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植物对水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观察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发生部位。
2、阐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3、了解合理灌溉的原理
学前知识贮备:
填图——叶的结构
2.下面是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
(2)吸水原理:细胞外溶液的浓度( ) 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失水的原理:细胞外溶液的浓度( )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2)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 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3)上图中, 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3、根毛数目、形态、结构与其吸收水分的适应特征,以及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是什么 ?
探究过程:
材料: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整个阶段总的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成为植物组成成分是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命活动过程需要0.25千克,这两项共消耗水 千克,
仅占总量的 %,剩下的约为197.923千克,并且占总量的 %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活动1、植物的蒸腾失水
提示: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右图)。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5、蒸腾作用:
叫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发生部位:
活动2:蒸腾作用的意义
1、
2、 。
3、
拓展
1.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菜苗和花草移栽后为什么要遮阳
2.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
课堂自测:
活动3.合理灌溉
材料1:小麦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 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 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材料2: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材料3: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
小结:
练习:
1.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的( ) A.液态 B.气态 C.固态 D.都不是2.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A.根、茎、叶 B.叶、叶柄和幼嫩的茎 C.所有器官 D.花、果实、种子3.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 A.保卫细胞 B.气孔 C.叶片 D.根毛4.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 A.人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 )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B.增加植物表面的湿度 C.促使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D.降低植物体内的水分6.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 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 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7.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影响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8.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_________以_________形式散失到_________的过程。9.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_________细胞控制,大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位于_________表皮。10.蒸腾作用可以降低_________,促使根从土壤中_________,同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_________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