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句话目标
阅读课文,理清一滴水的游踪,了解丽江的文化底蕴,学习以“物”为叙述视角进行写作的手法;通过朗读课文,品析语言,感悟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之情;了解丽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一、课前一赛
熟读课文、了解常识、感知内容、识记生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闸口zhá砚池yàn蘸水zhàn喧哗
xuān
huá
奔流bēn矗立chù映照
yìng
zhào苍劲
cāng
jìng
翡翠
fěi
cuì眺望tiào
wàng擦拭
cā
shì硕大
shuò
dà
亭台楼阁
tíng
tái
lóu
gé
目眩神迷
mù
xuàn
shén
m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漂亮优美。
驿道:中国古代为传递政府文书、驿马通行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按一定距离设置
驿站。
矗立;高耸直立。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苍劲:老练刚劲。
映照:光线照射。
闸口:闸门开时水流通过的孔道。
犹豫:忧移。退疑不决。
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
眺望:从高处远望。
大:非常大、特别大。硕,大。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观赏、休息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五彩斑斓: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斑斓:颜色驳杂,灿烂多彩。
3.反复朗读课文,力争能够背诵优美段落。
二、独立自主学习再读全文,分析结构、理清内容和观点,体悟语言与特点。
流程一:初读感知,水之足迹
5.默读课文,并用“△”在课文中标出一滴水游过了哪些地方。
6.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丽江的?
作者为什么选择以一滴水来游历丽江,一片云、一只鸟不可以吗?
流程二:品读感悟,水之情思
8.学生自读课文,批注水经过丽江之前、之时、之后,不同的心态。
9.你党得水的哪些动作、心理活动,写得特別有趣、徹妙?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水的心态。
流程三:精读研讨,水之见闻
10.重点研讨7-15段:品读文章中描写丽江的精彩句子,结合关键词句,谈谈丽江初印象。句式:水看到/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我从这里,感受到丽江_____________”
11.这文化丰厚的丽江,真的是“一滴水”看见的吗?这滴水是谁呢?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游历丽江,表达的是作者对丽江的什么情感呢?这种情感在哪里能看出来?
12.“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这句中有一个词体现了这种爱,同学们能找出来吗?“水的方式”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水有什么特点呢?
流程四:拓展延伸,水之仿写
13.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带着夙愿,完成了圆满的丽江之行,在游历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这一滴水,也就是“我”对丽江文化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发现,原来游记写作不一定要以人的视角进行,还可以以“物”的视角进行,写出所至、所见、所感。如果让你仿照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来写苏州,你会取哪一代表物呢?试着写一段哦!
三、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
邻桌互读、质疑解惑、分享交流、训练表达
14.合作探究;对学+交流明确上面流程一、二、三的内容
15.展示引导:读悟展示
展示一:初读感知,水之足迹
展示二:品读感悟,水之情思
展示三:精读研讨,水之见闻
展示四:拓展延伸,水之仿写
四、巩固提升学习
活动一:基础闯关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盈
喧哗
闸口
亭台楼阁
B.应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犹像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斓
D.硕大
漫溢
照壁
明扬世界
1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
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
A.②④①⑤③
B.⑤④①③②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①⑤
活动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
⑦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
⑧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
⑨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
⑩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
?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
?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裹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了起来,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
?我不禁感叹:“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
?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一旦进入月牙泉区域,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挟沙山上的黄沙。”
?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这种反省持续到回去的路上,不禁想到了瓜棚下的母女。她们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让戈壁滩不再枯燥的微笑,也许就如这向上的风,是本性,所以才那么平实真切。
?风,向上的风,正因为很难遇到,所以让我难以忘怀。
(选自2015年《读者》,有改动)
18.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9.文章第⑧段中写道:“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请结合文章②-⑦段,概括让“我们”产生特殊感觉的原因。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妙处。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段的理解
第二十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参考答案
1-15略
16.A
17.C
18.
描写沙漠的荒芜与景色的单调,既为下文停车吃瓜做铺垫,也与后文卖瓜场景的明艳温馨形成对比,同时沙漠的荒无人烟衬托出母女俩诚信买卖的可贵。
19.
女老板做买卖很实在,不缺斤少两;瓜甘甜爽利,在缺水的情况下,女老板擦手来保持手的卫生清洁,却让我们用水洗手;女娃的不卑不亢、真实的微笑。
20.
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深刻表达了对自己故作高深的反省。
21.
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像文中戈壁滩上卖瓜母女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已经不多见了,当今社会,平实真切的本性也是可遇不可求,表达了作者对平实真切的本性的珍视和渴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