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专项 物质的性质二(物态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专项 物质的性质二(物态变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5-24 20:0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7专项 物质的性质二(物态变化)
重击重难点
一、熔化和凝固
1 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 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熔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温度也保持不变,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称凝固点。对于同种晶体来说熔点与凝固点相同。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3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4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以绘制成熔化、凝固图像,在熔化和凝固图像中也可以判断晶体和非晶体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两种力式是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平缓的汽化现象,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3)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只能在沸点下进行,同时还需要继续吸热。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低。
2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或凝结。所有气体只要温度降得足够低都可以液化。
(2)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三、升华和凝华
1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 物质升华时要吸热,凝华时要放热。
评析中考点
考点1 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
,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
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
,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
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l5cm的地方,盘子
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水滴下落时,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匀速下落
※思路点拨※
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说明水汽化时要吸收热量;“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而“雨”下落时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但一定是加速下落的。由此可判断正确答案。
※解答辨析※
B
※考点点评※
本题通过降水的模拟考查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吸放热、水蒸气和白气(小水滴)的区别。
考点2 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下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围.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思路点拨※
由海水淡化流程图可知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为汽化和液化
※解答辨析※
B
※考点点评※
本题通过海水淡化流程的设计考查物态变化的方式。
考点3 2010年春节前夕,几十年一遇的大雪灾影响北方地区人民的生活,暴雪、冻雨使得交通堵塞、飞机停飞、通信设备受损。当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的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凝结成冰,这就是冻雨。以下四幅对流层竖直方向上温度结构示意图,最能说明冻雨成因的是( )
※思路点拨※
利用冻雨的特点,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的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凝结成冰以及雨的形成来判断。
※解答辨析※
C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雨的形成和利用冻雨与气温的关系。
聚焦失分点
易错 如图,实验桌上放置的两容器中盛有等
体积的乙酸(醋酸)和水两种液体。几天后,两者的
体积都明显减少,且乙酸比水减少得多。由此现象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乙酸与水都能挥赶
B 乙酸比水易挥发
C 乙酸的熔点比水低
D 乙酸的沸点比水高
※对症下药※
一般认为乙酸比水更容易挥发故易错。在解题时要对实验装置仔细观察,找出实验图中的变量,由于乙酸和水挥发条件不同,所以正确结论为A,即乙酸与水都能挥发
※提分练习※
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观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探究与思考
探究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没】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 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乙所水,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
※思路点拨※
从图甲中可知晾在太阳底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跟温度有关,摊开晾比叠着干得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的表面积有关,通风处比无风处干得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解答辨析※
【猜想与假设】温度 表面积 物质种类
【设计与进行实验】液体的表面积 温度
【交流与评估】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等
※考点点评※
本题通过图示观察和实验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注意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跟踪练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为了确保
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
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
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
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
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l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 30% B 40%
C 60% D 90%
(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专项集训
※能力提升※
1 今年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2 2010年春晚,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表演的魔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有下列猜想:①果汁消失是因为纸杯中有夹层并有吸水物质。②纸牌的秘密是运用手法快速替换两副相同纸牌。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④手臂穿过玻璃是因为玻璃的熔化和凝固。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有(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 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4 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5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卜出现露珠
6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7 如图所示,从温度与室温(20℃左右)相同的酒精里
取出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会( )
A减小
B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8 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你的理由是 。
9 在常温时,将水银温度计插入下列某种液体中,取出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后,温度计的示数先升高再降低,则可推断温度计插入的液体是( )
A食盐水 B酒精
C浓硫酸 D浓盐酸
※冲击高分※
1 食用冻豆腐时,发现豆腐内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和熔化 B液化和升华
C凝华和熔化 D凝固和汽化
2 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2)该晶体的熔点是 ℃。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3 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4 2010年3月22日,贵州、四川等旱区迎来久违的降水过程,当地抓住时机全力实施人工增雨。由于这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总体降雨量不大,增雨作业的条件一般,对旱情的减缓没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可以有效减少土壤的干旱程度,对受灾地区抢种速生作物,减缓农作物受灾有一定的作用。(假设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
问:人工增雨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5 电网覆冰导致断裂、倒杆,造成供电危险,今年南方某地雪灾中电线结起冰柱,原先直径为2cm的铝电线结冰直径达到了20cm,若相邻两电杆间的电线长度为50m,回答下列问题:(ρ铝=2. 7×103kg/m3,ρ冰=0. 9×103kg/m3,g取10 N/kg)
(1)电线结起的冰柱主要是由 。
A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水凝固而成的
D水汽化而成的
(2)结冰前,两电杆间每根电线的重力为 N。
(3)估算结冰后两电杆间每根电线的重力增加 N。
6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雪灾波及我国南方十六省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雪灾造成大量电线、电杆被积冰压断倒塌,其“元凶”主要是冻雨。冻雨是一种过冷水滴,当雨滴与地面、地物等物体相碰时会立即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
(2)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出现“夜冻昼化”的现象,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为此,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的现象。因为撒盐后,冰雪熔化的温度将 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7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线应该是( )
答案
提分练习
D
跟踪练习
(1)比热容 (2)D (3)B (4)描点作图
120 (5)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专项集训
能力提升
1 B 2 C 3 A 4 D 5 A 6 B 7 C
8小李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合理均可) 9 C
冲击高分
1 A 2(1)海波 (2)48 (3)固
3液化 放出 上 水汽化吸热
4 干冰迅速吸热升华变为气体;干冰吸热熔化;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遇暖气熔化成雨滴。
5(1)C (2)424 (3)14130(13000~15000均可)
6(1)凝固 (2)低于 7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