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专项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专项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5-24 20: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4专项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点击重难点
一、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1绿色植物的生殖
(1)绿色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方式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和组织培养等。其中植物的营养生殖包括嫁接、分根、压条、扦插。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经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果实和种子,用种子来繁殖新植物体。传粉可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而异花传粉中的花可分成虫媒花和风媒花。
(2)营养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由于营养繁殖能保持某些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并能快速繁殖。
2植物的发育
(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三部分。
(2)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有完整而活的胚,同时需要胚乳或子叶提供营养。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氧气和合适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过程是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吸足了水分,胚中的胚芽、旺轴、旺根细胞就开始分裂和生长。首先是胚根突出种皮发育成根,接着胚轴伸长,胚芽逐渐长成茎和叶,这样就长成了一株能独立生活的新植
物体。
二、人类的生殖和发育
1.受精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后植入子宫内膜,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血液中获得养料和氧气,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胎儿从母体产出变为婴儿的过程称分娩。
2人从胎儿出生到个体成熟有五个生长时期,其中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一生中两个迅速生长的时期。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青春期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3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有性生殖方式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薪个体的生殖方式。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
三、遗传和进化
1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是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性。各种生物遗传特征是通过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是遗传物质DNA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片段。
2 人的基因DNA和染色体的改变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近亲结婚夫妇所生的孩子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3遗传和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很广,常见的有杂交优势、基因重组、诱变育种、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等。
4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评析中考点
考点1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我们知道,牛奶是一类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三鹿奶粉事件让中国的奶粉业遭受了重创,离温家宝总理的理想又更远了一步。以下关于蛋白质的四个选项中,你认为不正确的说法是( )
A.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分解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废物等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D蛋白质是刍田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50%以上
※思路点拨※
利用蛋白质在人的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解答。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是葡萄糖而不是蛋白质。,
※解答辨析※
C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特点和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考点2 一粒种子改变整个世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1)野生稻与“超级杂交水稻”之问的这种性状上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 。
(2)若在可控制光照、温度和空气成分的大棚内栽培水稻,为了提高产量,可采取哪些措施( )
A适当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
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C适当增加棚内氧气含量
D适当降低夜间棚内温度
(3)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根毛细胞对各种无机盐的吸收量不同,这种起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的是哪一种细胞结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液泡
※思路点拨※
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野生稻与“超级杂交水稻”之间的这种性状上的差异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利用光照、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解题。从细胞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起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
※解答辨析※
(1)变异(性) (2)A、B、D (3)B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延续过程中的特点。
考点3 鼠、猪、猴等动物是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实验动物,诺贝尔医学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其中有75个奖项得益于对实验动物的研究。
(1)为了让实验动物的某种性状更接近于人体,提高动物实验的成效,科学家常通过改变动物细胞核中的 来实现。
(2)但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法令要求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下列可作为支持减少实验动物做法的理由是 。(可能不止一个正确选项)
