东香山人,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板书课题:不懂就要向。让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回答:认识听课学生齐读课题。
引入本文主人公---孙中山引入课题
2-3分钟
三、研续课文,交流展示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课件4:生字)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鼻音“段”,边音“例、厉”。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读“bèi”,组词为“背诵”,还有一个读音是“bēi”,组词为“背包”。多音字“圈”,在文中读“quān”,组词为“圆圈”,还有一个读音是“juàn”,组词为“羊圈”
学生读生字词并思考
学生对汉字更加熟悉
4-5分钟
四、进入课文
1.叫学生朗读课文(课件出示6)引导学生们分享课文是围绕哪些人物展开的。2.询问学生“私塾”是什么地方呢?先生又是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7)3.展示给学生“私塾”是什么地方呢?先生是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8)4.向学生提问:“私塾”的教学特点是什么?(课件出示9)5.
(课件出示10、11)根据文本和学生一起分析孙中山的性格特点。6.
(课件出示12)分析“班上同学”班上同学的反应7.(课件出示13)继续一起分析孙中山的学习态度8.
(课件出示14)组织学生分享对小时候的孙中山的总体印象9.
(课件出示15、16、17)让学生自由朗读4、6两个段落,说说私塾先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1.学生们分享课文是围绕哪些人物展开的2.学生回答“私塾”是什么地方,先生又是怎样的人3.学生观看PPT里对“私塾”和“先生”的解释4.学生回答:“私塾”的教学特点是什么?5.
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分析孙中山的性格特点、“班上同学”班上同学的反应、孙中山的学习态度8.
学生们分享对小时候的孙中山的总体印象。9.学生们探讨私塾先生的态度
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增广学生知识面。学生一直在思考中学生学会如何评价别人及评价什么。学生学习孙中山,激起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
20-23分钟
五、总结全文
1.(课件出示18)组织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
(课件出示19)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逻辑框架并板书。3.
(课件出示20)总结本课主旨
1.学生们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和老师一起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逻辑框架。3.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旨。
促进学生学会总结与反思
5分钟
六、分享诗歌,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课件出示21)1.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2.收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使学生课下仍然学习
3分钟
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
授课的线条不明朗,主线应该是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新颖的词句三,精读课文,理解新颖词句总结本课的中心思想。对于课标的理解不够清晰,上课上的有点过于细致。这节课的重难点没有突出。对于精选课文以及略读课文有点混淆了。PPT,不建议用黑色底板,应该用白色底板,黑色的字,这样醒目些。我觉得我的优点也是PPT做得比较精致。每个板块也很清晰。总体来说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尽最大的程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最后自己对课堂的衔接做得不够好。(共23张PPT)
说一说:
当你遇到难题或者不懂的问题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孙中山(1866—1925):
广东香山人,
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3﹡不懂就要问
教师:陈馨
背
诵
例
圈
锻
炼
糊
涂
呆
戒
厉
挨
楚
bèi
sòng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我会认
我会写
圈
juàn
(羊圈)
quān
(圆圈)
背
bèi
(背诵)
bēi
(背包)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些人物展开的。
孙中山
私塾先生
孙中山的同学
“私塾”是什么地方呢?
“先生”又是怎么样的人呢?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私塾、先生
私塾: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已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先生: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
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私塾”的教学特点是什么?
先生只让学生背诵所学内容,从不讲解书里的意思。
走近人物
孙中山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心理描写:
他乐于思考,令人佩服。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责罚他,但他还是问了。说明他是个有勇气、学习认真的孩子。
班上同学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说明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从侧面反衬出孙中山渴望理解所学的知识及他的勇敢。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你从这段话中看到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说说你对小时候的孙中山的总体印象。
勤奋好学
敢于质疑
不懂就问
私塾先生
自由朗读4、6两个段落,说说先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写出了先生的严厉,反衬出当时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的态度的转变,也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敢于提问的精神的肯定。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勤奋,不懂就问。
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只要我们勤思考、敢于问,也会成为有学问的小“老师”。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吧。
不懂就要问
只背书,不讲解。
孙中山大胆提问
先生讲,学生听
不懂就问,挨打也值得
伟人年少志远大善于提问传佳话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
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
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课后任务
1.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
2.收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