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杜甫诗三首
千古诗圣——杜甫
爱国主义
儒家思想
诗歌追求
24岁 开始漫游
32岁 结识李白
34岁 来京求职,十年一再碰壁,困守长安 少陵之西,生活困顿屈辱。创作走上 现实主义道路,成为一个“穷年忧黎 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的诗人。
安吏之乱爆发 逃奔新帝,被任为左拾遗,后 又被贬。创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写下 辉煌名篇“三吏”(《石壕吏》《潼关 吏》《新安吏》)“三别”(《新婚 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与诗歌
759年 关内大饥,转至成都,次年在城西 浣花溪畔筑草堂栖居。
760年 作《蜀相》。
761年秋 狂风破屋,一夜漏雨,写下《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
767年 寄寓夔州,写下《登高》。
770年冬 死在一条破船上。杜甫艰难漂泊的 一生,在这里得到一个凄凉的结束。 “战血流依旧,军声力至今”,这是 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登高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后,唐朝瓦解之势并未停止,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去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
秋气肃杀——一悲也
万里为客——二悲也
长年飘泊——三悲也
多病之身——四悲也
残生暮齿——五悲也
亲朋无一——六悲也
忧国伤时——七悲也
因病停杯——八悲也
千古忧恨,悲秋绝唱
登临抒怀诗
概 念
所谓登临抒怀诗,就是指登临某处(楼、山、亭、台、阁等)而引发的诗人的感慨,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的诗歌。其特点是“即景抒怀,即事抒怀”。
1. 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热爱或欣赏。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 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 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 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物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5. 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 表达对宇宙无穷,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的思考。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些情感在文中一般都会交集出现,一篇文章只单纯表达一种情感的是很少见的,那么文章一共出现了几种情感,诗句具体又是表达什么情感的,这需要同学门结合具体文章语境具体分析。
注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