①猪、鼠、猴等哺乳动物的某些性状接近于人类
②发明了一些替代动物实验的研究技术
③动物也有其自由生存的权利
④从实验动物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迁移到人类
※思路点拨※
利用生物的遗传特点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解题。
※解答辨析※
(1)基因 (2)②、③、④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及遗传物质,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聚焦失分点
易错1 塘栖枇杷是全国享有盛名的杭州特产,其果形美观,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几,风味较佳。为了获得优质果实,须用科学的繁殖和管理方法。请分析以下内容:
(1)枇杷可用种子繁殖,而果农一般采
崩嫁接或压条的方法束繁殖,嫁接或压条
的方法在生殖类型上属于 。这种
繁殖方法的优点是 。
(2)平头大红袍、宝珠、夹脚、软条白
沙等都是塘栖枇杷的优良新品种。如果以平头大红袍为砧木,以软条白沙为接穗进行嫁接,则此枝条上长出的枇杷品种应是 。
(3)枇杷幼苗要带土移栽,目的是 。移栽时每株留叶3—5片即可,留叶也可剪去先端l/3~l/2。这样做的目的是 。
(4)种植时要求合理密植,保持合适的株距和树形。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 。
※对症下药※
(1)枇杷为被子植物,但为了保持优质枇杷品种的优良性状而采用嫁接或压条的方法来繁殖,其生殖类型为无性生殖(或营养生殖)。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并能保持优质枇杷品种的优良性状(答出保持优良性状即可)。(2)通过嫁接培育的优良品种由接穗的品种决定.这是最易错之处。所以此枝条上长出的枇杷品种应是软条白沙。(3)带土移栽的目的是防止根毛受损(或保护根);移栽时每株留叶3—5片,留叶也可剪去先端l/3—1/2的目的是减少叶片蒸腾失水,维持树苗体内的水分代谢平衡,提高枇杷移栽成活率(答出降低蒸腾作用即可)。(4)合理密植的目的是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产量(答出充分接受光照即可)。
※提分练习※
1自2009年8月起,云南遭遇了60年未遇的三季持续干旱,广西、贵州局部地区也遭遇50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导致数百万人受灾,几千亩农田受旱。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西南干旱地区农民采用“水田旱种”进行抗旱保收成,在水田种上大葱、乇米等耐早作物。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耐旱作物能够生存足的结果。
(3)耐早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明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选填编号)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μ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l 62 15
D 593 12l 13
易错2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了,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昔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癌症细胞利用端粒酶支撑自己无控制的“疯长”。卡罗林斯乍医学院教授鲁内托夫特戈德说,端粒和端粒酶研究有助于攻克医学领域3方面难题,即“癌症、特定遗传病和衰老”。对于上述文字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癌症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一种特定遗传病
B.端粒酶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能改变人体内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
C若对癌症患者使用能激发端粒酶活性的药物,则可控制癌症.进而有可能治愈癌症。
D若对健康人使用能抑制端粒酶活性的药物,则可延长人的寿命,
※对症下药※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引起冠心病、肿擅、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遗传物质的作用、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催化剂的作用等,解题时易错。题目阅读量较大更易解错题。仔细阅读和分析理解题意并结合所学内容解答是较为正确的方法。所以正确的是B选项,即端粒酶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能改变人体内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
※提分练习※
2 “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后,引起不少置疑。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历史系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准备用基因技术来考证,因此在曹操政权的发源地公开征集曹氏男子DNA样本。就DNA、基因而言理解有误的是( )
A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片段
B DNA在细胞核内
C 一个生物体上不同细胞中的DNA是相同的
D 一个基因控制着多个性状
探究与思考
探究1 小敏观察到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即叶片的边缘)缺刻(即叶片边缘上的缺陷)小;长存荫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小敏猜想: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她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选取一根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
②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个花笳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
③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花盆放在荫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预测实验结果】
如果蒲公英的叶型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敏的实验结果应是 。
【交流与讨沦】
小红认为小敏的实验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 同时进行实验。
【拓展】
(1)实验用蒲公英的根培育幼苗的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由于性状是由 决定的,因此蒲公英的叶型还与遗传因素有关
※解答辨析※
【预测实验结果】A组长出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的叶;B组长出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的叶
【交流与讨论】长在荫蔽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
【拓展】(1)无性(2)基因
※考点点评※
本题利用科学探究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和实验结果的正确得出。
※跟踪练习※
1 我市某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情有独钟,经常做、些有关生物学的小实验,这次他们准备探究某些条件与大豆种子萌发的关系。
【实验步骤】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A、B、C,并且在瓶底各铺两张餐巾纸,各加适量水。
