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2课时 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9 21: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同学们,听完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说得真好!大家是祖国的花朵,是初升的太阳,是国家的希望。(导入新课)在一百多年前,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个人,就是梁启超。(出示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00年,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不能自立,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有人叫嚷“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无耻谰言,揭穿他们的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写下了这篇《少年中国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的一部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认真听录音,边听边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
2.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师生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正音。
4.扫清字词障碍。
重点指导:
(读)鳞:前鼻音。履:与“旅”同音,不要读成“覆”。
(写)履:半包围结构,被包围部分是双人旁加上“复习”的“复”,注意区别于“覆”。
(师指导书写并示范,生练习)
(出示生词:腾渊、鳞爪、鹰隼、发硎、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学生带读,教师正音。(强调读音:“鳞爪飞扬”中“爪”读zhǎo,鸟兽的脚读zhǎo,如龙爪、虎爪、鹰爪。)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
2.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作者点明了中国少年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赞美了中国少年身上的美好品质。)
3.思考: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
(1)理解“故”“则”“于”的意思。(故:所以,因此。则:就。第一、二个“于”:介词,比。第三、四个“于”:介词,在。)
(2)仔细观察本段,你发现本段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很多句子的句式都相同。)那么这种表达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来气势磅礴、朗朗上口,内容层层递进,意在说明(中国的希望全都在中国少年身上)。
(3)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谁能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学生自由讨论,举手回答,如不完整则由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引导理解: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睿智我们的国家就睿智,少年富裕我们的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们的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们的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们的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们的国家就进步,少年胜于欧洲,我们的国家就胜于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们的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4)再次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磅礴、骄傲自豪的感觉,体会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的情感。
(5)练习背诵第1自然段。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复习故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体会到了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的情感,明白了中国少年身上肩负的重任,现在,让我们大声、有气势地一起背诵这一自然段吧!
2.(导入新课)大好河山遭践踏,百姓处于极端痛苦的境地,作者十分痛心。他希望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成为什么模样呢?(出示第2自然段)
3.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出什么内容?(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
2.自己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3.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把文中的事物和少年中国联系起来的?(象征)
那我们来具体看一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的。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发展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象征着少年中国美好的未来。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象征着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4.结合注释和上面的理解,谁能说说第2自然段的意思?(教师引导理解: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潜藏的水流爆发出来,势不可当,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奇花刚开始孕育蓓蕾,华美瑰丽,富丽堂皇。宝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发出耀眼的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从纵向的时间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横向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似海洋那样广阔,未来美好的日子正长。)
5.想到这里,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齐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理解:“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美丽啊,我们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们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三、赏读全文,归纳提升。
在作者眼里,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是一个睿智、富裕、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称雄于世界的中国。)因此,想到这里,作者由衷感叹:(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那么你觉得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呢?(全文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所以,作为中国少年,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
带着激情与骄傲再次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肩负着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所以,作为当代中国少年,我们应当顶天立地,自强不息,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思考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梁启超所希望的少年中国,现在实现了吗?
少年中国说(节选)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气势磅礴的语言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领悟中国少年身上的希望及少年中国光辉的前程。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明确中国少年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