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波浪、风云、丛菊、孤舟、白帝城等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凋伤”“萧森”可以看出秋气的肃杀,“他日泪”“孤舟”可以看出诗人的忧伤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事物形象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二、事物形象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 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 联系作者,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 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 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小结二
事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小结二
事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抓其外在特征与内在的神韵
注意多角度归纳
在诗歌中,以景物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
小结二
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三、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的联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 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 夫形象。
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 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小结三
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小结三
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抓神态、动作、心理
——直抒胸臆、寓情于事
评价思想感情的方法
评价思想感情的方法
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评价思想感情的方法
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事物形象抓其外在特征与内在的神韵 ——托物言志
评价思想感情的方法
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事物形象抓其外在特征与内在的神韵 ——托物言志
人物形象抓神态动作心理 ——直抒胸臆、寓情于事
评价思想内容的答题要点
评价思想内容的答题要点
A.描写了什么形象
评价思想内容的答题要点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运用了什么手法
评价思想内容的答题要点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运用了什么手法
C.形象有什么特征
评价思想内容的答题要点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运用了什么手法
C.形象有什么特征
D.抒发了什么情感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能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