(2)取30粒黄瓦种子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A杯不作处理,B杯用黑布全部罩住,C杯内抽干气体并密封。然后把A、B、C均置于24℃一27℃环境中。(如图)
【实验现象】几天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无萌发现象。
【回答问题】
(1)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 作为对照实验。
(2)老师认为这几位同学在实验步骤2中的描述欠严密,处理欠妥,请你指出其中不足:

(3)大豆种子是由 发育形成的。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A、B两杯内的大豆种子温度都明显升高,引起温度明显升高的原因是

探究2 某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A、B两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星期后,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2)根据学过的知识,解释B盆蚕豆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的原因: 。
(3)若另取一盆蚕豆幼苗,在暗箱右侧亦开一小窗口,在窗口外侧装个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装一个旋转器。当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花盆也随之一起旋转,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转,如图C所示。当图C中的花盆连续旋转一星期以后,请你预测装置中的蚕豆幼茎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 。
(4)若将A盆蚕豆幼苗横向放置(与地面平行),你预测的蚕豆幼茎生长方向是 ,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蚕豆幼茎对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应都属于植物的 。这种特性也可以称为生物的应激性。
※解答辨析※
(1)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2)单侧光使蚕豆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
布不均匀(背光侧多而向光侧少)
(3)直立生长
(4)向上弯曲(或背地生长) 感应性
※考点点评※
对题目给予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其中的变量,从而知道实验目的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和预测实验现象是解决此类题的方法。
※跟踪练习※
2 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直径90 mm),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 A B C D E F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发芽率(%) 48 74 82 94 86 75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
(3)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简要说出操作方法)
3 小明同学从课外书中得知“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完全培养基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
实验步骤:①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
②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粒,分别接种在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
③将它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
(1)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 对实验的干扰。
(2)培养两周后,观察的对象是 。
(3)每组为什么要选用较多数量的胚
(4)小芳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环境条件。她设计了如下表的方案。
A组 B组
小麦种子数 20粒 20粒
培养条件 适量的水,有光照,25℃ 适量的水,黑暗,25℃
培养时间 2周 2周
分析小芳同学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要研究的问题是 。
专项集训
※能力提升※
1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鹅发现卵在它的巢外时,它会伸长脖子慢慢地用喙将卵取回;当它看到其他物体(如酒瓶、高尔夫球)时,也会有同样行为。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鹅不能辨认这些物体 B这是本能
C取卵是鹅的连续动作 D属于学习行为
2 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贮存有遗传物质
B 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①
C ②表示种子的形成过程
D 大豆种子萌发只需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3 生命探测仪在玉树地震救援中,成为搜索废墟下生命的一双慧眼。关于红外生命探测仪工作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利用DNA进行生命探测的
B是通过感知温差进行生命探测的
C是依靠声波进行生命探测的
D是利用地磁场进行生命探测的
4 若图中的a、b分别代表蕨和西瓜两种植物,阴影部分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由细胞构成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有根、茎和叶的分化 D能利用种子繁殖
5 2010年5月,美国科学家将人造DNA植入到一个细菌中,几个小时内,人造DNA“取代”了原细菌中的DNA,且该细菌还能不断繁殖。从此,世界首例完全由人造DNA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了,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辛西娅”。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辛西娅”属于多细胞生物
B “辛西娅”能不断繁殖,属于生物
C “辛西娅”的性状不是由基因控制的
D此实验表明生物进化论是错误的
6 小强为了探究“花生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每组种子数目相等、大小相同,均有发芽能力)。
组号 空气 水分 光照 温度/℃
① 充足 适宜 光照下 20
② 充足 干燥 黑暗中 20
③ 充足 适宜 黑暗中 0
④ 充足 适宜 黑暗中 20
⑤ 缺乏 适宜 黑暗中 20
如果要验证“花生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光照”的假设。应选择哪两组进行比较( )
A①④ B②④
C④⑤ D③④
7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世界首个“人造生命”诞生、研究人员先人工合成了一种细菌DNA,再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夺的细菌细胞内,该细菌不断繁殖形成菌落(如图) 对于人造生命技术,下列启示或论述不合理的有( )
A细胞仍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结构
B能培育具有特殊功能的“人造细菌”服务人类
C必须警惕此技术给人类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D由此技术可预见人工制造的高等动植物将会很快出现
