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
式求平均数。
2、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
抽象概况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
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和习惯;
?
有三排小球,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5
是
6、7、2的平均数
6
7
2
每排都是5个
5
5
5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环保小队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废旧的饮料瓶
(一)认识平均数
(一)
认识平均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小明
小亮
小兰
小红
数量/个
第一小队收集饮料瓶统计图
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小明
小亮
小兰
小红
数量/个
第一小队收集饮料瓶统计图
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
通过移多补少的
方法,可以看出
平均每人收集了
13个。
还可通过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14
12
11
15
相当于把总数平均分成了4份。
13
13
13
13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相当于把总数平均分成了4份。
13
13
13
13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我的收获
平均数是反应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统计量。
平均数和原来那些数相比,处在中间的位置,比最大的数要小,
比最小的数要大。
三、巩固练习
1、
辩一辩,说一说:
(1)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篮球队员壮壮的身高有可能是155厘米吗?
(2)小东所在四(1)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
所在四(3)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
重吗?
冬冬
冬冬身高140厘米,下水游泳会不会有危险?
平均数它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数,它反应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姓名
杨欣宇
王
波
刘真尧
马
丽
唐小东
本数
8
6
9
8
14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8+6+9+8+14)÷5
=45÷5
=9(本)
答:平均每人捐了9本。
这道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om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6
24
35
21
单位:吨
2009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1)(16+24+35+21)÷4
(2)(16+24+35+21)÷12
(3)(16+24+35+21)÷36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6
24
35
21
单位:吨
2009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1)(16+24+35+21)÷4
(2)(16+24+35+21)÷12
(3)(16+24+35+21)÷365
四、课堂小结
1、什么是平均数?
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相加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它是刻画、代表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统计量。
2、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的方法。
(2)公式计算: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调查本组同学的体重并填入下表:
姓名
体重∕千克
第
组
填表人
哪组平均成绩好,哪组获胜!
(2)
问爸爸、妈妈自己家1-3月份电费情况,计算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电费可能是多少元?
(五)、拓展延伸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