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运动和力 单元期末复习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运动和力 单元期末复习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29 07:3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把这些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3、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比较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4、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s/t
变形式:
s=vt
t=s/v
注意:计算过程中速度、路程、时间的单位必须统一。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小时
1千米/小时=1/3.6米/秒
1米/秒
读作“1米每秒”,意义物体在1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米(人步行的速度约1米/秒)
第2节
力的存在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物体间力的作用可以通过相互接触产生,也可以不相互接触产生;(磁铁吸引铁块等)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4、力的测量
(1)力的单位:牛顿

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两个鸡蛋约1牛,同学们的体重约500牛)
(2)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弹簧秤(弹簧测力计)
其他的有:握力计、牵引测力计
弹力和弹性
弹簧秤制成原理: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伸长越长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①调节指针在零刻度线②记录量程和最小刻度(称量时不能超过量程)③称量记录时垂直轴线读数④弹簧秤要放正,使弹簧能沿其轴线方向即待测力方向自由伸缩⑤弹簧秤可以测水平方向的力,也可以测竖直方向的力。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6、力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方向、数值表示大小、起点或终点表示作用点
第3节
重力
1、重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简称为物重。地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制成了重垂线)
5、重力的大小: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比值为9.8牛/千克
9.8牛/千克的含义:每千克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G表示重力
m表示质量
g表示9.8牛/千克
g=G/m
G=mg
m=G/g
(同一物体在不同星球上的质量相同,重力不同)
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下得到。
2、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不管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如何运动等;
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的属性。而与速度的大小、是否运动无关。与质量有关
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相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两力大小相等(3)两个力方向相反(4)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比如: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
第6节
摩擦的利和弊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与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加表面的粗糙程度
(2)增加压力(3)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的方法(1)降低表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压力(3)变滑动为滚动(4)添加润滑剂(5)使接触面彼此分离(气垫技术)
第7节
压强
1、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的公式:P=F/S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
1Pa=1牛/米2
读作“1牛每平方米”
意义每平方米受到的压力为1牛
3、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加压力
(2)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
(2)增大受力面积
4.液体压强
(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工具:压强计)
液体会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产生压强。
一切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液体压强随液体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加;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分别在A、B、C三点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时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C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物体的运动状态
2.2014年,韩国“岁月号”客轮在前往济州岛途中突然急转,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导致客轮侧翻。客轮急转时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的主要原因是(
B
)
A.货物的重力变小
B.货物具有惯性
C.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消失
D.货物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如图所示,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
D
)
A.大小是否相等
B.方向是否相反
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来源:Z|x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B )
A.2.2N
B.2.4N
C.2.7N
D.3.3N
由图知,在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2.4”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
5.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D )
A.l:2
B.2:1
C.2:9
D.9:2
【解答】解:已知甲乙通过的路程比和时间比,根据公式v=,
可得甲乙的速度比:
v甲:v乙=:=×=×=9:2。
6.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正确的是( D )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7.车站上有甲、乙两列火车,某同学坐在乙车上,感觉到火车开动了,可过了一会儿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离开火车站,该同学前后两次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C )
A.甲车和乙车
B.乙车和甲车
C.甲车和车站
D.乙车和车站
车站上停着甲、乙两列火车,坐在乙车上同学感到火车开动了,此时有三种可能,一、甲火车静止,乙火车开动了;二、甲、乙火车都开动了;三、乙火车静止,甲火车开动了;但是过了一会儿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离开火车站,说明开动的火车是甲,所以坐在乙车上同学感到火车开动了,是以已经开动的甲车为参照物的;发现自己并没有离开火车站,是以车站为参照物的,故C正确。
8.小明对弹力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D )
A.弹力仅仅是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的吸引力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越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来源:学,科,网Z,X,X,K]
C.锻炼身体用的弹簧拉力器挂满弹簧后,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小
D.在运动场上,撑杆跳高运动员用的撑杆受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
9.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重力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B.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物体的质量产生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10.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若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B )
