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2.2下课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2.2下课啦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29 07:1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下课啦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
一、谈话导入
刚才我发现××小组的小朋友们课前准备做得又对又好,老师要奖励他们。上来!先给谁呢?让他们排好队领小星。(几人随意排队)
这样排队好不好?引出按高矮排队法。(板书:高矮)
二、设置情境
1.感知比高矮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你们猜一猜,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谁高?
学生各抒己见。
课件演示:淘气踮着脚与笑笑比高矮,先露出上半身。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谁高呢?(同样高)
再露出下半身,谁高呢?
(不能比高)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小朋友的意见是他们应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才能比高矮。
课件演示:淘气与笑笑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高矮。
2.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请一名学生上前,问:他是高还是矮?
学生自由表达。
分别请比他高与矮的学生同他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比较是相对的,比较高矮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判断,高矮也是相对的。
设计意图:不仅让学生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且也初步学会比高矮的方法。
3.比较长短。
课件出示两个同学比跳绳的情境。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两根绳子我们还要比较它们的高矮吗?
(引出“长短”)
板书:长短
谁知道比较长短时要注意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绳子亲自比一比。
同桌之间商量办法。
集体交流: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的呢?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总结:一端对齐。
4.比一比,谁走的路长?
(1)小组内互相讨论;
(2)集体反馈。
师:你们讨论的怎么样了?哪个组把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们组用数格子的方法比,穿蓝色上衣的小朋友走了9个方格的边长,穿红色上衣的小朋友走了8个方格的边长,所以说,穿蓝色上衣的小朋友走的路长。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以后会遇到许多与高矮、长短有关的问题,大家要大胆地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好吗?
三、经历比较,形成能力
1.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小朋友,你们已经知道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了,现在小组合作利用文具或者其他的东西比较高矮、长短都行,看哪一小组合作得最好!
2.应用:完成教材第21页第1、2题。
3.联系生活实际。
你们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长吗?
学生畅所欲言。
四、拓展延伸,挖掘潜力
出示课件:教材第21页第3题“小兔比高矮”。
问:你们发现什么了?谁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三只小兔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思考后汇报。及时表扬肯定学生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新方法,教师再讲解)
征求看法:老师也想到一种方法,小朋友们看这方法行不行?
(将格子图与小兔图合起来,每一个格子一样宽)
集体讨论,肯定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作为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提出方法,让学生们来分析、评价,达成共识,认知新方法。
五、全课总结,留有悬念
1.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2.留有悬念:布置课下思考教材第21页第4题。
【板书设计】
下课啦
(比高矮、长短)
竖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水平摆放的物体的长度的比较,叫比长短。
【教后思考】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高矮、长短已有初步认识,但对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相对性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所以,本节课我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操作与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