8 大气污染可埘生物造成直接危害,SO2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之一,而偏亚硫酸钠(化学式Na2S2O5)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SO2气体。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多个透明且条件可调控的密闭容器、偏亚硫酸钠、浸泡过的小麦种子、清水、小烧杯、培养皿、吸水纸、玻璃棒等,来探究大气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你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
(2)如果已知种子在0.01g偏亚硫酸钠用量时能萌发,而你的实验结果正好相反,请推测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3)当小麦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
9 下表为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长性状 日温28℃ 夜温l2℃
红光 远红光
茎长度 62 .2cm 98 .1cm
茎节数 20 .5节 21节
茎长度 夜温15小时
7℃ 17℃ 26℃
日温9小时 30℃ 75cm 52cm 29cm
23 60cm 50cm 35cm
7℃ 43cm 38cm 35cm
A茎的生长与光质及温度有关
B茎的生长与夜温有关,与日温无关
C 日温30℃夜温l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
D远红光条件下,日温30℃夜温7℃的环境有利于促进茎的生长
10 3月27 H晚8点30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地球一小时”活动全球推广大使、海归大熊猫“美兰”,用嘴“关闭”自己“宿舍”的灯光。下列有关“美兰”的生殖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
B哺乳
C胎生
D自然状态下进行无性生殖
11 体外受精技术(IVF)俗称“试管婴儿”,是从
女性卵巢内取出几个卵子,在实验室的试
管里让它们与男性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
,然后把胚胎转移到子宫内,使之在母亲
的子宫内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
娩。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分裂生殖 D营养生殖
※冲击高分※
1 双胞胎有同卵和异卵之分。异卵双胞胎由两个卵细胞受精形成;同卵双胞胎是由一个卵细胞受精形成,但在分裂中形成两个胚胎。从其形成的机理来看, (填“同卵”或“异卵”)双胞胎的个体相似性较大,因为他们染色体中的基因基本相同。但即使如此,其两个个体之间仍存在着不同,这差异就是生物的 现象。
2 右图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下列
哪项能正确表示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过程中体内
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
3 某乡农技网站上有一份关于雪莲果的种植
资料:“雪莲果,适合种植在一定海拔的沙
质土壤,喜湿润,喜光照,开花但不结籽
,以块根繁殖为主。我乡适合发展种植的
区域主要集中在凤凰山南坡(图中阴影部分
)。”
(1)雪莲果主要以块根繁殖,这属于一
生殖。
(2)分析嘉兴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土壤类型,你认为嘉兴是否适合引种该水果 。
4 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适时松土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幼苗 ,从而为幼苗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2)某同学为使青菜长得快,每天在菜地上施肥,结果适得其反,许多青菜萎蔫而死,主要原因是 。
(3)目前杭州郊区的菜农常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写出一条即可)
(4)要将大量的新鲜水稻种子贮藏较长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

(5)要在葡萄种植具有“果大味甜”等优良性状的A品种葡萄,果农没有选择A品种葡萄的种子在园中进行播种,而是直接剪取A品种葡萄的枝条进行扦插。你认为他这样做的优点是 。
(6)扦插时,某果农先将葡萄枝条的插入端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浸泡一下,再将枝条插入土壤中。他认为这样做能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理由是

5 刚收割起来的水稻种子堆在起温度会明显升高,升高温度所需的热量来自于哪儿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堆积的大豆种子温度升高所需的热量来自于水稻种子的 ,该生理过程的主要意义是: 。
(2)如将收割起来的水稻种子放入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巾,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和氧气含量。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二氧化碳①和氧气含量②随时间变化的是( )
(3)为探究影响水稻种子萌发的因素,某科学兴趣小组设置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装置 大豆种子 氧气 温度 水分
A 50粒 充足 25℃ 适宜
B 50粒 充足 25℃ 少酷
C 50粒 充足 35℃ 适量
D 50粒 少量 25℃ 少量
如果该兴趣小组计划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则应选择装置 进行实验;如果计划探究种子存放时间与种子萌发的关系,则该实验的变量应为 。
6 合理密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为确定大豆
最合理的种植密度,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一块保水
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的实验田划出四块面积相同的
区域,然后分别向四块区域均匀种植大豆幼苗,待
果实成熟后(如图),统计每植株上的荚果数和每荚果
中的种子数,统计数据如下表。,
区域号 区域植株数 每植株上的平均荚果数 每荚果中的平均种子数
1 20 40. l 3. 0
2 40 31 .9 2 .9
3 60 25 .0 3 .l
4 80 10 .6 2 .8
(1)科学兴趣小组选取的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的土壤是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
(2)荚果中的种子是由大豆花子房中的 发育而来的。
(3)简要叙述实验结果: 。
(4)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相对于l、2、4号区域,3号区域是比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7 某些资料巾有“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的表述。向日葵的花盘真的始终朝向太阳吗 小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①在一块向日葵田里,随机挑选2组处于不同花蕾时期的向日葵,每组20株;②定时记录每株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及太阳的位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时间 9:00 1 3:00 1 5:00 17:00
花蕾初期
花蕾晚期
图例:“●”——太阳 “ ”——花盘朝向范围
(1)该实验选择多株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
(2)选择两组向日葵做实验,是因为小科猜测: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除丁与太阳光有关外,还可能与向日葵的 有关。
(3)该实验的结论为 。
8 某校科学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① ② ③
二氧化碳浓度 0 .2% 5 .0% 5 .0%
温度 15℃ 15℃ 20℃
