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虞美人》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虞美人》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29 13:1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虞美人
李煜
复习—“词”的知识
“词”又称“词余”、“曲子调”、“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宋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就作家创作风格而言,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做“片”或“阙”。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植物名—虞美人
【花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极大的奢侈、顺从。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人名—虞姬
《垓下歌》楚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词牌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宋太宗召其北上,均辞不去,后被俘到汴京,封为违命侯。
李煜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表现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后期词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唐]?李煜
昨夜风兼雨,
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滴频欹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
此外不堪行。
望江南·多少恨
[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这首词流露出了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无比深切的怀念之情。《虞美人》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他命歌妓唱《虞美人》,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大怒,赐李煜毒酒一杯,这位失败的君主、成功的词人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了:了结,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首词中的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愁(词眼)
思考一下: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谁人不怜,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甚至是对亡国之君的屈辱,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与开头照应,这引起了作者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回首故国,只有恨与痛!
4.“故国回首不堪月明中”的“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什么特殊固定的含义?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下独酌》【唐】李白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枫桥夜泊》【唐】张继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唐】李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后宫佳丽的容颜
词人的容颜
国家的容颜
6.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改”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词好在哪里?
设问(自问自答)、比喻(以水喻愁)、夸张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流倾泻,如愁思的多;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如愁思的绵长;
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使语言更加形象而生动。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愁的绵长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愁的无绪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意象:
春花秋月
往事
小楼东风
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
朱颜
前六句,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已改的“朱颜”
对比
物是人非之痛、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
“何时了”充满责问、哀怨;“知多少”感慨愁闷无穷;“东风”,冠以“又”字,织进复杂的心情;“回首”而“不堪”,沉痛至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凉。
本词前六句无一字言愁,而句句写愁。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小楼
东风
明月
“物是”(自然永恒)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人非”(人生无常)

纵观全文,作者有问有答的好处是什么?
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文中运用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押韵特点为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有什么好处?
使词富有音乐美感,充满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这首词到底是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当权者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呢?
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充满悲恨凄楚的感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了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
小结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缪塞
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堪为“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典范。
作业
1.背诵《虞美人》
2.用一段文字描写一下你遇到过的愁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