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3

文档属性

名称 杜甫诗三首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24 20: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7张PPT)
杜甫诗三首
咏史怀古诗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概 念
  一般来讲,咏史诗不仅是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咏史怀古诗的主旨
 
感慨盛衰无常
咏史怀古诗的主旨
 
感慨盛衰无常
感慨壮志难酬
咏史怀古诗的主旨
 
感慨盛衰无常
感慨壮志难酬
感慨国运衰微
咏史怀古诗的主旨
 
感慨盛衰无常
感慨壮志难酬
感慨国运衰微
抒发爱国情怀
咏史怀古诗的主旨
 
感慨盛衰无常
感慨壮志难酬
感慨国运衰微
抒发爱国情怀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奢侈
咏史怀古诗的主旨
 
感慨盛衰无常
感慨壮志难酬
感慨国运衰微
抒发爱国情怀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奢侈
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咏史怀古诗的主旨
 
感慨盛衰无常
感慨壮志难酬
感慨国运衰微
抒发爱国情怀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奢侈
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咏史怀古诗的主旨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步骤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步骤
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步骤
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八 阵图
杜甫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
杜甫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 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 寂寞(步骤三)。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 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 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 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 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 落寞孤寂的心情。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 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 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 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 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 落寞孤寂的心情。
  技巧: 借景抒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词的意象主要有“藤”、“树”、 “鸦”、“桥”、“水”、“家”、“道”、 “风”、“马”、“夕阳” ,渲染了一派凄 凉萧瑟的晚秋气氛。在这些典型的“景”里 面,有一个飘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词的意象主要有“藤”、“树”、 “鸦”、“桥”、“水”、“家”、“道”、 “风”、“马”、“夕阳” ,渲染了一派凄 凉萧瑟的晚秋气氛。在这些典型的“景”里 面,有一个飘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技巧: 借景抒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小结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小结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 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 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 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 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 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 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 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 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技巧: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小结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前三句 的“静”对比鲜明。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前三句 的“静”对比鲜明。
  技巧: 以动衬静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 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 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 见静,愈见其静。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 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 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 见静,愈见其静。
  技巧: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也叫以动写静。
小 结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叫红粉怨丹青。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叫红粉怨丹青。
  第一第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 烘托王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的“掩泪 听”、琵琶的悲伤的音调烘托弹琵琶的昭君 的悲苦和哀怨。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叫红粉怨丹青。
  第一第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 烘托王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的“掩泪 听”、琵琶的悲伤的音调烘托弹琵琶的昭君 的悲苦和哀怨。
  技巧:侧面烘托
  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小 结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直接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实结合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 喻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李白《侠客行》)
“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
      (李白《箜篌谣》)
夸 张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李白《侠客行》)
“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
      (李白《箜篌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象 征
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简析《咏怀古迹》的表达技巧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蜀 相
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本诗是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当时唐王朝正处在安史之乱中,中原鼎沸,百姓流离。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余瑕,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诸葛武侯祠堂瞻仰凭吊,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章。
背 景
  主旨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披文入情,揣摩意图
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他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好听,可有谁听呢?所以,作者所写之景,渲染的是一种荒凉寂寞的气氛。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考试说明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主题。
一、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主题。
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评价思想内容
切入口:意象——诗词的核心
切入口:意象——诗词的核心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切入口:意象——诗词的核心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就是物象、形象
切入口:意象——诗词的核心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切入口:意象——诗词的核心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的组合叠加生成意境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借 景 抒 情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借 景 抒 情
托 物 言 志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借 景 抒 情
托 物 言 志
写 人 传 神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一、景物特征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一、景物特征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一、景物特征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一、景物特征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景物特征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一、景物特征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结一
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小结一
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抓景物的特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以下三句都写“愁”,却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请分析。
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3.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铸
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愁思 汹涌,难以阻抑,深广而又无尽的特点, 抒发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舴艋舟”装愁,化无形为有形,极 愁之多、愁之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 沉重压抑苦闷之感。抒发了对丈夫的无限 思念之情。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3.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铸
3.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铸
  采用比喻的手法,用遍地滋生的春 草,满城飘飞的柳絮,下下停停、停停 下下的江南梅雨,渲染出的是连绵不断 的“闲愁”,抒写了诗人内心撩人心 绪,让人心乱如麻,无法排遣的愁绪。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波浪、风云、丛菊、孤舟、白帝城等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凋伤”“萧森”可以看出秋气的肃杀,“他日泪”“孤舟”可以看出诗人的忧伤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事物形象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二、事物形象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 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 联系作者,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 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 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小结二
事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小结二
事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抓其外在特征与内在的神韵
注意多角度归纳
  在诗歌中,以景物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
小结二
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三、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 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 夫形象。
  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 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小结三
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小结三
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抓神态、动作、心理
——直抒胸臆、寓情于事
评价思想感情的方法
评价思想感情的方法
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评价思想感情的方法
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事物形象抓其外在特征与内在的神韵       ——托物言志
评价思想感情的方法
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事物形象抓其外在特征与内在的神韵       ——托物言志
人物形象抓神态动作心理       ——直抒胸臆、寓情于事
评价思想内容的答题要点
评价思想内容的答题要点
A.描写了什么形象
评价思想内容的答题要点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运用了什么手法
评价思想内容的答题要点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运用了什么手法
C.形象有什么特征
评价思想内容的答题要点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运用了什么手法
C.形象有什么特征
D.抒发了什么情感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能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