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9 10:3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同学们,根据老师的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读课外书。平时你们都读什么课外书呢?(学生自由交流)
读课外书的时候,做阅读摘抄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习作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交流平台”,看看如何做阅读摘抄。
2.学生交流。
3.教师评议,方法指导。
第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圈点勾画。
(2)作批注。
(3)写读书笔记。可做阅读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做卡片。
第二,善于做笔记。
(1)摘抄型笔记。
(2)提纲型笔记。
(3)感想型笔记。
(4)评价型笔记。
第三,摘抄注意的问题。
(1)摘抄内容分门别类。
(2)边摘抄边背诵。
(板书:分门别类 边抄边背)
4.出示优秀摘抄范例,并交流评价。
教师小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摘抄的基本方法。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第一题。
(1)出示课本上的句子。
(2)指名读前三个句子,齐读。
(3)小组交流,看看这些句子的相同点。把后两个句子补充完整。(板书:联系生活实际)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体会“得”字的用法,“得”字后面的词语能让被描述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字前面的动作或状态怎么样。)
(5)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2.第二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相关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3)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这些句子都有“用前面结尾的词语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也就是都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5)朗读积累。
四、学习“书写提示”。
课件出示汉字。
1.观察汉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都有撇捺)
2.你觉得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美观?(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板书:撇捺舒展)
3.先在书上描红,再写一写,注意撇和捺的特点。如“翅”的平捺要向右舒展,托住被包围部分“羽”。
4.学生进行字形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评价。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学习生字。(板书:采莲曲)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情境。
4.出示重点字词含义。
5.讲解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7.尝试齐背《采莲曲》。
8.搜集其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句,并尝试背诵。
语文园地
分门别类 边抄边背
联系生活实际
撇捺舒展
采莲曲
1.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进行摘抄,并总结做笔记的方法,学会让摘抄在学习中发挥作用。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比较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诗文、展示插图、讲解重点字词,让他们如身临其境般地去体会、去感悟,使学生们自然而然地理解古诗的意思。这样,学生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