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0”的突破
1984年7月29日,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开始了。
身穿绣着“中国”两个大字运动服的许海峰紧握手枪,神色庄严地站在40号靶位上。在他的眼前,靶心上最小的圆圈就像52年来那个令人屈辱的“0”字。“击碎它!击碎它!”许海峰决心为祖国争光。
许海峰稳稳地把枪举过头顶,又慢慢直臂下落,轻轻地扣动扳机——砰!砰!子弹射向50米外的靶心。“10环!”“10环!”许海峰出色地发挥了水平。
众多的世界名将都参加了这次比赛。在许海峰的挑战面前,他们哪肯示弱?比赛争夺得十分激烈。打完前五组,赛前夺魁呼声最高的瑞士名将斯卡纳克尔发现自己仍比许海峰落后两环,就憋足了劲儿,要在最后一组射击中超过许海峰。
最后的决战来临了。许海峰前三枪打得不错,可是第四、第五枪却只打了两个“8”环。斯卡纳克尔趁机赶了上来,在靶位后面观战的记者们也开始向斯卡纳克尔的靶位那边涌去,仿佛这位名将已经胜券在握。在这关键时刻,许海峰非常镇定。他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又走上靶位。只见他轻松地左手插兜,右手握枪,一双大眼睛闪出必胜的光芒。砰!砰!砰!三发子弹从他的枪口呼啸而出,“10环!”“10环!”“9环!”——胜利了!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夺得男子自选手枪比赛的冠军。
这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实现了“0”的突破,许海峰为祖国争了光。
1.【品析字词】“击碎它!击碎它!”句中的“它”有两层意思,分别指的是(
)和(
)。
A.靶心上最小的圆圈
B.许海峰心中的信念
C.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数“0”的记录
D.众多世界名将的士气
2.【句子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比赛的进展情况,体现了(
)
A.许海峰面临的形势极其险峻。
B.斯卡纳克尔非常受人欢迎。
C.人们都不喜欢许海峰。
D.斯卡纳克尔在赛场上的表现更吸引人。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许海峰的(
)描写。
A.动作和语言
B.动作和神态
C.神态和语言
D.语言和神态
(3)读完文中画“
”的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3.【主要事件】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质疑问难】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问题。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1.【理解含义】标题中的“我”指
,“中国心”指
2.【问题探究】歌词中为什么要列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3.【品读字词】“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中的“烙”字能换成“盖”吗?为什么?
4.【体会感情】歌词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爱,请从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A
C
2.(1)A
(2)B
(3)这些句子表现了许海峰沉着冷静,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3.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许海峰在比赛中沉着冷静,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4.示例:写许海峰的同时,为什么要写斯卡纳克尔呢?
歌词阅读
1.海外游子
海外游子对中国的热爱之心
2.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借代祖国,表现出对祖国强烈的爱。3.不能。“烙”指用烫的方式留下印记,“烙印”是难以磨灭的痕迹,一个“烙”字,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海外游子和祖国永远无法分离的血肉关系,“盖”字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4.如“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通过内外的对比,写出海外游子身在海外却仍心系祖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