(1)如果要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 (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种植一段时间后,结果发现②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比①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②号温室中的 浓度较高,能促进萝卜幼苗进行光合作用。
(2)同学们在定期观察萝卜生长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萝卜的叶上有一些菜青虫,偶尔还能发现有鸟来啄食这些虫子。请就同学们观察到的这些现象写出一条包含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
(3)很多同学没看到过萝卜开花结果,收获时特意留了几棵以待观察,等它们开花后,发现有昆虫来采蜜,不久后结出了果实。萝卜的果实是由萝卜花的 发育来的。
9 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外,是否还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 有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豆角 小麦 莴苣
无蒜 97. 7% 93 .8% 70. 0%
有蒜 93 .3% 96. 6% 30 .0%
注:有蒜是指在各培养皿中加入了2克碾碎的大蒜籽;无蒜则未加大蒜籽。
实验过程提供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1)该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是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的方法是设置 实验。
(2)实验结果表明,大蒜籽只对 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而对其他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作用。
(3)请根据本题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如果在大蒜苗生长到一定高度(此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大蒜籽)时,再向间行(即在两行大蒜苗之间)播种莴苣种子或者豆角种子,那么,哪种方案更好 为什么
10 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可能变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断,原始地球空气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l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下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图)。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法代替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属于 。(选填“黑箱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
(2)如果在实验装置的气体中有氧气存在,实验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

(3)在绝大多数的实验中,往往用水作为冷却剂,主要原因是

(4)从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角度,观察到实验收集氨基酸混合物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5)1972年米勒义开始做另一个实验,他把早期地球可能具有的氨和氰化物(一种小分子)的混合物溶液密封于小瓶内,置于78℃的低温下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小瓶内生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碱基和氨基酸,据此可作出的推测

答案
提分练习
1(1)蒸腾 (2)自然选择 (3)B 2 D
跟踪练习
1(1)A、B (2)大豆应平均分配或大豆应有发芽能力(生命力旺盛) (3)胚珠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大大加强,有机物被氧化后放出许多热量
2 (1)25℃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或“种子的发芽率先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再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 (2)进行重复实验,即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1次或多次分组实验 (3)在20℃~30℃之间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
3 (1)镁元素 (2)幼苗叶片的颜色 (3)减少由于种子死亡或遗传差异带来的误差。 (4)叶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
专项集训
能力提升
1 B 2 A 3 B 4 D 5 B 6 A 7 D
8 (1)SO2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或其他合理答案) (2)实验用的种子已经死亡、胚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期 (3)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被胚吸收
9 B 10 D 11 A
冲击高分
1同卵变异 2 A 3(1)无性(营养) (2)不适合(否) 4 (1)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 (2)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青菜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3)适当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补充光照;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晚上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等等。 (4)将新鲜水稻种子晒干后贮藏 (5)后代能保持A品种葡萄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较快 (6)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5 (1)呼吸作用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C (3)A、C 存放时间
6(1)壤土类 (2)胚珠 (3)随着播种密度增加,每植株上的平均荚果数减少,每荚果中的平均种子数基本不变 (4)不赞同,因为不知道每个区域中种子的质量。
7 (1)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2)花蕾时期 (3)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始终朝向太阳的(合理即可)
8 (1)②③ 二氧化碳 (2)萝卜→菜青虫→鸟 (3)子房
9 (1)大蒜籽(或有蒜和无蒜) 对照(或对比) (2)莴苣 (3)间行播种豆角种子更好。因为大蒜籽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或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或影响),而对豆角种子的发芽率(或萌发)没有明显的作用(或影响)。
10 (1)模拟实验 (2)爆炸 (3)水的比热大、成本低 (4)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反应生成有机分子(原始生命物质) (5)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生命物质)也可能起源于冰中(低温条件下)(其他合理的推测也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6 页 (共 1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