A.在B点保持静止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沿BD方向运动
【解析】
B点为最高点,当小球摆到B点时,瞬时静止,若此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失去细线的拉力作用,只受到重力作用而竖直下落,所以将沿BE方向运动。
11.班级大扫除时,小天发现许多现象与摩擦有关,其中减小摩擦的措施是( B )
A.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擦
B.书柜下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位置
C.黑板刷的刷面使用更粗糙的材料制成
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12.一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关于该物块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D
)
[来源:学科网ZXXK]
13.针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小军进行了下列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B
)
A.文具盒受到重力、桌面的支持力和对桌面的压力的作用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因为文具盒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不具有惯性
14.如图所示,物体在20
N的水平面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
m。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1.5
m后停了下来。则(
C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
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5.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为p1;将这张报纸对折后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为p2;将这张报纸撕去一半后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为p3。则p1、p2、p3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D
)
A.p1=2p2
B.p1=p2
C.p1=p3
D.p1=p3
1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
N
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17.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A
)  
18.乘客坐在奔驰的列车里: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④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D )[来源:Zxxk.Com]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水平地面上相对而立,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D) 
A.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
D.甲和乙受到力的大小相同,但两人受力后运动的方向不同,是因为力的方向不同
20.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A )[来源:Zxxk.Com]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1.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如图所示,使龙舟沿直线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越过终点后,龙舟的速度逐渐减小,其运动状态 
 (选填“发生”或“没发生”)改变。以前进中的龙舟为参照物,岸边的观众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解答】解:船员们挥桨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会给龙舟一个向前的力,龙舟向前前进;
越过终点后,龙舟的速度逐渐减小,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以前进中的龙舟为参照物,岸上的观众与龙舟间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水;发生;运动。
2.如图所示,重为6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解答】解: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为6N,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下,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如图所示
3.国家制定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控制在7×105
Pa以内。一辆在水平路面行驶的货车,车与货物总质量是1.3×104
kg,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是0.13
m2(g取10N/kg)。求:
(1)货车对路面的压力是多少?
(2)货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标准?
解:(1)F=G=mg=1.3×104kg×10N/kg=1.3×105N
答:货车对路面的压力是1.3×105N。
(2)p===1×106Pa>7×105Pa,所以超过了标准
答:货车对路面的压强是1×106Pa,超过了标准。
4.爸爸和小明驾车到无锡东站,然后乘高铁去济南旅游。10:4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线边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小明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的时刻表,如图乙所示,
(1)父子俩最快能赶上哪趟列车?
(2)该趟列车运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该趟列车长200m,中途以20m/s的速度,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座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解答】解:(1)由图知,到无锡站的路程s=30km,限速v=60km/h,
由v=可得,驾车到到无锡东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t===0.5h=30min,
他们10:40开车出发,则到无锡东站的时间为11:10,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父子俩最快能赶上G124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24到达济南所用时间t′=14:35﹣11:35=3h,
总路程s′=84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280km/h;
(3)火车的速度v″=20m/s,
火车完全穿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总=L大桥+L车=1600m+200m=1800m,
由v=可得需要的时间:t″===90s。
答:(1)父子俩最快能赶上G124车次;
(2)该趟列车运营的平均速度为280km/h;
(3)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座大桥需要90s的时间。
5.从2016年开始,兰州和部分地区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批体积小、节能环保的知豆纯电动车。知豆空车时整车质量为670
kg。设该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的0.05倍。(g=10
N/kg)请问:
(1)该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轮胎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04
m2时,则空车时该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2)若该车载人后总质量为800
kg,该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3)小丽家距学校大约7
200
m,小丽爸爸开知豆送小丽去学校路上用时10
min,兰州市城市道路限速40
km/h,请计算说明小丽爸爸是否驾车超速?
解:(1)电动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670
kg×10
N/kg=6.7×103
N
电动车对地面的压强p===1.675×105
Pa
(2)电动车载人后的总重力为G'=m'g=800
kg×10
N/kg=8
000
N
电动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f=0.05G'=0.05×8
000
N=400
N
(3)小丽爸爸的车速为v===12
m/s=43.2
km/h
因为43.2
km/h>40
km/h,所以超速了。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